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绝世厨仙 > 第98章 同瑜归来(第2页)

第98章 同瑜归来(第2页)

同瑜闻言爽快的笑了几声,“潇洒不潇洒,全在心意,殿下于我有知遇之恩。我自然不敢忘恩。殿下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把我当成好兄弟,我自然也愿意有殿下这个知己。”

谢思瑶点点头笑了,果然没有看错,她的郁华,是个表面不靠谱,实际上却很务实的人,他的骄傲,留给别人,却把最温情的那一部分留给自己。

谢思瑶沉默了片刻,眼神又一点点严肃起来,“师兄,你是如何受伤的?殿下是要你办什么差事?”

同瑜的神色也严肃起来,他警觉的听着屋外的动静,等到确认了屋外没有人偷听的时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殿下要我暗中查探陕西赈灾粮草被劫的事情,他怀疑,粮草被劫是因为朝中有内鬼,和劫匪里应外合,把粮草偷偷运到了奉凌国。奉凌国的使节已经三年没有朝贡高阳了,这对于一个常年依附于高阳的小国来说,是非常奇怪的。”

谢思瑶心中诧异不已,“这么说,那奉凌国难不成是要起兵攻打我高阳国了?这样一来,粮草的事情也说的清楚了,长久以来,奉凌国的农事都十分惨淡,这也是限制他们起兵的重要原因。倘若真是他们截了粮草,正好可用作他们的军粮。”

同瑜对于谢思瑶的这番言论有些意外,他虽然知道自己的师妹天资聪慧,却没想到她竟然对于国家大事也能分析的鞭辟入里。于是眼神有些复杂的点了点头,“你说的一点不错,殿下这几日被皇上叫进宫里为的也是这一件事,如今奉凌国和我高阳接壤之处,已经开始出现骚乱,奉凌国常有散兵到高阳边境的村子里烧杀抢掠,虽然他们暂时还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可是这样的侵犯行为,已经触怒了皇上,他正为派兵攻打奉凌国的事情而寝食难安。”

谢思瑶心情也有些晦暗,奉凌国曾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小国,多次犯高阳,但均被轻松掣肘,他们也曾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从而安生了好些年,如今趁着高阳国局势不明,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这样下去,实在对民生社稷不利,单一想想那些边境的臣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便已经令人痛心了。

同瑜看着谢思瑶略带焦急的神色,又皱眉接着说道:“本来奉凌国这样的弹丸小国,是不足为惧的,只是说来奇怪,朝中竟然有不少反战的声音,这还不是关键,几个曾经善于用兵的老将,竟然都病入沉疴,所以一时间朝中竟无人能用。虽有护国公、护国大将军和忠勇大将军,但是这三人除了护国公如今赋闲在家之外,护国大将军掌管着京城的重兵,忠勇大将军则远在岭南戍守,且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岭南也是战乱之地,单这一条,就不能让忠勇大将军带兵去攻打奉凌国。”

同瑜一番话说完,谢思瑶更是吃惊,怎么短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到底是谁有这样大的力量,竟然能够驱使朝中大多数的人为奉凌国说话,难不成奉凌国的奸细已经混入了朝中?

“师兄,那你查到些什么了么?粮草到底是怎么被截的?又是怎么掩人耳目的运到了奉凌国?倘若能揪出朝中的奸细,那也能顺藤摸瓜,把他们的势力连根拔起。”

同瑜便道:“查出了些东西,却是和国库有关,粮草是被截了,可是陕西的赈灾还是不能耽搁着,皇上便命户部清点国库粮草,从中支出三万石运往陕西用以赈灾。”

谢思瑶点了点头,“这是好事,说明皇上还不糊涂。”

同瑜摇了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给户部是下了旨意,可是户部却迟迟不备粮草。后来殿下打发到各地去的暗探来报,河南、徽州一带的官员正大肆收粮,我顺着这个消息往下查,竟然发现,这些粮草都是用来运往陕西赈灾的。那些种田的农民每年向国家交上繁重的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也仅够养家糊口之用,现如今却被明抢了去,这下他们可是比陕西的饥荒更严重了,所到之处,饿殍满地,惨状令人不忍目睹。”

同瑜说完,重重叹了一口气,眼神里也蒙上了一层阴翳。他茫茫然的仰头看向屋梁,“所以说,国库里面根本就没有粮草了,或者说根本没有三万石的粮草了,户部为了补空子,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损招。”

谢思瑶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事实,为了让陕西的子民度过饥荒,便要用牺牲河南,徽州一带的子民的生命来实现,贪官的大胃口吞掉的何止是国库中的粮草,更是子民的衷心和社稷的稳定。

谢思瑶默然的叹息,为今之计,便是把这一消息呈送给皇上,倘若他是个明君,自然会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安居。

谢思瑶看着同瑜满身的伤,不由得问道:“你的伤,就是去查这个事情么?”

同瑜这才露出些茫然的神色来,“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正是在徽州刺史家中寻找证物的时候和一伙黑衣人遇上的,那伙人二话不说就要杀人灭口,那架势,可真是卯足了劲的,我本来以为自己就要死在徽州了,可是没想到暗中有人助我,我才侥幸逃过一劫,等我逃出刺史府。大火就烧了起来,整个刺史府化为了灰烬,刺史一家老小,一个都不剩了。所以我事后想了想,那伙黑衣人是奉命要解决了徽州刺史一家,误把我也当作那府里的人了。让我最好奇的还是到底是谁救了我。”

谢思瑶听完,觉得头顶的谜团更大了,眼前有一大片迷雾缭绕,让她根本辨不清方向。

“人没事就好,刺史一家虽然鱼肉百姓,好歹有朝廷来惩罚他们,这样一来闹得个家破人亡,看来也是摊上了仇家。”谢思瑶无不伤怀的道。

同瑜从怀中逃出一沓纸来,“不过这一趟也不是一无所获,好歹还是带了些证物回来,这些东西也够户部尚书喝一壶的了。至于徽州和河南的那些贪官,皇上不会轻饶了他们。”

谢思瑶接过同瑜手里的纸,一张张竟都是户部尚书陈光礼写给徽州刺史的关于强征粮草的密函。信中内容不用说,除了让人愤慨,便只剩下错愕了。

户部尚书竟有如此胆量,结党营私不说,还假传圣旨,够他死好几回的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