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前夜,林燕巡营,忽闻士卒低语:“将军明日还会屠么?”他停下脚步,望向远处黑压压的易水,缓缓开口:
“明日,只杀一人——太子丹。其余,降者不戮。”
声音不大,却随风传遍全营。众卒齐声应诺,士气瞬间高涨。副将这才明白:屠城是为震慑,止杀是为决战;一紧一松,皆在林燕算中。
黎明,两军对垒。太子丹披白袍,亲自擂鼓,燕军殊死一搏。林燕命弩阵先射马,再射人,三轮箭雨后,铁骑突进。
混战两个时辰,易水冰面被踏破,碎冰与血混成赤色泥浆。太子丹亲率死士冲阵,被林燕截住,两马相交,十合不分胜负。林燕佯败,引太子丹追至冰裂处,突然回身一剑,斩断对方马腿。太子丹跌落,被秦卒生擒。
林燕举剑高喝:“太子丹已俘!降者不杀!”燕军崩溃,跪地请降者三万余人。
太子丹被押至秦军大帐,林燕未辱,只问一句:“荆轲之刺,谁主谋?”
丹笑而不答,只道:“成王败寇,杀便杀。”
林燕沉默片刻,拔剑——却只是割下丹一缕头发,转身出帐,对副将道:“送他去咸阳,由大王处置。杀降将,污我刀。”
太子丹被擒,蓟城再无战意。燕王喜仓皇率宗室北逃辽东,试图联齐抗秦。林燕穷追不舍,一路收降郡县,至蓟门,终未再屠一城。他对众将解释:“燕国脊梁已断,再杀,徒增冤魂。”
次年开春,秦军班师。林燕押太子丹、燕国玺、地图、户籍,返咸阳。沿途百姓夹道,却非惧,而是敬——他们看见,那支曾令城池化为焦土的黑旗,也能在易水边收起屠刀,也能给降者一条活路。
章台宫,嬴政升座,当众宣诏:
“先锋林燕,连破燕国十余城,生擒太子丹,功居第一,晋爵‘大上造’,秩三千石,赐黄金千镒,奴仆百人。”
少年走下丹墀,亲手为林燕系上玄玉佩,低声只有两人可闻:
“屠城之事,寡人替你担一半;止杀之功,寡人替你扬天下。燕地新附,尚需怀柔,你——明白?”
林燕叩首,额头触地,声音沙哑却坚定:
“臣,明白。”
班师夜,咸阳原上篝火连天。士卒围着火堆高唱《玄龙》,歌声嘶哑,却掩不住得意。林燕独坐高坡,望东方夜空,那曾是燕国方向,如今只余黑暗。
黎川递来酒囊,笑问:“后悔屠城?”
林燕接过,仰头灌尽,抬袖擦嘴,声音被风吹散:
“后悔?不。我只悔——未能早十年让他们知道,挡秦者,必碎。”
火光映着他半边脸,另外半边沉在夜色里,像一条回头望月的龙——
一半慈悲,一半杀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