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
刺客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我国最早的职业刺客出现在春秋时代,他们往往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行刺,带有豪侠气概。残酷的政治斗争催生了刺客的出现,行刺成功与否,往往能左右历史的进程。因此,司马迁特意写作《刺客列传》,记载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本书选取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四大刺客”为代表。
鱼腹藏剑的专诸
专诸(?—公元前515年),春秋时期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人。
专诸长得孔武有力,勇猛异常,发怒的时候有万人难挡的气势。这时候,楚国大臣伍子胥(xū)因为被楚王追杀,流亡到吴国。看到专诸后,认为他是一位勇士,主动和他结交。
此时,吴国的国王是姬僚,他的堂兄姬光认为自己应该当吴王,因此对姬僚不满,暗中招揽贤士伺机夺位。
伍子胥和姬光交好,知道他有夺位的野心,就把专诸引荐给姬光。姬光善于笼络人心,他知道专诸孝顺,对专诸的母亲非常尊敬,专诸很感动,决定以死相报。
公元前516年,姬僚派大军讨伐楚国,国内空虚,姬光觉得时机成熟,和专诸商议刺杀姬僚。专诸说:“吴王喜欢吃烤鱼,可以将匕首藏在鱼腹,由我呈上,再伺机刺杀。”姬光磕头致谢说:“你的身后事由我负责。”
几个月后,姬光请姬僚来府中做客,暗中埋伏甲士,姬僚也带着卫士前来赴宴。酒酣耳热之时,姬光借口脚痛难忍,中途离席来到密室,让专诸把匕首藏到烤鱼的肚子里,进献上去。
专诸来到姬僚面前,佯装分鱼,取出匕首刺杀了姬僚。随后,专诸被姬僚的部下砍死。这时,埋伏的甲士纷纷杀出,将姬僚的部下全部消灭,姬光自立为吴王。
据说,专诸为了刺杀姬僚,在太湖边苦练烤鱼,练就了精湛的烤鱼本领,被后世奉为“厨师之祖”。
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
豫让(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春秋时期晋国人。
晋国末年,国家政权由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卿士掌控,为了争夺权力,六家展开了血腥斗争。
起初,豫让先后成为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都得不到重用,后来成为智伯的家臣,受到赏识。
公元前453年,智氏在晋阳(今太原市)之战中被韩、魏、赵三家联合打败,领土被瓜分,智伯的头颅也被赵襄子砍下来做成酒具。
逃亡到深山的豫让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交加,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必须为他报仇雪恨!”于是决定刺杀赵襄子。
豫让改名换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混进赵襄子的宫中修厕所,潜伏准备行刺。赵襄子非常精明,察觉情况不对,马上逮捕豫让,豫让直言说:“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觉得他是忠义之士,释放了他。
豫让复仇之心不改,为了改变声音外貌,他吞下炭火,使声音变得嘶哑,又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朋友都认不出来。
朋友劝他说:“以你的才华,投靠赵襄子得到重用,到时候再行刺,不是很容易吗?”豫让回答道:“如果那样做,就是心怀叵测,我之所以选择这种做法,就是要成为天下人的榜样!”
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每天必经的桥下,准备刺杀他。赵襄子路过此桥,座马受惊,于是发现了豫让,便责问他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这又算什么?”豫让说:“不一样,他们以普通人待我,我以普通人回报他们。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就以国士报答!”
赵襄子沉默不语,下令包围豫让。豫让觉得此生无法报仇了,请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他刺中衣服,借以表示已经复仇,随后自尽身亡。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士人都被他的忠义感动,为他的去世表示悲痛。
知恩图报的聂政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期韩国轵(zhǐ)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人。
聂政少年时以任侠著称,因为杀了坏人,携带母亲和姐姐到齐国避难,以屠宰为生。
这时候,韩国大臣严仲子因为得罪了丞相侠累,逃亡到齐国,到处寻找能够帮他报复侠累的人。有人向他推荐了聂政,严仲子备下精美的酒食,前往聂政家中,恭敬地请聂母享用,又拿出一百镒黄金当贺礼。
聂政认为礼物太重,坚决不收,严仲子将实情相告,聂政说:“母亲在世,我不敢答应你啊!”始终没有接受礼物。严仲子再三谦让,尽完宾主之礼后才告辞。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满期,说:“我不过是屠夫,严仲子贵为卿相,却不惜屈身结交,为我的母亲祝寿,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如今母亲去世,姐姐出嫁,我毫无牵挂,该为他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