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战争论读书心得500字 > 第八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第1页)

第八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第1页)

第八章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一、拟制战争计划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贯穿在整个战争计划之中有两个主要原则,是其他一切的准绳。

第一个主要原则:尽量集中地行动。把敌人的力量归纳成为尽量少的几个重心,如果可能,归成一个重心;同时,把对这些重心的攻击归成为尽量少的几次主要行动,并尽可能归成为一次主要行动;最后,把所有的次要行动尽量维持在从属地位。

第二个主要原则:尽量快速地行动。没有充足的理由就不要停顿,尽量不要走弯路。

二、尽可能地把敌人力量的几个重心归结为一个重心

是否能把敌人的力量归成为一个重心,主要取决于下列几个条件:

第一,敌人军队的政治关系。

第二,敌人各部分军队在战区的位置。

敌人的军队如果在同一个战区内集结成一支军队,它们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其他问题了。假如敌人的军队是在一个战区内由几个不同国家的军队集结而成,其统一就不是绝对的,但各支军队之间还有密切的关系,对一支军队的决定性攻击能影响到其他军队。如果各支军队分配在相邻的几个战区内,战区之间没有巨大的天然屏障分隔,一个战区就会对其他战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假如各个战区距离很远,中间还隔有中立地区或大山脉等等,一个战区对另一个战区的影响就非常小。如果各个战区是在被进攻国家的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对这些战区展开行动是

在离心方向上进行的,各个战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相互影响了。

由于敌人力量的分离和联系程度不同,只有在实际情况下才能够看清一个战区对另一个战区能产生多大影响,只能依据这一点才能够确定,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敌人力量的各个重心归成为一个重心。

只有在次要行动能够带来巨大利益的场合,才能放弃把一切力量指向敌人重心这个原则。不过,仍然需要一个前提,即我们有决定性的优势,在进行次要行动时主要地点也不致有过多的危险。

总之,在制订战争计划时应当遵循:第一,找出敌人力量的各个重心,尽可能把这些重心归成为一个重心;第二,把用来攻击这一重心的兵力集中使用在一次主要行动上。

三、必须尽可能地把次要行动维持在从属地位

交战双方在战区内,都力求把全部战争行为归结成一个简单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只经过一次巨大的行动就实现目标。因而战区以外的地区就相对丧失了独立性,成为次要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行动就变成了从属性行动。不能抽调过多的兵力用在次要地区而减弱主要行动。

首先,即使不可能把敌人的所有抵抗归结为一个重心,必须同时进行两个几乎根本不同的战争,战争计划仍然需要遵守这个原则,始终把其中的一场战争当作是主要的,应该依据主要战争来编排兵力和采取行动。为此,只在一个主要方向上采用进攻行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采用防御行动是合理的。只有在特殊情形下,在另一个方向上也采用进攻的行动才是正确的。

其次,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兵力在次要地区组织防御,而且要努力利用防御这种抵抗形式所能提供的一切利益。

如果敌人的军队来自不同国家,但仍然有一个战区是它们共同的重心,这个论点就更为适用。如果次要战区的动作也是针对主要打击对象的,在次要战区就不能开展防御而要实施进攻。

总之,在进攻的各个环节上,次要行动都必须服从主要行动。应该力求促使主要动作处于主导地位,越是促使主要动作处于主导地位,一切问题就越简单,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少。

四、进攻最有力的两个翅膀是突然性和继续前进

没有意义地耗费时间,走不必要的弯路,都是浪费军事力量,是战略所不允许的。必须牢记,攻击的唯一优点几乎只在于出其不意地快速使用军队拉开战争序幕。突然性和继续前进是进攻最有力的两个翅膀,特别在以打败敌人为目标的攻击中,它们更是不可或缺的。

理论的任务是找到通向目标的最便捷途径,根本不需要去漫无边际地争论从左边还是从右边,向这里还是向那里的问题。在这里,能够起作用和有意义的就是快速使用军队这个原则。拿破仑从来就是这样行动的,他最喜欢在最近的大道上一直不停地攻击敌人的军队,冲向敌国的首都。

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打败敌人最后由何种因素决定,但在最初时总要取得大胜利,消灭敌人的军队。这样的胜利越早获取,也就是说夺得这样胜利的地点越靠近两国边界,胜利的目标就越容易达成;获取这种胜利的时间越迟,也就是说获取这种胜利的地点越深人敌国腹地,这种胜利的决定性意义就越大。和在所有其他地方一样,获取胜利越容易,战果就越小,反之,战果就越大。

一旦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就不应该考虑歇息或喘口气,就不应该瞻前顾后和进行休整等等,而应该乘胜追击。假如有必要,就应该发动新的攻击,占领敌国的首都,消灭敌人的援军,或者攻击敌国作为依赖的其他所有目标。只要还没有打垮敌人,只要统帅坚信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他就应该尽力追求之。这样做的危险也可能会继续增加,但战斗的成果会不断扩大。当统帅感到不能再继续前进的时候,觉得应该注意自己的后方,或者必须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时候,很可能他已到了进攻的顶点。于是,飞翔的力量枯竭了,假使在这个时候敌人还没能被打败,那么

很可能就再也不能把敌人打败了。

假如统帅稳步前进是为了占据要塞、隘路、地区等等,那么这些行动就太缓慢,但是只是一种相对前进而不是绝对前进。此时,敌人已不再逃跑,而会准备新的防御,因此很可能出现进攻者在稳步前进,防御者也在行动,且每天都能获得一点成果。总之,要坚持一个观点:在一次必要的停顿之后,一般就不可能再进行第二次行动了。

所以,只要还有希望打败敌人,就应该马不停蹄地前进。假如统帅感到这样做危险非常大而放弃这个目标,那么,他停止向前而且向两侧伸展是正确的。假如他停止向前仅仅是为了更巧妙地打败敌人,就应该受到理论的指责。

五、进攻不同的战区时,应该给各支部队明确规定任务

当军队向不同的战区发动攻击时,一定要给各支军队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各支军队的打击力量必须把完成自己的任务作为首要目标。这时,重要的问题是要从各方面发起攻击,而不在于每个部分获得相应的利益。

即使敌人的防御与我们预想的不相符,从而使我们的一支部队因为任务太重而遭到了失败,该部队的失败不应该也不可以影响其他部队的行动。否则,我们在战斗初期就会丢掉取得总胜利的可能性。只有大部分军队已经失败,或者主要部分已经遭到失败的时候,其他部分才可以而且一定会受到影响。整个计划也就随之失败了。

在战略的辽阔范围内,只有最高统帅能安排和决定每个部队的配置,任何次一级指挥官都无权过问其友邻部队需要做什么和不需要做什么,他们只能依据统帅的指示无条件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在任何场合都是坚定不移的。假如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极端不协调,那么,上级指挥官一般能够及时采取补救办法。

凡是有战争经验的人都承认,在发动进攻时把部队分成若干个纵队只依靠每个部分的统一指挥,想要取得胜利,在战术范围内会相当困难;如果要在各大军队中距离比较远的战略范围内,就会更加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假如各个部分始终保持步调一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应该完全放弃分兵实施进攻的战略措施。因此,在战略范围内,完全没有必要去重视各部分是否经常保持步伐一致的问题,更应该坚持给各个部分分配各自适合的任务。

要恰当地分配任务,还要根据特点区别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与我们并肩参战不仅是由于我们两国间有同盟关系,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这种方法最为有利,因为各个同盟国军队要完全分开困难不大,每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就已经给本国军队限定了不同的目标。

第二种情况是,同盟国的军队前来参战是为了支援我们。在此情况下,前来协助的军队也许没有明确的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它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

第三种情况是,将帅的个人特点不同。指挥官的个人特点,因人而异,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方法具体对待。但是,必须指出:处于听从别人指挥地位的部队指挥官绝不能任命谨小慎微的人担任,而要派最勇敢果断的人去担任。因为在军队采取分头行动时要想取得战略上的成果,最重要的莫过于每个部分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一地点因发生错误而造成损失时,能够被其他地点取得的成果所弥补。只要指挥官行动迅速并敢作敢为,他的意志和内心的欲望能驱使他大胆前进,他指挥的各部分部队就能充分活跃起来,而那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冷静的考虑而不敢大胆采取行动的指挥官,是很难让他指挥的部队充分活跃起来的。

还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军队和将帅时,只要情况许可,就应该使他们担负的任务和所处的地形情况与他们的性格特点相适应。常备军、良好的部队、谨慎和明智的年老指挥官应该用在开阔地上;民兵、民众武装、由亡命之徒临时组织起来的武装、敢作敢为的年轻指挥官应该派在森林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