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列传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两宋之际抗金名臣。
心系天下的抗金名臣
李纲的父亲通晓军事,曾经抵御西夏,官居要职。李纲受父亲影响,年少便怀有壮志。
李纲三十岁考中进士,三年后担任言官,因为议论朝政得罪了权贵被贬。当时宋徽宗在位,贪图享受,朝政很混乱。
有一年,京城发大水,李纲趁机上书说这是因为阴气太重,应该注意防止百姓造反、外国边患,徽宗不喜欢他的言论,于是再次被贬。
1125年,李纲被召回朝任职。当年冬天,金军背弃盟约,举兵侵宋。宋徽宗诏令各地起兵抵抗,并任命皇太子担任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府尹,让大臣们想退敌之策。
李纲献策说:“命皇太子为开封府长官,难道不是想要委以重任吗?大敌当前,如果不传位给太子,恐怕天下豪杰不能跟从。”
宋徽宗把李纲召入朝中,李纲写了一封血书说:“皇太子监国,是通常的典礼。现在大敌入侵,危在旦夕,还在乎什么礼仪规矩吗?名不正则言不顺,太子没有大权如何号令天下?如果传位于太子,将士们必定同心誓死抵抗,天下才保得住!”徽宗觉得有理,便禅位于太子。
太子继位,是为宋钦宗。李纲又上书说:“当今朝廷衰弱,法度混乱,陛下应该上应天心,下遂民意,扫除外敌,清除内奸,才能重振朝纲。”钦宗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
当时,以宰相为首的众臣都主张迁都避敌,李纲坚决反对,说:“太上皇把天下交给陛下,怎么能抛弃呢?全天下的城池,有能跟都城相比的吗?宗庙社稷,百官臣民都在这里,放弃这里,又能去哪里呢?”宋钦宗说:“谁可以保卫京城?”李纲说:“如果陛下不嫌臣无能,臣愿意领兵死守。”钦宗便任命李纲担任副宰相,负责京城防御。
过了几天,宋钦宗再次动摇,又准备逃跑。李纲大哭跪拜,以死相求,钦宗才勉强答应留下来。
李纲准备守城工具,招募勇士,亲自督战,发动突袭,杀死十余位金军酋长、士兵数千人。金军听说宋钦宗即位,又见城内已有防备,马上改变强攻策略,提出议和。
宋钦宗在主和派大臣的裹挟下,不顾李纲劝阻,派人去金营谈判。金人索要金币千万两,割让土地,还要求亲王和宰相做人质。李纲说:“金人想要的金币,穷尽全国之力也无法满足,何况一个都城呢?土地是国家的屏障,怎么能随便割让?”钦宗依然不管不顾地全部答应了金人的要求。
此时,各地的勤王军队陆续赶到,在李纲的指挥下,将士们作战勇猛,士气高涨。金军见宋朝答应了割地条件,便撤退了。
金军撤退后,朝廷上下都松了一口气。主和派立即开始排斥李纲,提议让李纲担任河东路宣抚使,将他调出京城。宣抚使是武职,李纲是文臣,不懂军事,请求辞职。
有人对他说:“知道为什么要派你出任宣抚使吗?并不是为了边防之事,是想借机赶走你。你坚持不去,只会让谣言更猖獗。”李纲急忙受命。
当时,宣抚司能指挥的军队仅一万余人,朝廷还下令裁减人数,又事事直接干预,李纲据理力争,认为敌人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朝廷没有采纳。李纲被迫辞职。
几个月后,金军果然再次来犯,宋钦宗急忙召李纲回朝,李纲在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接到诏令,马上率领湖南路的军队前去援救,还没有到达,京城已经沦陷,北宋就此灭亡。
康王赵构称帝,是为宋高宗。高宗鉴于李纲在东京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和崇高威望,任命他为宰相。
李纲竭尽全力重整朝纲,积极部署抗金,反对投降,彻底得罪了投降派,加上当时抗金形势不乐观,李纲仅担任了七十五天宰相,就被罢免。
此后,李纲一直担任地方官,屡遭贬谪。其间,金军多次进犯,李纲不停地提出御敌策略,抗金之志始终如一。1140年,李纲突然患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李纲在国家危亡的关头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接受抗击金军、保卫京城的重任,心系朝廷和百姓的安危,不愧为一代名臣。
【原文】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摘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八》
【译文】宰相、执政大臣依然坚持迁都避敌的主张。宋钦宗下旨任命李纲担任东京开封府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京的意思。……皇上内心稍微醒悟。恰逢内侍来奏报皇后已经启程,皇上听后脸色大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朕不能停留了。”李纲哭着跪拜,以死相劝,请求钦宗留下。
词语积累
鲜廉寡耻:鲜、寡,少。没有廉洁的操守,不知羞耻。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比喻战争。形容将士持枪驰马的英姿。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众毁销骨:众人的毁谤,能够销熔人的骨头。比喻谗言多了能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