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品闲官做起,他醉心公务,四处拜谒,觥筹交错,在各党之间游走,一路干到六部实职。步履匆匆,仍嫌不够快。
他的话越来越少,年轻时那些轻佻言语被扔到一边,几乎看不出从前的影子。
终于可以被人举起琉璃杯,赞一句,“裴郎中果真少年英才。”
那一天,因繁琐公务被搁置的幻影重新出现在他心头。
如果沈亦谣还在的话,会因这句夸赞与有荣焉吗?
他终于有勇气登上大雁塔,却在此地与沈亦谣的过去不期而遇。
他一眼就认出了沈亦谣的字迹,他看到沈亦谣写,“倏尔乘东风,再攀楼上楼。”
他被沈亦谣气笑,死了也不放过他,仍觉他做得不够。
她要他向前走,别回头。
怎么这么贪心呢?
大雁塔上形单影只,狂风引得衣袍猎猎,夜色昏暝中,沈亦谣埋骨的东山,与他遥遥相望。
沈亦谣她自由了吗?
时隔两年,他终于通过石碑上镌刻的字迹,窥见沈亦谣的灵魂。
他们都是被樊笼锁住的人,只是那时他太年轻,不明白是什么困住了他。他以为那痛苦是沈亦谣。
沈亦谣死后经年,他才明白。是她引他照见了枷锁,要他不屈服,要他用向上的欲望将囚笼撕开一道口子。
沈亦谣给他此番迟钝的惩罚,是他再也不能困住她余生。
“那你怎么还在这?”裴迹之扬起眉毛,端了个调笑的口吻。
沈亦谣瞧他模样不悲不喜,还能跟自己玩笑两句,揉揉鼻子,压住心头的酸涩,“快了吧。我感觉很接近了。”
楼阁里传来一阵拥嚷的脚步声,一人一鬼站在角落,侧目过去。
一群士子言笑晏晏走了进来,他们或手提一壶绿蚁酒,或手执一把折扇。
一人向拥在中间的那人道贺,“王兄过几日就要远赴青州就任了吧,恕不能远送了。”
被贺的那人面色白净,挺拔清俊,拱手道谢,“能与诸君于此今日把酒言欢,已是王某之幸。”
裴迹之瞬间垮了嘴角,“怎么是他?”。
“谁啊?”沈亦谣侧过头去,瞧裴迹之脸色凛然,皱起了眉。
裴迹之从鼻尖喷出一声冷哼,几乎没有张开唇,从牙关漏出一声阴阳怪气,“工秀丽。”
扯了扯手中红绳,“走吧。上楼上去看看。”
沈亦谣乖乖跟在裴迹之身侧,看他一步一步迈上檀木台阶。
“这佚名诗气势磅礴,挥斥方遒,又颇有哲理。甚好啊。”
沈亦谣忽听背后传来此言,美得冒泡,一边听一边嘚瑟地转着脑袋,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
手指一动,朝裴迹之低声说,“我再听听。”
裴迹之抿着嘴嗤笑一声,虚荣。脚下止了步。
“诶。”一个穿青布袍的文人用折扇在那石碑上一敲,发出一声清脆叩响,“我看这诗意气轻狂,采钧兄,该不会是你当年高中时所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