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缓缓的点头,然后声音沉稳的说道:
“微臣当然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事实上这就是微臣心中的所思所想。哪怕这些话会给微臣带来一些麻烦,微臣也绝对不会在意。”
一副铁骨铮铮尽忠直言的忠臣模样,可是他哪里知道的是在场的很多大臣都跟他保留相反的意见。
不是说这些大臣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而是他们更加清楚另外一件事。
李世民之所以要将李恪册封为天策上将,那是因为李世民的心中清楚,大唐边境上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敌人时常的骚扰已经让大唐陷入了相当窘迫的地步。
这倒不是说大唐的国力不及,或者是说道他们的兵力达不到将对方彻底消灭的地步。是有些东西本就如。
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性,很难将其改变,只有将他们彻底的打服打怕,然后再去教他们如何通商,进行贸易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而不是一旦到了丰收的时候,就南下侵入大唐的边境,绝对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李世民想要在周边的势力种下一种绝对的威望的话,那么就需要一位天策上将将大唐不可侵犯的这种念头深入人心。
在场的这些人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要知道如果李世民真的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的话,那么像房玄龄杜如悔这些人是绝对会站出来指证李世民的这个错误。
可如果李世民的这个决定是对大唐有利,或者是利弊参半的话。
他们都会选择支持力什么,要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有一半的成功几率,那么就值得他们去,肯定更值得他们去试一试。
虽然这种决定有可能真的有点冒险,可是大盘从来不缺勇气,更不缺拨乱反正的力量。
就像他们自家的后辈一样,只要他们自家的后辈愿意闯**,那么他们这些前辈们就会不断的去支持自家的后辈。
哪怕他们闯了祸,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的后辈去擦屁股。
而不是当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会因为惧怕一些事情,而不让自己的后辈去历练。
这也是当初,为何这些将门之后投奔李恪,他们的父辈不曾约束一个道理。
正当朝堂陷入一阵沉默之中的时候,房玄龄突然开口对面前的两人说道:
“陛下,我觉得此事可以采取一下折中的办法,而折中的办法就是先让李恪殿下将这场仗打了打了下来再说。如果李恪殿下赢了的话,那么就册封天策上将,如果输了的话,那么也无关大局。”
似乎这个办法是最稳妥的,可是这样一来的话,李恪就要等到下一次的战事才能将大唐的神话缔造出来。
而人民也不会感觉到他们的大唐有位守护神在守护边境,守护他们的安全,甚至就连边关的将士们也无法获得任何的信心。
所以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那么就可能无法达到李世民所希望的结果。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赌博如果按照他们所说的那样子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他们从来都没有上过赌桌。
没有上过赌桌,自然就没有输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