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策略,给学生二次学习机会
我在听一些年轻教师的课时,经常会看到如此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看见一个学生立即举手了,这位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叫这名学生站起来回答,答对了,就接着问下一个问题;如果没答对,老师就补充答案或亲自解答,然后继续进行讲授。当安排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时,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却不能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或深人小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干预其学习状态,观察学生落实问题的真实信息,记录关于学生落实问题准确度的数据。在进行展示分享时,老师便会很盲目地指定学生,可能会出现谁举手就点谁,或指定身边的几个学生,或随意点名的现象。即使用学生的学习作品作为案例,也是目的不清晰地随意选择某几位同学的作品,缺乏典型意义,而不能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课堂暴露的问题,聚焦学习目标和课堂生成的学情,进行精准点评。于是,草草将学生得出的结论直接或者由教师进一步补充后,作为正确答案结束这一学习活动,不考虑没有进行展示分享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记录,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质疑、补充,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再次展开讨论学习。如此,忽略或掩盖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学习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个学生那里,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吃不饱,或没机会吃,或消化不良。没有反刍知识的时间,缺乏学习思考的过程,过于重视学习结果的产出和学习进度的完成,让部分回答错误或跟不上节奏的学生,在课堂上被这种无视毫不留情地淹没了。
听地理学科刘玉潇老师的一节授课,我却看到了令人满意的现象。课堂情境是从请学生展示《国产乳制品和进口乳制品调查分析报告》开始的,有三名学生到台前进行了分享,其他学生均能做到认真倾听报告内容,老师则站在一边,边认真倾听边环顾教室里的每个学生。老师通过简短点评,便自然导入本节课的课题“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据课后了解,刘玉潇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报告时,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将自己的研究精神和方法传给学生;借用数据分析,让学生在课前就“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有据。
然后,刘老师把三个学习目标分配给每排的四个小组(四人一组)。第一排负责目标一:“天时”一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第二排负责目标二:“地利”一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第三排负责目标三:“人和”一现代化的畜牧业。老师果断要求,各组根据领取的任务,按照问题,结合图表和数据,先进行五分钟的自主探究,此时教师迅速在教室内转动。我看到,刘老师走到了每一名学生的身边,侧身注视学生或学生的学习单。五分钟到,刘老师继续果断地要求,再给同学们五分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刘老师此时迅速走进每个小组,要么观察,要么直接参与讨论,进行活动干预或有针对性的指导。我能感觉到,刘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讨论效果以及学习结果都了如指掌,她甚至能敏感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眼神、手里的小动作等细节,然后悄悄地提醒,把所有学生的状态和情绪都带入专注的深度思考中。待小组进行展示分享时,自然是很精彩:台上学生思维严密清晰,仪态大方自然,他们完成展示后,台下其他小组的学生能站起来补充,甚至提出疑问,展示的学生则进行答疑。最后,刘老师从学生分享的观点中,提炼出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可以看出,在日常的课堂里,刘老师也是如此指导和培训学生的。我发现,本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处在积极的思维行动中。此时我想到了一个教学技巧,即“及时评价与反馈”,是这个教学技巧发挥了主要作用。
下面借用同事李轩老师(兼任学校金帆管乐团指挥)对刘老师展示环节的评价,再次领略刘老师教学技巧的魅力:
在学生的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往往会只关注上台汇报展示的学生,而忽视了台下聆听的学生,因此听众经常浑水摸鱼。玉潇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留意着台上汇报者的发言内容是否正确,及时质疑;又兼顾着台下旁观者是否在认真聆听,及时做出提醒;还能游刃有余地关注到台下的“相反声音”,顺水推舟让其进行补充。
其实课堂教学有点像指挥乐团演出,指挥者“动手不动口”,小棒一挥,下面的演奏员就忙活起来,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反观本课,玉潇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课堂的“演奏员们”动起来,不仅动起来,而且动得如此和谐有序。在这一点上,她比我更像“指挥家”。
“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是教师及时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再给予回应的过程。“及时评价与反馈”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技巧时,教师要能够看见每一个学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教师的言语鼓励最好伴随着赞美的神情、表示肯定的肢体语言,这样能够充分给予受表扬的学生“心理按摩”。同时,在场学生的围观也增益了这种鼓励的有效性)。
课后的总结与反馈是课堂反馈的延续。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中的即时反馈有利于他们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学生的学习报告则能帮助他们总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优化教学结构。
我欣喜地发现,刘老师设计了“课后学习评价与反馈单”(提供如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反馈水平与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挂钩,教师提供的课后评价则能加深学生的反思。这样,教师可以生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为学生回顾课堂、进行反思、深化学习等提供帮助。教师不仅能进行即时的显性反馈,也能基于回看学生表现、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报告等方式调整教学方案与任务,形成隐形反馈。
课后学习评价与反馈单
评价项目评价维度评价等级自我评价
评价过程参与
态度没有完成相关任务。
能完成任务要求,但有遗漏。
主动完成任务,工整整洁。
小组
合作讨论不主动,互相不交流。
积极讨论,各自完成。
小组共同参与,讨论积极,互相帮助。
进度
安排毫无时间意识,未完成任务。
时间安排不合理,匆忙完成任务。
符合进度要求,抓紧时间完成任务。
评价成果地理
知识1。不能准确分析问题并完成逻辑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