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拔岳传
贺拔岳(?—534年),敕勒族,复姓贺拔,字阿泥斗,神武郡尖山县(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北魏末期名将。
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领袖
贺拔岳出生于武川镇的武将世家,父亲和两位哥哥都是当世名将。贺拔岳自幼胸怀大志,乐善好施,尊重贤才,曾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学习。
成年后,贺拔岳性格勇敢果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能够在飞奔的马背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虽然没读过兵法,但每次讨论军事都与兵书上说的不谋而合,众人都感叹称奇。
当时,北魏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河北省的交界地带设置了六个军镇。523年,六镇军民因不满北魏的残暴统治,起兵反叛。贺拔岳兄弟三人跟随父亲前往怀朔镇平叛。
有一次,叛军首领率军前来攻城,走到离城墙三百多步远时,贺拔岳登上城头,一箭射中了这位首领的手臂,叛军顿时阵脚大乱。贺拔岳崭露头角。
不久,贺拔岳的父亲战死,他投奔地方实力将领尔朱荣麾下。当时,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把持朝政,孝明帝深感不满,密召尔朱荣进京,想把母亲赶下台。
尔朱荣犹豫不决,问贺拔岳该怎么办。贺拔岳慨然答道:“做非同寻常之事,必须非同寻常之人。将军现在兵强马壮,位高权重,如果率先举起义旗,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古人说:‘早晨的谋划不要等到晚上实施,说出发便不要等候车子。’就是这个道理!”尔朱荣连连称赞他有大丈夫气概。
胡太后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将孝明帝毒死。尔朱荣以为孝明帝复仇为名,带兵进入首都洛阳,诛杀了一千三百多名朝臣立威,将领高欢趁机劝他称帝。
贺拔岳劝谏说:“将军首倡义兵,是为了铲除逆臣,假如称帝,必然会贻人口实,招来大祸。”尔朱荣放弃篡位,继续拥立孝庄帝为帝,自己率军返回晋阳,遥控朝政。
事后,贺拔岳力劝尔朱荣诛杀高欢,以表明自己的心志。高欢早已贿赂了众人,大家纷纷进言高欢人才难得,可以留下他将功赎罪。尔朱荣最终没有杀掉高欢。
528年,另一位义军首领万俟(mòqí)丑奴在关中称帝,尔朱荣派贺拔岳前去平叛。贺拔岳担心战败会获罪,战胜会遭嫉妒,于是请求让尔朱氏家族的人担任统帅。
尔朱荣非常高兴,让侄子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将领侯(hòu)莫陈悦为副帅。
尔朱天光分派一千人交给贺拔岳统领,贺拔岳设下巧计,以少胜多,一举俘虏了两万名叛军,军威大震,万俟丑奴仓皇向北撤退。
随后,贺拔岳对外宣称:“现在天气转热,不适合继续作战,等秋凉时再进攻。”万俟丑奴信以为真,只留一支部队把守险要之处,其他士兵分派到各地种庄稼去了。
贺拔岳趁夜出击,擒获了留守叛将和所有叛军。接着乘胜穷追,一举擒获万俟丑奴,收复了关中地区。战后论功行赏,贺拔岳功劳最大,升任都督。
530年,尔朱荣被孝庄帝设计杀死,尔朱天光赶回洛阳,将关中军政事务交给贺拔岳。高欢立即以尔朱氏专权为名,兴兵讨伐。
尔朱天光派人向贺拔岳问计,贺拔岳说:“不如先固守关中,稳住根本。”尔朱天光不听,结果战败。贺拔岳见尔朱氏已经无可救药,便投向高欢的阵营,捉住了尔朱天光的弟弟。
高欢消灭尔朱氏以后,独揽大权,拥立孝武帝即位。孝武帝不甘心被高欢控制,下密诏任命贺拔岳担任掌管西北二十个州军事的大都督,以对付高欢。
贺拔岳趁机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领导核心的军事集团,与高欢东西对峙。
这时,贺拔岳的得力干将宇文泰提醒他,现在的心腹大患不是高欢,而是和他一起收复关中的侯莫陈悦。贺拔岳根本不相信,反而和侯莫陈悦一起商量怎么对付高欢。
其实,侯莫陈悦已经投靠了高欢,高欢命令他找机会除掉贺拔岳。一天,侯莫陈悦将贺拔岳骗到自己营中议事,将他杀死。
贺拔岳死后,高欢曾企图吞并他的军队,但没有成功,因为关陇集团主要以家世、地缘为纽带,外人无法驾驭。宇文泰很快成为新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关陇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北周、隋朝、唐朝的开国君主都出自这个集团,雄踞中国政坛一百多年。
【原文】天光将拒齐神武,遣问计于岳。岳曰:“莫若且镇关中,以固根本。”天光不从,后果败。岳率军下陇赴雍,禽天光弟显寿以应齐神武。——摘自《北史?卷四十九》
【译文】尔朱天光将要抵御北齐神武帝高欢,派人向贺拔岳询问计策。贺拔岳说:“不如暂且镇守关中,以稳固根据地。”尔朱天光没有听从,后来果然失败。贺拔岳率领部队从陇西(今甘肃省东部)赶赴雍州(今陕西省西安市),捉住尔朱天光的弟弟尔朱显寿来响应神武帝。
词语积累
应弦(xián)而倒:应,随着。伴随弓弦的声音倒下。形容射箭的技术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