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千阳:“您批评得是,我一定改正!”
沈芸昭看了看他,说:“行了,你出去吧,我还有事。”
柏千阳点点头。他前脚刚迈出门,许愿后脚便走了进来。
许愿拿出一沓打印好的资料,轻放在沈芸昭桌前,问:“沈总,昨天选题会上,我提案的系列文集《木兰》,您好像没有提到,不知道这个项目,您考虑得怎么样?”
沈芸昭拿起资料看了一眼:“许愿,这个资料我看过,相关的文稿我也看了,不过我觉得很难做,你的压力会很大,现在这种散文集都卖得不好……”
“沈总,这套书的质量挺高的,虽然散文集不好卖,但我们每一本都有一个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主题,我——”
“那也没什么区别啊,这些都是没有知名度的作者,写得再好也没用。”
“沈总,作为一本书,写得好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吗?”
“写得好当然是评价一本书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标准,但一本书能不能顺利地出版,写得好倒不见得是最重要的标准。你召集的这些新作者,文笔都不错,大方向也挺好的,但缺少一个点说服我接受它。比如,你告诉我这本书是某个畅销书作家主编的,或者,你收录了某个大作家最新的短篇,那么我觉得能做,甚至可以往大了做,但你没有。骄阳是个公司,有业绩压力,我们没有义务扶持和帮助新作者。”
“沈总,我希望可以再给我一点儿时间,我想幸运的是,他们能握紧彼此的手,在这柔软与坚硬并存的旅途上,至少不是孤独的路人。我做一些更详细的案例分析给您。”
“许愿,这个事情,就先这样吧。你有这工夫,不如把公司分配给你的任务完成好,有几个大作家的书,销量有保证,你可以挑一个来做。”
“明白了。”
许愿回到工位,刚坐下,MSN对话框跳了出来。
柏千阳:哥们儿,你怎么看起来比我还丧?
许愿朝柏千阳的方向看过去,柏千阳眨眨眼,做了个鬼脸。许愿叹了口气,在键盘上敲下:我策划的《木兰》书系,老妖婆不让我弄。
柏千阳:她眼瞎了,你别气。
许愿:我只是觉得挺有挫败感的,瞬间懂你。
柏千阳:别走心,千万别走心!我昨天就是太走心,所以栽进去了。这就是份工作,跟情怀无关,跟文学也无关,咱们别看得太高尚了,伺候好这些爷,努力往上爬。等我们牛了,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许愿:说得容易……
柏千阳:做起来也容易,哥教你。
许愿:怎么做?
柏千阳:首先……你得学会——不、要、脸!
许愿:滚,不说了。
柏千阳:乖,不气了。
许愿关了对话框,托着腮,看着窗外发呆。
窗外又飞过一只孔雀,那抹浓郁的蓝色借着刺眼的阳光晃过来,苏暮雪缓过神,看了下钟,开会时间快到了。自从上次在电视里看到应晓雨的名字,她常常会发呆,想起一年前在十字路口看到的那个身影,几乎可以肯定他是许愿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原来他们又在同一座城市了,会不会又在某一个时刻擦肩而过呢?此刻的他,会不会也在某个窗边发着呆?
她依然像从前那样,静静地坐在一角,听着大家高谈阔论。待会议临近结束时,她拿出一个册子,说:“金总,之前有一个项目,是一家主营气象科技的公司,投资部之前做了评估,认为投资意义不大,我去了解了一下,还是值得做的。”
缪姐有些诧异,说:“苏小姐,这个公司做的项目我们都不熟,无从判断啊,而且小公司,孵化起来很花时间。”
苏暮雪放下手中的画册:“缪姐,您来公司比较早,应该知道K&T一开始只有三个人,每个公司在一朝成名之前,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金总之前在长沙待了四年,为的就是扶持一家创业型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上市了。如果只投那些我们熟悉、保险,却老龄化的行业,而一味地抗拒新的,我们的眼界会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井底之蛙。我去这家公司考察过了,他们的底子不错,一群年轻人,创业热情很有感染力、很有前景,需要的资金也并不多,相关的数据分析我稍后会发给各位。”
苏暮雪:“今天差不多就这样吧,金总还要休息,散会!”
金岳笑了笑,站起身,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边聊边走了出去。苏暮雪紧跟其后,路过秦玉伶的工位时,轻叩了一下她的桌面。秦玉伶见状,赶紧跟着苏暮雪走进她的办公室。
苏暮雪坐下,指了指面前的那把椅子:“坐。”
秦玉伶心头似乎有些不祥的预感,说:“苏……苏小姐,我站着就行。”
苏暮雪:“让你坐你就坐啊。”
秦玉伶紧张得腿一抖,像摔了一跤似的,坐了下来。
苏暮雪:“来公司多久了?”
秦玉伶:“半……半年了,苏小姐,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那天在茶水间我只是好奇打听了一下,没……没有恶意的,缪姐说的什么我也不记得了!”
苏暮雪:“K&T是个务实的公司,在公司有很多值得关心的东西,那些八卦谈资,就留在下班之后吧。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你知道吗,我很羡慕你,我连联大的毕业证都没拿到,大学学的也是个没用的专业。如果我是你,我会比你更珍惜现在的这个工作机会。”
秦玉伶:“苏小姐,对不起!我知错了,您不会打算……我可以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