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之眼心得体会 > 创作是想法的连接(第1页)

创作是想法的连接(第1页)

创作是想法的连接

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发给我的文章,他们或请我帮助修改一下,或希望我推荐到某些报刊上发表。但是,当我打开这些文章时,我不用细观其内容,单看题目,就知道不好修改,更不可能被发表。主要问题是其选择的主题缺乏新意,都是些极其平常的角度;从内容看,更是感觉其他人早就写过了。

我想,这与作者不会寻找主题、不能抓住问题的独特性有关系,他们只是循规蹈矩,模仿他人的作品而已。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情形呢?我们不能否定文章作者的努力,更不可怀疑他们的态度。

在阅读了万维钢老师的新著《学习究竟是什么》(新星出版社)一书后,我认为其中的有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上面的现象做出解释,提供可资借鉴的改善策略。

其中《创造的脚手架》一文,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写文章其实也是一种创造,作者认为,“创造的基本技术是借鉴”。文中介绍乔布斯在1994年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谈到了他对创造的理解:“创造就是把东西连接起来。如果你问有创造力的人是怎么做出东西来的,他们会有一点负罪感,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做’东西,他们只是能‘看到’东西。一段时间之后怎么做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新东西综合起来,因为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经验,他们对自己的经验想得更多。”

“创造是想法的连接,某些创造是同类想法的直接连接。”那为什么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这一点,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如那些写作高手更加创新、有独特性呢?

首先是因为缺乏连续持恒的阅读学习精神与习惯。阅读学习需要日日进行、月月坚持、年年累加,这样才能摄取某一领域的相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从而筛选出那些独特、新颖、有用的信息。一旦阅读学习的链条断了,那么这段时间的信息摄取就是空白的。当你想起创作时,你此时的观点或想法可能还停留在过去,自己却浑然不知,完成后甚至感觉似乎还不错。但当别人阅读你的文章时,他自然感觉到了落后。

其次是因为不经常看一些有创新意识的人的文章,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文章与他人的文章进行比较,便不能获取他人现成的新观点,也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文章与他人的差别和距离,所以就不会有进步。我有个学习写作的经验:自己写完了,再看他人的文章,感觉到了不足,学到了经验,再继续写自己的,再看他人的……如此周而复始,水平会不知不觉地提升。

再次是因为在阅读学习时,缺乏一种意识,没有在他人的思想、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目前的实践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观点,生成自己的想法。在建立联系的情境下,你会感觉到心灵与经验的一种碰撞,也就是所谓的灵感。把灵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文章就诞生了。

你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你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到底怎么才能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三点呢?”书中还有一篇题为“秘密项目”的文章,其中的观点我也认同,可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绝妙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秘密项目,我们白天上班做普通的研究,晚上回到家里做秘密研究。”看到书里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其实我也有自己的秘密项目,那就是读书、写书。这个项目不是随便做做而已,我抱着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每天都要取得进展,达到一定的水平。

当然,在这里我不是提倡你去找一份兼职的工作。我所阅读的书,大多是与自己的工作有紧密关系的,即使是一些休闲的书、一些其他领域的书,我也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们与自己的工作建立联系,互相印证,互相支撑。我的写书,则更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当然,里面吸取了一些我在阅读中感知与消化过的有用的信息。

你可能会问:“如果是好的项目,为什么非得秘密做呢?”作者认为:“关键是你做这个项目时,要有一点疏离感。也就是说你不应该跟一大帮人在一起凑热闹,应该自己独立地干。因为疏离感能激发创造性。”“如果一个人处处跟人扎堆,哪里热闹就去哪里,有什么新闻热点他全知道,有什么时髦的事情他必定跟进,这样的人日子会过得很有意思,因为他代表所在圈子的水平,但是他不能给这个圈子贡献新东西。”

我认为,读书、写书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也不需要什么经费,不用跟风参加一些评比,文章也不是非要发表,不用刻意模仿他人的风格,可以自己自由地干,不知不觉往往会做出连自己都感到惊奇的成果来。比如,我的一部分书稿,就是我三年秘密思考研究的结晶,是我每天晚上都坚持写点东西积淀出来的。

晚上一个人,不会跟其他人有太过密切的交流,这就为保留一些独创性提供了空间。“面对流行笑而不语,私下憋个大招。那也许是能让你完成致命一击的武器,也许是你最后的底牌。”

但是,有这个项目在,感觉会很好,你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你会有机遇跟某些事物连接在一起,更为惬意的是,你比别人多了一种生活。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被拓宽了、拉长了、增厚了一这是我自己独特的感觉,我每天幸福满满,力量十足。

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内驱性的事业,它需要自己持续地修炼精神;需要发挥忍耐力积累资源;需要把这些头脑中已经储存的大量素材,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连接一那灵光乍现的东西就是你的创造,是你又一篇独一无二的创作。

在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做好自己的“秘密研究”,我想给大家提一些关于读书的意见。

我在读书时,一旦选定了一本自己喜欢或需要阅读的书,就会反复阅读,找出需要强调的地方和重要理念,写出核心思想和自己的理解,然后不断地复习,消化吸收。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梳理出一篇比较精练的文章,发在我的公众号里分享,希望同样喜欢的朋友跟我一起读。重要的是,每间隔一段时间,一定要重读一次。我设法保持自己的阅读兴趣,并集中阅读那些我想要实际应用的东西。这样会真正了解一个领域,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如果这些信息是有用的,我会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文章或讲座交流中,让其在实际应用中继续发酵酝酿。当产生观念误解或记忆模糊时,我会再次翻阅书中的相关内容,做到真正理解并澄清其中的观点、逻辑和意图。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能够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通过不同方式的间隔性重复,克服知行之间的差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