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列传
谢灵运(385—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生于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刘宋时期著名诗人、山水诗派鼻祖、旅行家。
山水诗派的鼻祖
谢灵运的祖父是东晋名将谢玄。谢灵运小时候聪明伶俐,善于写诗,祖父十分喜爱。谢灵运的父亲早亡,十九岁时,谢灵运便继承了祖父的爵位。
宋武帝建国以后,任命谢灵运担任太子属官。谢灵运天性偏激,认为自己有治国理政的大才,这个职位与自己的才能不符,经常做出有违礼法的事情。后来,谢灵运被政敌攻击,被下放到地方为官。
谢灵运对当地方官没有兴趣,整天游览山水美景,写诗作文,甚至连续十几天不见人,各类政务文书、案件卷宗堆积如山,他一概不闻不问。他的堂弟实在看不下去,屡次写信劝说。谢灵运置若罔闻,只和几个好友逍遥放纵,写了很多名篇佳作,他的诗名与日俱增,每写出一首诗,都会传遍国都。
宋文帝继位后,非常欣赏谢灵运的才华,将他调回朝廷,负责校对古籍,编撰《晋书》。谢灵运对这件事不屑一顾,只编了一个大纲,再无后文。谢灵运后来以身体不好为由,经常旷工,宋文帝只好让他离京养病。谢灵运离开朝廷,心情非常郁闷,因为他不想当一个只会写诗的文人,还希望皇帝能赏识他的政治才华,以便驰骋疆场,完成北伐大业,于是他在临走时,呈上了一封奏章,极力劝说宋文帝北伐,而宋文帝没有采纳。
养病期间,谢灵运变得更加**不羁,痴迷于写诗和旅游。他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登山鞋,这种鞋子有前、后两个齿,上山时卸掉前面的齿,下山时卸掉后面的齿,后世称之为“谢公屐(jī)”。谢灵运每天都带着一大帮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旅游和吟诗当成主业,其他事情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长期游山玩水,让谢灵运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谢灵运的山水诗,在精雕细琢中又极力接近自然,诗风灵动,神形具备。谢灵运也对自己的文采十分自负,认为古往今来,只有曹魏时的大才子曹植能超过自己,他曾经说过:“天下文章有一石(dàn),曹子建占八斗,我独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由于到处旅游,荒废了政务,所以多次受到弹劾。一个叫郑望生的官员,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羁的诗人,于是亲自带人抓捕谢灵运。谢灵运怒不可遏,带着自己的家仆对抗,反而把郑望生活捉了,谢灵运最终以造反之名被抓。
宋文帝仍爱惜谢灵运的才华,又念他的祖父对国家有功,下诏使谢灵运免于死刑,充军广州。不久,官府抓到几个普通犯人,他们在审讯中供称谢灵运曾经在充军前谋划逃跑,还雇佣一群人打造兵器,准备让他们解救自己。宋文帝下达诏书,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其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尊为山水诗派的鼻祖。他的山水诗开创了我国山水文学的新境界。
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对谢灵运的诗歌给予高度评价,说:“谢灵运的诗歌如同出水芙蓉一般。”
【原文】太守孟(yǐ)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深恨此言。——摘自《宋书?卷六十七》
【译文】绍兴郡太守孟侍奉佛祖十分真诚,却被谢灵运看不起,他曾经对孟说:“能得道成佛的一定是有慧根的文人,你肯定死在我的前面,得道成佛一定在我的后面。”孟对他的话恨之入骨。
词语积累
相如之笔: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形容一个人有司马相如那样的文采。
史谈之愤:史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谈。指留下史家司马谈没有写成《史记》的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