建康城的柳絮纷飞时,徐昭佩在一声清亮的啼哭中诞下了世子。产房内血腥气尚未散尽,她虚弱地侧过头,看着稳婆手中那个浑身通红的小小婴孩。
“是个小世子!”阮嬷嬷喜极而泣,“眉眼像极了殿下。”
徐昭佩勉力抬手,指尖轻轻触碰到婴儿柔软的面颊。这一刻,前世的遗憾与今生的欣慰交织,让她眼角渗出泪来。
萧绎闻讯赶来时,身上还带着朝堂的肃杀之气。他从稳婆手中接过襁褓,动作略显生涩,目光却久久凝在婴儿脸上。
“殿下,”徐昭佩声音微弱,“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萧绎沉吟片刻:“《庄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叫方等吧。望他明白生死轮回之理,不为表象所困。”
徐昭佩心中一颤。前世她嫌这个名字太过玄奥,如今听来却别有一番深意。
“萧方等……”她轻声重复,“谢殿下赐名。”
月子里的日子平静而忙碌。徐昭佩倚在榻上,看着乳母为方等沐浴。小家伙在温水中扑腾着四肢,发出满足的哼唧声。
“世子真是个有福的。”阮嬷嬷笑着递上补汤,“老奴瞧着,殿下这几日来得格外勤。”
徐昭佩浅笑不语。她心知萧绎的关切多半是因这个嫡长子,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这日黄昏,萧绎抱着方等在院中踱步。夕阳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佩娘,”他忽然道,“本王欲立方等为世子。”
徐昭佩手中的针线一顿。前世她盼这句话盼了多年,今生却来得这样早。
“殿下,方等尚在襁褓……”
“正因如此才要早定名分。”萧绎目光深远,“如今朝局动荡,早立世子,可安人心。”
徐昭佩明白他话中深意。太子与湘东王之争日渐激烈,立世子不仅是家事,更是政治表态。
“全凭殿下做主。”她垂眸道。
三日后,湘东王府大宴宾客,为世子行百日礼。徐昭佩抱着裹在锦绣襁褓中的方等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满座皆惊。
这孩子生得实在好看,眉眼继承了萧绎的精致,唇鼻却像极了徐昭佩。更难得的是他不怕生,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四处张望。
“恭喜殿下,恭喜王妃!”王僧辩率先举杯,“世子眉目清朗,必成大器。”
徐昭佩注意到他今日特意穿了新制的官服,显然很重视这个场合。酒过三巡,萧绎示意众人安静:
“今日借此吉日,本王宣布:立萧方等为湘东王世子!”
满堂贺喜声中,徐昭佩看见几个宗室长辈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她知道,从今日起,方等便成了众矢之的。
宴席散后,徐昭佩独自在灯下查看礼单。太子的贺礼格外丰厚,其中有一对赤金长命锁,做工极其精致。
“陈嬷嬷,验一验这对锁。”
老嬷嬷仔细查验后神色凝重:“锁芯是空的,里面填了朱砂和铅粉。”
徐昭佩冷笑。这样阴毒的手段,倒是像极了太子的作风。
“收起来,日后有用。”
她转身去看摇车中的方等。小家伙睡得正香,小手握成拳头放在腮边。徐昭佩轻轻抚过他的面颊,心中涌起无限怜爱。
这一世,她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她的孩子。
立世子后,萧绎来她院中的次数愈发频繁。有时是考校方等的功课——虽然孩子还小,但他已经开始教他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