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清照全集在线阅读 > 第八章 青衫记得当年月 断香残酒情怀恶(第1页)

第八章 青衫记得当年月 断香残酒情怀恶(第1页)

第八章 青衫记得当年月 断香残酒情怀恶

时光悄逝。床顶的鎏金帐上绣着黄金小篆“万古流芳”,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整个床榻。记忆的碎片零落溃散,映着惨灯的光辉,融进黑沉沉的夜幕。曾经华贵的男子变成这般混沌、萎靡的模样,细碎的灯光照在脸上,一片蒙昧,眉心笼着的死气在慢慢扩散,面容越发显得苍白吓人。

李清照低头垂泪,曾经妩媚的水眸仿若余烬,又冷又死,片刻,抬头看去,见他躺得那样安静,歪着头,似乎在思考什么,又似乎进入一个美梦。她恍然环顾周际,这屋子如同墓穴一般冰冷沉寂,与她共鸣的是房间角落里的几种古器。悲痛、疑惧、恍然、迷离,似醒似睡,如梦如幻,一切都无须别人参与,无须任何设定和圈点,只需静静地陪伴。曾经的那些温情那些爱恨,点点滴滴,浮光掠影一般从头顶飞掠、坠落。她突然抱住那渐趋冰冷的尸身,竟不知到底是母亲的还是夫君的,抽泣到浑身无力。多年生死冷暖,半生坎坷飘零,她如雨中浮萍般一路跌撞,试图走出命运的藩篱,终究还是走到了今日的末路穷途!

门被推开,冷月一览无余地洒在门口,门前密密麻麻地跪满了人,远方的夜空一片漆黑。

灵堂前招展的白幡,无力的哀乐。恍惚迷离的长明灯好像失忆的老人。纸钱哔啵燃烧着,明明灭灭。孙玉夫、绿杏和一众小厮丫鬟,随着存诚、思诚两家众人跪成长长的数行。哭泣声伴着香烟细细,黑色的棺橔在地上洒落庞大的影子。吊唁的亲眷和朝臣来来去去。吊丧的郭小乔哭得像死了至亲兄长。赵真跪在门口点着纸钱,一次次叩头还礼。

李清照从早到晚一直跪坐着,面色怔忡,声音嘶哑,泪水将白缎褙子的前襟湿透。

午夜众人散尽,枝头孤月寒鸦。李清照强命绿杏、赵真等守灵者各自歇息,偌大的灵堂唯有阴阳相隔的夫妻二人。她冰冷的脸紧贴棺椁,嗓音沙哑,缠绕在虚黄的长明灯火里,飘散在穿堂而过的夜风里:“赵明诚,你怎么有脸走?怎么就这样走了!你背叛爱情、背叛使命、背叛家国,我曾怨恨你冷淡你,但是没想过让你死!你为什么要死?你以死解脱,可让我怎么活……”

赵真不知何时已跪在她身后,哀声哭道:“夫人,您误会老爷了。”

李清照回头望他,嘴唇嚅动几下,接着哭泣。沉默的棺椁,空寂的屋子,缭乱的灯火,嗡嗡的蚊子不住地叮咬,她也不管不顾,只是那样跪着,悲伤、萎靡到死。残月随着晨光消失,风中传来几只蝉的啾鸣,旷野里一些花开一些花谢。灵堂里依旧昏暗凄迷,守灵的人们相继归位,哭声一片。

一个尼姑拉着大约六七岁的男孩走了进来,烧纸、磕头、哭灵,临走拍着孩子的头道:“你在这里好好待着,为你父亲守孝。”

那孩子一脸懵懂地左瞧右瞧,听了这话,便大声哭起来:“不,我要找我母亲!”

那尼姑哽咽着为他擦泪:“你母亲去了……那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男孩儿急了,对尼姑乱抓乱挠,大声哭叫着:“不,我要找我母亲!”

那尼姑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轻拍着小男孩儿的头,安抚道:“乖孩子,你要留在这儿,为你父亲守孝。”

“不,我要找我母亲!”小男孩儿顽固地坚持,跺着脚嘶吼。

一阵阴风掠起彻骨寒意,李清照等人一时呆住。

赵真一大早就出门寻方士、择吉日,又去秦淮河北岸的夫子庙,就葬礼之事进行交涉。

非常时期,加上天气炎热,李清照不愿叫夫君停柩太久,方士就以不犯冲煞为准择日,指定二七这天下葬。由三十位禅僧日夜诵经超度亡魂,另有十二名高僧、高道在灵前设奠,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延请众神,拜忏,做消灾洗业的水陆道场和种种葬仪佛事。

这晚赵府众人齐集,合议葬礼之事,李清照因“远路归葬”和崇佛,便提议道:“人死如灯灭,朝廷在倡导火葬。”

郭小乔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到底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加上连年的“贵妇风范”熏陶,她没有像年轻时一样跳起来,却厉声道:“火葬的都是贱民,赵家不能掉份到这个点上。”

存诚夫人道:“自从朝廷南迁,所到之处都是死亡的流民,安葬成了难题。官家便以太祖、仁宗推崇火葬为由,提倡火葬。他虽然推崇火葬,但如今的官宦之家却少有奉行的。”

存诚道:“官家为了上行下效,曾严旨切责士大夫们的排斥火葬行径。明诚一出事,那帮好事者便撺掇官家下旨火葬。这样,明诚算是撞到了枪口上。只怕圣旨一到,由不得你我。”

郭小乔眸子一转,转身扯扯李谟衣袍:“夫君,你快想想办法啊!要不,偷偷土葬?”

李谟一甩郭小乔道:“使不得,已向各处报丧了。”

众人又就火葬土葬反复磋商到夜半。李清照和存诚夫妇坚持火葬,郭小乔坚持数说着火葬如何丢脸、使祖宗蒙羞等,思诚夫妇保持沉默。赵婉在最后一锤定音:“都别吵了,明诚是朝廷命官,究竟要如何下葬,静候圣旨吧。”

赵婉的夫君史师仲病故以后,她心情苦闷,便常和李清照互通书信。两人谈酒谈诗,谈花谈月,成了至交。在赵婉心里,三弟媳比她的三个弟弟还亲。闻听弟弟暴亡噩耗,她连夜启程,为的是赶来安慰弟妹。她太了解李清照了,一个为爱而生的人。

第二天果真来了圣旨,赵明诚务必火葬,并赏赐葬金五千,作为对他“为国尽忠”的最后抚恤。待停柩期满,火葬之礼由夫子庙择“化人亭”全程主持,葬于建康城北的一片墓地。这是赵婉早些年在此置下的,喜欢这几朝帝都的钟灵毓秀,希望娘家人搬来此地,希望这样的阴宅可以护佑后代。这里葬着郭老夫人,明诚便葬在此地陪伴高堂。

皇帝赐旨的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城里城外的百姓、流民蜂拥而来,痛哭流涕,因为受过赵大人的惠政照拂。

八月黄昏,绿杏、孙玉夫、赵真、木易、邹渊、邹润等人随着李清照点汤、暖坟,齐刷刷跪在墓前。被尼姑送来的小男孩儿跟在孙玉夫身边,神情畏怯。

李清照着白缎孝衣,一双明媚水眸,被风霜洗礼得分外悲凄,她将被吹开的冥钱朝火纸堆里拢拢,以袖擦泪道:“对不起明诚,你想回青州老家,却是不成。金兵分几路南下,进逼江淮,必欲彻底消灭我大宋而后快。那些金石,我该怎么替你保存啊……”

仲秋风清,亥时月明。李清照命绿杏打着灯笼,将几间盛满金石的屋子看了一遍,唤来木易和赵真,沉声吩咐:“这里现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两千卷。那些古代的礼器、被褥,接待上百位客人没有问题,其他物品,数量与此相当。金人觊觎江南,时局越来越紧张。明诚的表妹夫李谟现为兵部侍郎,此刻镇守洪州。你们明天早做准备,后天挑几个老实可靠的人,再雇上一干子车夫,将这些古器送到洪州,李谟必会尽力保护。”

赵真吞吞吐吐道:“夫人,怎么不送到明州史府?”

李清照一身缟素,由绿杏扶着,看起来虚弱难撑:“我自有道理,你只管执行莫问因由。”

“夫人放心,小人一定不辱使命!”赵真应命,拜别夫人,过往一幕幕闪现,三爷是他的知己、靠山。这靠山倒得如此措手不及。夫人做这样的打算,想是怕建康沦陷;放弃明州而选更远的洪州,必认为金人一旦过江,会占领江南诸州包括明州……赵真正在跨过门槛,倏忽出了一身冷汗。

灯光随风跳跃,映着木易关切的面孔。李清照感慨道:“如今正是乱世,盗贼四起。此去洪州一千多里,运送金石,任务繁重,你嘱咐义士们,一定要小心行事。”

木易点头,凝视她苍白的脸容道:“重载马车,一来回需要月余。木易不在,你要保重!”

第二天赵真木易开始行动,雇了十几辆车,直到夜半,才将李清照指定的金石挑拣、装载完毕。翌日五更,车队由木易、邹渊、邹润等一帮绿林豪杰押送,出了城门朝洪州行进。

李清照目送着马车在晨霭里消失,由绿杏扶着回屋,约略宽慰道:“只剩下分量轻、体积小的卷轴书帖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集写本及《世说新语)《盐铁论),一定要收拾妥帖。”

绿杏扶李清照坐下,亲自检点一番,回身禀道:“除了各代名人的卷轴书帖,另有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几件,南唐写本书几箱。这下夫人可该轻松些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