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海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十六 环翠楼斗恶(第1页)

十六 环翠楼斗恶(第1页)

十六环翠楼斗恶

威海城里的老鲅鱼邵笠荣,经林景阳介绍正式加入先天道,二人在威海卫四处串联,终使筹建威海卫先天道分会方案得到日伪认可。邵笠荣高兴至极,亲去伪商会会长戚仁亭处通报,两人自是兴高采烈祝贺事成。

戚家国回到家中,看到邵笠荣在场,顿生厌烦,揉揉眼角假装未见。戚仁亭见儿子不跟邵笠荣打招呼,训道:“没看到邵伯吗?怎么不打招呼问好?”戚家国看邵笠荣一眼,小声咕哝道:“邵会长来啦?”转身回他屋去。戚仁亭指着他背影:“你、你这不懂事的东西!”邵笠荣一笑:“年轻人,有性格,这是好事。”自觉无趣起身告辞。戚仁亭送走邵笠荣,回头叫戚家国出来,生气说道:“荣爷看得上我,邀请我去参加先天道成立大会,你倒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丢我人哪!”戚家国一听说道:“什么?参加先天道成立大会?你可不能去露这个脸,太丢人!威海卫百姓唾沫星子能把你淹死!前年日本鬼子侵略威海,你带人去码头迎接,你知道老百姓骂你什么?汉奸走狗!我都无地自容知道吗?你不要面子我还要脸……”“放屁!”戚仁亭大声斥骂,“我是你爹,你敢这样说我!你要气死我呀!你这个不懂事的东西,真是白供养你了!”

戚家国拿起衣帽转身出门,戚仁亭指着他背影叫骂几句,气哼哼地坐回沙发。他回想儿子话语,慢慢觉得有些道理,思来想去,还是不参加先天道成立大会为好,大刀会也就是个流氓混混组织,靠的是日本人,我戚仁亭和石川长官的关系牢靠,也无须别人相帮。这事不去也罢,赚个好名声,暗里送点儿银票给荣爷,也就妥当了。

元月13日,城里平安舞台锣鼓喧天,彩狮跃舞,丝竹萦绕。先天道威海卫分会召开成立大会,林景阳任会长,邵笠荣任副会长,与会道徒百余人。驻威日本宪兵队和伪海军司令部、伪专员公署、伪警察署、商会、新民会等均派员出席会议。会后,林、邵宴请宪兵队长魏滕、伪军第二大队长王木芳、伪警察署长杜祖广等人。在日伪羽翼之下,他们开始了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

与此同时,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王冰争取到张文彬支持,获得枪支弹药,加之抗日民众捡枪起枪,武器装备有所保障。根据东海特委指示,威海特委在荣成县双顶洼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东海总队第三区队”,张文彬任区队长,王冰任副区队长,钟毓祝任教导员。区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二中队配备步枪,三中队则以土枪、大刀为武器。区队兵力共二百余,仅墩前村即有二十余人参军,加之张文彬旧部十数人,张文彬和王冰又是正副区队长,一中队长亦为此村人,可谓是以墩前为骨干的抗日武装。

小耗子剃头刮脸穿着一新,背了把劈柴砍刀,赶来报名参军。王冰端详着他,微微一笑说:“嗯,蛮精神。”小耗子急忙问:“那我分到哪个中队?要不留在你身边,给你当护卫?”一边的杨子千嘿嘿笑:“你护卫王队长,我护卫你。”小耗子抬眼瞅着杨子千:“杨兄看我个子小,没法与敌战斗?”杨子千道:“那还用说,你去打鬼子,够不着小鬼子脖颈。”小耗子一瞪眼:“你可知道唐朝猛将程咬金,他那三板斧杀敌无数,砍脑袋,削耳朵,最后一招特带劲,砍马蹄!你想他那般高大之人,砍马蹄多别扭,我要砍马蹄,不,砍鬼子蹄,再便利不过。”说着要拔出身后柴刀。杨子千忙出手按住:“行行行,别拔了,这刀忒小,还不如扛把镢头。”小耗子着急道:“扛把镢头上战场,打仗还是刨地?我这柴刀是小了点儿,不过我磨了半天,锋利得很,砍小鬼子腿,一砍一截。”

王冰一旁与张文彬商量军事,回身对小耗子说:“豪义兄弟,大哥知晓你抗日之心,但眼下你尚不宜入伍,区队刚成立,立足未稳,四下敌人已虎视眈眈,我们面临着……”看一眼杨子千,“血雨腥风,毫不为过,血雨腥风。据情报,郑维屏这个见了鬼子就跑的狗屁司令,已在调集残部,欲灭我军于摇篮……”拍拍小耗子肩膀,“兄弟,我记着你的心愿,要参军入伍,打日本鬼子……”小耗子看到王冰不想招他入伍,着急道:“别觉得我个头小,我也是条汉子,我一定能杀死日本鬼子!”王冰看着他,郑重道:“你已为抗日做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事,你是条好汉!日后会有机会,今天情况紧急,你先请回吧兄弟。”

小耗子眼看参军无望,神情黯淡,转身离去,吼一声:“我一定要杀死日本鬼子!”王冰望其背影,感慨道:“中华民族好儿郎比比皆是,日本鬼子,必败无疑!”言语间眼里闪烁着英勇坚定之光。

正如王冰所言,威海抗日武装三区队刚成立,得到情报的郑维屏便下狠手,要绞之于摇篮。他调集手下各部残余,配合王兴仁残部,突袭三区队。王冰和张文彬率官兵与敌激战,虽士气高涨,但入伍新兵大多未经战阵,很快落了下风,敌方嚣张愈盛。

正当苦战之际,忽听敌方阵中有人大喊:“兄弟们快撤!我们中了埋伏,八路军大部队已布下大网!”敌阵顿时混乱。杨子千听这喊话,不禁一愣,对王冰说:“怎么像是毕兄的语声。”王冰也觉得相似。两人探首掩体细看,对方阵中身形,正是毕云无疑。

原来毕云因郑维屏不抗日专反共之恶,决心投奔共产党八路军抗日队伍,心想除掉郑维屏作为弃暗投明之义举。孰知郑维屏对他已生戒心,身边加强护卫,又暗里安排商立旦盯梢,一时难以下手。此次郑维屏派部协同王兴仁绞杀三区队,大刀营与武术队残部合编为一,商立旦领衔,毕云为辅,郑维屏私下叮嘱商立旦,毕云若异,斩立决。

此时商立旦带领编队全力扑向三区队,决心一举歼之,正占风头之上,忽听毕云这一声喊,编队中武术队官兵立马收枪撤离,大刀营也人心惶惶,随之后撤。商立旦环顾四下,并未见强兵行迹,再看旁边的毕云,只是藏身掩体,并不向对方开枪,知道有诈,调转枪口对准毕云说:“司令吩咐,毕云有异,斩立决!看来真没说错。你战场投敌,蛊惑军心,斩立决!”举枪便打。

毕云迅疾闪身躲过子弹,顺手掷石回击,正中商立旦手臂。那厮呀的一声轻叫,手枪脱落。毕云回身腾跃而至,一记连环脚将其踢倒,枪口对着他说:“你这条郑氏走狗,抗日败类,斩立决!”砰的一枪朝他打去。不想那商立旦亦是武功高强,地上一个滚身躲过子弹。再要开枪,树后一商部手下突然挥刀砍来,毕云闪开头颈,手臂中了利刃,脚下一绊,跌倒在地。那厮上前再砍,却被迎面一枪射来,正中要害,仰身倒毙。商立旦本想起身杀害毕云,可杨子千和王冰持枪冲来,一齐向他射击,吓得他慌忙腾挪躲闪逃之夭夭。

击毙敌兵的张文彬带手下追来,协同王冰追杀一程,劝王冰赶紧收兵,以免被敌围杀。此时杨子千已将毕云背回区队阵地,王冰、张文彬率队撤回,为毕云简易包扎伤口,稍稍寒暄,即按张文彬之令,区队撤离阵地,向伟德山方向荣成人民抗日救国军靠拢,相互策应,共同御敌。

不多日,两支抗日武装遭国民党地方武装秦毓堂部袭击,双方激战,互有伤亡,东海指挥部的部队闻讯赶到,将秦部击退。此时张文彬连续带队作战,身陷伤病,加之郑维屏、王兴仁对其投共抗日之举痛恨之至,连连追杀,经特委批准卸去队长之任返回河南老家,王冰接任区队队长。

威海特委于西山后村集合失散人员,又遭郑维屏部张培文、张培绪率兵袭击,抢去长短枪十余支,绑走特委组织委员岳东和民运委员王斋。

岳东原名梁培泰,桥头柴里村人,读过书,有文化,受天福山起义之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与邻村中共地下党员联系,在本村及附近产里、江家口等村组织青年救国会,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不日被吸收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又数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威海特委组织委员。王斋原名梁学宗,墩前村人,年长岳东十岁。天福山起义后,起义部队西上抗日,部分留守人员成立“三军三路”,在方吉、墩前一带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王斋踊跃参与,抗日当先,直至担任威海特委民运委员。

岳东和王斋被郑维屏残部抓获,郑维屏尤为重视,心想这二人但凡一人交代出中共威海卫党组织,剿共之事便可大有收获。于是亲审二人,许以钱财官职,意图诱出所期口供。然岳东和王斋不为所惑,壮言相怼,告之莫以中共为敌,共同抗日方为正义之举。郑维屏诱骗不成,勃然大怒,交由手下歹徒施以重刑,皮鞭、棍棒、辣椒水、老虎凳,尽其施恶所能,二人毫无畏惧,傲骨以对。

不日,歹人施以毒计,将二人带出刑室,押往刑场。二人相见,皆是身无完衣,鞭痕累累,头脸、手臂血迹斑斑。王斋朝岳东伸出拇指,淡然一笑。岳东亦回王斋拇指,点头赞许。途中有村人驻足目送,二人向群众宣讲抗日道理,丝毫不顾个人凶险。至晒字村外,歹人已挖好土坑,声言将二人活埋。二人大义凛然,怒斥匪行,毫无惧色。歹人见两人志坚如铁,不可动摇,终黔驴技穷,将二人推入坑中,挥锨铲土埋之。二人高呼“抗日必胜!破坏抗日可耻!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呼声由强而弱,渐无声息,被埋入土下。

三区队成立时遭敌重创,被调至东海指挥部,缩编为特委警卫队,王冰则调至东海军分区司令部任参谋。这日王冰在家打点行囊,隔天将往东海军分区司令部报到。忽有马车停在门前,出门看时,竟是连城和毕昆山,一阵欢喜,迎迓进门。原来青岛炮艇队第二批练兵受训结束,因这批练兵多有文化,有二十余人被派往上海高昌庙伪海军训练所参加专业技术特修班,学习帆缆、轮机和枪炮等专术,连城、毕昆山都将去沪学之。当日炮艇队有汽车来威海办事,二人有闲,随了前来,雇辆马车直奔王冰家。

其时军政界传出重大消息,政界汪精卫另立政府,公开投日,国人斥之为汉奸。军界亦是传闻不断,其中海军方面,伪国防部设立海军部,下辖华南、华中、华北三个海军要港司令部,华北要港司令部设在威海卫刘公岛,青岛炮艇队要迁驻该岛。

对政界丑剧,连城和毕昆山自是义愤填膺,对军界之变,二人心中亦是五味杂陈,稍稍欣慰者烟威相距甚近,威海又是连城老家,又有王冰、杨子千一帮挚友。

好友相聚,宰鸡炖鱼四凉八热畅饮叙旧,自不在话下。翌日,王冰说正好城里有公事,可顺便陪同二位游逛,问想游何处。连城说不日炮舰队将迁来刘公岛,想提前登岛看看。王冰说这可有些为难,英租刘公岛四十二年,今年正好期满,据闻年底前中英将完成交接,目前刘公岛控制甚严,常人实难入岛。倒不如登环翠楼一游,刘公岛历历在目,顺便远观了便是。

王冰套了马车,加上杨子千四人坐了,直奔威海卫城里。途中连城见杨子千郁郁不欢,问他何故。杨子千叹口气说:“不瞒二位兄长,昨天闻知汪精卫投日,成立汪伪政府,设立海军部,二位可都成了汪伪海军的人,好自为之吧,有句什么话来着,身在曹营心在汉,出淤泥而不染,你俩多干正事,咱们还是好兄弟,否则可就井水不犯河水,弄不好还成了死对头。”连城笑道:“老弟放心好了,咱们永远是好兄弟。”杨子千露出笑意,几双大手握在一起。

王冰办完公事,四人来到环翠楼。环翠楼素有威海第一名胜之称,坐落于奈古山东麓,西俯苍山,东眺碧海,南北与佛顶山及古陌岭群峰相望。该楼始建于1489年(明朝弘治二年),楼台建在威海卫城西北角,登楼可见碧波浩渺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遂以环翠名之。弘治二年,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见威海城墙倒塌,兵备松弛,遂疏动泰山香钱数百金,重修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王恺等感公之德,捐俸建楼以示永久,并聘大学士刘珝作记。其时环翠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檐斗拱,八窗洞达。后年久失修逐渐倒塌。1647年(清朝顺治四年),威海卫守备于有光重又兴建。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倾圮。1736年(清乾隆元年)复建。1757年即乾隆二十二年,生员王浩重修。1931年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将颓废的环翠楼改建,砖墙瓦顶,楼顶由十二根水泥方柱凌空托起,楼上中堂供奉丁汝昌及邓世昌等爱国将领木主和肖像,墙上嵌有专员徐善祖撰写的《重修环翠楼记》石刻。楼上柱联为:万年砥柱刘公岛,一带长城环翠楼。楼下置三面游廊,楼面向东,下接七十二级台阶。楼前建两座凉亭,亭呈六角形,钢筋水泥圆柱挺立,亭盖六角上翘,亭内水泥铺地,白石台座。上亭偏南,叫望月亭,内竖《威海卫甲午海军蹉跌记》石碑,三五之夜在此赏月,别有情致;下亭居路当中,叫观海亭。

此时王冰四人正在亭内小坐。王冰对三人说:“此亭叫观海亭,是环翠楼前一小景。”转头东望又说,“晴天之时极目东海,会感受到万里晴光一镜明之美景。”又转向东北,指着一个圆形水池说,“这是荷花湾,内种莲藕,夏季开花很是好看。”此时节湾内自无荷花,唯春水盈盈,涟漪比比,湾畔垂柳依依,新芽吐翠。三人随着王冰指点,观赏美景。连城说:“王兄一路讲说,头头是道,成了我们兄弟的讲说员。”

王冰一笑:“明天两位返青,我也要去军分区司令部报到,不知何日再见,今天是老天赐给我们兄弟的团聚之日,我自是要当好讲说员。”抬脚出亭,再往上行,接着说,“威海早先就是个小渔村,汉朝时叫石落村,元朝改称清泉夼。明朝时,倭寇海盗时常骚扰进犯东部沿海,官民愤恨。1398年,即明朝洪武三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巡视山东东部沿海,征民四万,组成捕倭屯田军,选择险要地域设立卫所,将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东北近海处划出,设威海卫,辖左前后三个千户所。五年后的明永乐元年,徐辉祖征调文登县及宁海州数万人筑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使司于文登宁海境内设军屯十八个区,筹措卫所粮饷。威海卫首任指挥佥事叫陶钺,主持卫所事务。这就是威海卫的由来。”

杨子千说道:“原来修建威海卫城还有俺宁海人的功劳。”王冰说:“那可是,宁海、文登、威海比邻而居,自古就是同域之民,不分内外。”杨子千笑道:“你这么说有理,怪不得咱们相逢一见如故。”

众人说着话,登上楼顶,观卫城一览无余,望东海万里浩渺。王冰环顾四下,说道:“明清以来,官绅文人常登楼赏景赋诗。于环翠楼观海上日出尤为世人称道,‘山楼初旭’乃威海八景之一。”转而直面东眺,望着海中刘公岛,突然如教书先生般,摇头吟诵,“传说桃源洞,刘阮仙缘巧。相逢快一时,须臾百岁了。又闻说庐山,云烟深缭绕。仿佛梦中游,恍惚不可考。孰如东海上,孑孑刘公岛。十里绝尘埃,清远哗嚣少。漂摇水上浮,鲸载无倾倒。神龙常呵护,魑魅不能扰。可望亦可寻,一帆达山表。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鸡犬声相闻,比邻共昏晓。高下多田畴,行歌薅荼蓼。富不连阡陌,贫亦堪暖饱。万顷斥卤中,甘泉赛珍宝。汲来清且馨,烹茶酿酒好。晨起观晓日,灿烂红光燎。有时海市现,变化何窈窕。谁见神仙府,三岛十洲渺。此间即洞天,悠然惬怀抱。我于其中结小庐,长与刘公称二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