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pdf > 魏世家(第2页)

魏世家(第2页)

为了遏制秦国扩张,魏惠王率领韩国及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省滕县)朝见齐威王,尊他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也承认魏惠王称王,史称“徐州相(xāng)王”。在这以后,中原的诸侯们纷纷称王,否认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魏惠王在位五十一年,看不清大局,又错失商鞅这种绝世之才,使得秦国崛起,而魏国从一流强国的地位掉落,此后不断衰弱。

安王抱薪救火

魏圉(yǔ)(?—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魏国第六任君主。死后谥号安(xī)王。

魏安王即位时,秦国已经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加快了统一步伐,不断清除东进的障碍。魏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有大臣建议安王割地求和。纵横家苏代对安王说:“拿土地求和,就像抱着木柴去救火,木柴没烧光,火是不会灭的。魏国的土地不送光,秦国不会停手。”魏安王没有听从。果然,秦国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进攻魏国,魏国被迫归附秦国。

齐、楚两国听说魏国臣服了秦国,马上联合攻魏,魏国向秦国求救,秦国不肯出兵。魏国有个人叫唐雎(jū),已经九十多岁了,自告奋勇出使秦国。唐雎拜见秦王,秦王说:“寡人知道魏国的危急了。”唐雎说:“大王知道魏国的危急,却不知道秦国的危急。魏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甘愿侍奉秦国,是因为秦国的强大可以帮助自己。现在,齐楚联军到了魏都郊外,等魏国割地加入合纵,秦国将要失去东边的藩属,而增强了齐、楚的实力,危难的是秦国啊。”秦王马上发兵援救,魏国获得安定。

秦国救援魏国后,魏安王产生了幻觉,觉得秦国可以亲近,便想趁机进攻韩国,收回失地。魏安王的弟弟信陵君说:“秦人的习俗与戎狄一样,贪婪凶残,不讲信用,唯利是图。魏国一旦占领韩国,国境将全面与秦国接壤。按秦国的脾气,会抓紧进攻魏国,魏国将永无宁日!”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信陵君多番恳求魏安王出兵。魏安王惧怕秦国,不敢出兵。信陵君在门客的帮助下,得到魏王调兵的兵符,夺得兵权,带领大军救赵,楚国也派出春申君救援赵国。三国联合,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信陵君因此受到魏安王的猜忌,待在赵国不敢回来。十年后,秦国侵略魏国,魏安王这才想到任用信陵君,最终兄弟和解。信陵君担任上将军,向各国求救,很快召集了五国联军抗秦,拯救了魏国。

公元前243年,魏安王和信陵君一同病死。秦国得知信陵君死讯,立即出兵,连续攻取魏国的城池。十多年后,魏国灭亡。

【原文】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zhāo)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xǐ)然,奈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摘自《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译文】魏文侯的儿子魏击在朝歌遇到文侯的老师田子方,魏击退车避让,下车拜谒。田子方没有回礼。魏击因此问他说:“是富贵者对人傲慢吗?还是贫贱者对人傲慢呢?”田子方说:“也就是贫贱者对人傲慢罢了。如果诸侯对人傲慢,则失去他的封国,如果大夫对人傲慢,则失去他的家。贫贱者,遇到行为不合,主张不被采用,则离开这里前往楚国、越国,就像脱掉草鞋那样,怎么能与富贵者一样呢!”魏击不高兴,就走了。

词语积累

干木富义:干木,段干木,魏国名臣。段干木富有仁义。比喻赞叹人的贤德。

世卿世禄:世卿,世世代代连任高官;世禄,世世代代享受土地及税收。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抱薪救火:抱着柴火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更大。

因势利导:因,根据;势,趋势;利导,引导。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南辕北辙: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想要往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人弃我取:别人舍弃的,我去取来。指商人善于掌握行情及时机,以谋取厚利。现形容自己的兴趣、见解与他人不同。

三人成虎:三个人造谣说街市上有老虎,必定会让众人相信这是真的。比喻谣言一再被提及,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以邻为壑:壑,深沟。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大水坑。比喻将自己的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