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清照全集在线阅读 > 第六章 九重宫闱冰与火 料得年年断肠处(第2页)

第六章 九重宫闱冰与火 料得年年断肠处(第2页)

“臣妾自幼便听说过,朝廷假勋爵之事,历代盛演不衰。”

“才人啊,这是真的!”

李才人知道她只需倾听,便静静听他诉说。“重臣们倚仗权势谎报政绩,重码压制寒门才俊,将自己亲信纳入勋爵。这些人庸碌无为,媚上欺下,阿谀逢迎,将投机钻营功练得出神入化,消费着朝廷大份额的金银、俸禄,却只会给政事添乱、给百姓增负……”

李才人颔首,眸中点点霞影、万种柔情:“假勋爵越多,朝廷负担就越重,百姓就越苦。”

一抹霞光跳上大红锦幔,反射成赵佶眉梢的一层郁色:“儒学道学全是正统的治国之道,决定着民心向背。听说你受苏轼、黄庭坚、秦少游等一帮儒生影响颇深,朕想知道你的看法。”

李才人眸光一闪,定神笑道:“儒学治国,务必让儒生们在朝廷站稳脚跟,民众才能效仿儒生,对国家尽忠。官家应当珍惜有才学的儒生,培育他们的典范,以成天下表率。”

赵佶凝望李才人,欣赏之色复转烦忧:“功臣们倚仗推举先皇登基的功劳,隐藏无数的违法行为和暴力罪行,以朋党之私,铲除许多爱民恤物的清官;收受贿赂,为中饱私囊罔顾国家利益,侵吞国库……”不堪其重,缓了口气道,“这些贪婪的所谓的功臣们,坐在朝廷的重要位置,只谄媚取宠,扮演走狗角色,从不想开辟正确之路,引导国家走上正途,只以卑鄙之心谋私渔利,从不公道处理国计民生之事。如今这个大宋民心背离,几乎无法收拾。一切都拜他们所赐!只有罢其党羽使其远离权力,才能肃整纲纪,擢拔有远见卓识的正直人才,改革朝政倾听民声。这样的话,才能再谈收复失地,朝廷才会充满崭新的希望和勃勃生机!”

室外寒风料峭,大殿里暖意袭人。沿墙摆着数盆杜鹃,花盏无风自开,花气袭人醉。李才人定定地凝视赵佶,见他不徒儒雅俊逸,更具韬略满怀,只是对琴棋书画的酷爱,对君主来说未必是好事,南唐李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一时心绪复杂,乱草丛生,轻盈依傍,吐气如兰道:“万事有谋则立无谋则废,朝政治理,皇上须深思熟虑周详布局,不能急于求成……”

赵佶觉得李才人很有见地,这些天彼此间无话不谈,情到极处,便在凤榻上嬉闹,直到晚霞万缕映红雕花窗,已经几度巫山、几度云雨。

黄昏时宫娥传膳,上了御菜八品,膳后两人正品茶吟诗,忽一个宫娥进来,跪地哭道:“向太后用了晚膳突然腹痛厉害,都虚脱、晕厥了!”

赵佶遽然色变,俊目溢出慌乱之色:“母后用的什么晚膳?谁送的?”“快拘了御膳房及宫里下人,送往慎刑司审问!”

在门口待命的侍卫应声而去。只红衣宫娥哭道:“皇太后这两日凤体违和,今晚刘后送了小米红枣桂圆膳粥,说是补血安眠。”

李才人盯着啜泣的宫娥,目中的疑惑流溢而出:“太后晚膳用的什么菜?”

那宫娥抹了一把泪道:“太后说晚膳用多了便会停食,只叫御膳房常备御菜六品,这菜和饭,都不会有事……”

赵佶气得踢了那宫娥一脚:“太后都晕倒了,还说不会有事!”

那宫娥连忙磕头,一迭声哭道:“奴婢该死!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

冷风穿堂,玉兰花自廊檐飘落,姿态凄美。赵佶忙带着童贯等人去慈明殿,李才人不便随同,在门口看着一行人消失的背影,心中的冷痛越来越浓。

冬雪拿出一件郁金香色、花鸟纹绣的斗篷给她披上,低声问道:“小娘子怎不同去?”

一阵风自廊道尽头扑来,冷意彻骨。李才人将斗篷往身上裹了裹,笑意如秋风凄冷:“这里等级森严。官家多在哪儿留恋一刻,都要起风浪的。我品级低微,何必自找麻烦?”

“也是。”冬雪会意点头,“皇太后贵恙,元符皇后、元祐皇后、王皇后、郑贵妃、蔡贤妃、刘淑妃等人一定都在。小娘子随官家去了,反而不美。”

风动烛影,火苗发出微不可闻的叹息。李才人孤影伴着灯烛,一直坐到夜半子时,被时间和夜色治愈了青春妄想,心花凋落,碾碎成泥。

整整一晚,她巴望着皇帝归来的同时,也嘲弄着自己的愚不可及,痴情落尘,心字成灰。

窗前人影一动,她急忙扶钗整衣,调动全部心力刷洗悲情,努力做出最为动人的笑靥,看到来了个小太监,心便一凉。小太监道:“官家今夜在皇太后榻前侍疾。”话未落转身就走。

“四季鲜花枯荣,花儿风干了泪,但在看花人眼里,只是自然风物。”李才人在门口的灯影里抹泪、自语,窗外风吹花落,便是她此刻心境。

冬雪好说歹说,劝得她回屋卸妆,先取了头上发饰,再拆了发髻,用梳子挑开梳顺。梳好满头秀发,又端了洗脸水单膝跪地,看着她取了袱子围在身上,撩起满盆水花。

盥漱已毕,她躺上凤榻,看着银月洒满帘栊,觉得凤榻很大心很空,空得没有边际。

第二日的朝露沾湿东窗,冬雪打听出了向太后生病当晚进食的膳食、点心,报与李才人。

李才人正在菱花镜前梳妆,从镜子里看着宫娥挽好云髻,插了凤钗、绢花、金步摇,随手挥去,对冬雪道:“有人要谋害皇太后。”

冬雪正在擦拭妆台,手倏然停住,被惊恐填满的心无法呼吸:“小娘子,可别吓唬奴婢啊!”

李才人对镜按按头上粉红的绢丝宫花:“饭菜并无毒药,是那个杏脯要了太后的命。”

“杏脯是刘后连同饭菜一起送的,说是叫太后饭后开开胃。”

“杏与小米同食,本是极恶的泻药。向太后已五十多岁,怎能扛住?先皇在位时刘氏最是得宠,绞尽脑汁排揎孟氏,久害不死,岂会甘心?向太后身为哲宗母后,和高太后俱敬孟后,将刘氏伎俩看得清楚,但碍着哲宗,也没办法。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便把已成道姑的孟氏接回,和刘氏并立为皇后。刘后一向狭隘、嫉妒,她不恨向太后还恨哪个?”

冬雪听得惊心动魄:“太医难道不晓得皇太后中毒?”

“岂会不知?”李才人目光如晨辉薄凉,“这宫里井井有条的面纱后,其实是荒谬、混乱、扭曲、无序。刘后在哲宗时呼风唤雨,根基颇深,太医甚有顾忌。如今官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与权欲极盛的刘氏多有不利。她除了向太后,只怕还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