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清照作品全集 > 第十八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那时同唱鹧鸪词(第2页)

第十八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那时同唱鹧鸪词(第2页)

妇人有了年纪,便不喜凑热闹。李清照与二表姐王美艳说好不出去观灯,在园子里赏月。明月高悬,她们在梅林边的观花亭里坐着,远望着烟花在空中升起、爆炸,一种刻骨的感动源自心底。

梅花和着灯影,飘落到面前的七巧桌上,飘落到酒盏里。王美艳也不管不顾,端起,饮了,吐出花瓣,嘴里存留着苦涩的气息。又把盏轻嗅,翡翠指环熠熠生辉,声音十分伤感:“你道赵婉长姐如母,我家这位姐姐又何尝不是?一次金兵围困,她为了我和他弟弟安全脱险,竟披了礼服,自报名号主动迎敌。”

李清照眼睛眯起,眼皮快速地跳了几下:“失去太后,我大宋损失极大,赵构损失极大。”

“赵构对于太后,面子功夫做得极好,政见上并不……可是我那仁厚的姐姐,宁可为赵宋社稷搭上性命。若她不曾那样执着,不曾那样忠直,便不会这么快地殁了。”王美艳盘膝坐在炕上,倚着墙哭,黑缎百合花纹绣氅衣,在灯影里不住地发抖。

李清照朝表姐靠靠,抱膝而坐,眼睛澄澈透明:“这个,谁都明白。哲宗时的刘婕妤巧计夺去她的皇后之位,将她废为庶人,驱逐宫外。历代后宫被废,哪有驱逐出宫的道理?可见,大宋的冷宫都容不得她。先皇病逝,端王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将她迎回,复位元祐皇后,与元符刘后并列两宫。”

王美艳眼前全是姐姐温柔贤淑的面容,心里极是伤痛,接连自饮数盏,喝得有些多了,面颊彤红,情绪激动,抢过表妹的话茬:“向太后仙逝立遗嘱让孟后垂帘听政,我这姐姐固辞,但刘后仍然嫉妒、陷害,我这薄命的姐姐二度被废后又被迎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失火。两次失火,都是刘后这个奸妇作祟!”

李清照为着世间永不停歇的争端,心里难过,黯然点头道:“我知道这段公案。她被迫出宫,居住在相国寺里,是二姐姐和姐夫将她接回孟宅。”

王美艳年已五旬,少女时的活泼、率性没减多少,可见在孟府少受压抑。这会儿不胜酒力,双手在空中胡乱比画着道:“别提你那怂姐夫了,胆小鬼一个,树叶落了都怕打头。他不敢去接她姐姐,怕受连累,是你表姐我逼他去的。还有他那个后娘,娇客兴事时只知沾光,败事了就会看笑话,我最看不上这号人。”

“绿杏——”李清照朝着亭外扬声呼唤。

绿杏正在亭外折下梅枝,闻声慌忙跑进来,打着千儿道:“奴婢听候夫人差遣。”

李清照道:“快去熬碗醒酒汤端来。”

绿杏应命去了,李清照接道:“那个机关算尽的奸狡毒物,最终落得个被下人所逼悬梁自尽的下场。可见积恶久了,必有余殃。隆祐太后住在娘家二十多年。靖康之乱,后宫佳丽悉被掠走,她却因祸得福。”

王美艳趴在桌上吐着酒气,说着醉语:“她住在府中这些年,我可有福了。”停了会儿,又嘟囔道,“小皇帝,想要迁往临安了。”

“又要迁?你如何知道的?”李清照拨拉开表姐垂到颈上的长发,细声问道。

“本要迁往建康,又嫌建康靠近长江,金人渡江可达,便要在临安定都。”

李清照慨然一叹:“唉,无论迁往哪里,金人不除,终有隐患不是?”

见表姐久久不答,李清照上前推推她,却听到微微的鼾声,忙拿了大裘给她披上。

绿杏端了醒酒汤进来,后面银杏跟进,端着木盘在靠窗的石几上放好,盘上一坛一碗,另有汤碗汤勺。李清照询问两个孩子,绿杏说由绿萝带领,跟着方圆儿娘三个出去赏灯了。一时三人都羡颜蓉好福气,年已不惑童趣甚浓。银杏理着鬓发笑道:“舅奶奶脾气很好,对李方少爷有求必应。倒是李圆小主,温顺得像个小媳妇,难怪人家都说舅奶奶重男轻女。”

李清照凝神问道:“今儿又重男轻女了?”

银杏抿嘴笑道:“先是奴婢与绿萝一起,送玉夫小娘子和士程少爷去他们院里碰头,又一直送到街上。李方少爷见什么都要,要什么舅奶奶都给,李圆小姐一出口就被拒绝。”

“如此这般宠溺,没的助长了那孩子的少爷脾气。”李清照接着问道,“去兵营给木易及义士们送酒和汤圆,去了没有?”

银杏打着千儿道:“酉时一刻已经送去,正遇上舅老爷在兵营慰问,赏了奴婢一杯酒呢!”

“好。”李清照笑道,“李迒做得很好。我也正当去兵营一趟,却因这儿招待表姐表姐夫给误了。本要与表姐夫表姐一起去,无奈表姐总是任性,宴后推走夫君,要在园子里赏月。”

“奴婢已给木易英雄说了,义士们都托奴婢问候夫人。呶,这是官家赏赐的御酒、汤圆,木易英雄及义士们托奴婢带给夫人。”银杏指着石几上的一碗一坛。

任凭丫鬟们推辞不受,李清照坚持分食了汤圆,命将表姐扶回房中,爱月成痴,她要独自观赏。冷风从栖纱窗里吹进来,拂起花梨木花架上的一束梅花,满亭散逸开清雅馥郁的香气。她嗅着花香,流着清泪,吟着一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此时的愁已有了太多的沧桑和哀伤,字字血声声泪,悲痛欲绝。

观花亭是钟宅的最高处,亥时已过,烟花爆竹声声不息,被风夹裹着从墙外飞来,撩拨着人的情愫。李清照又想起吴太妃、孟太后的仙逝,心里涌起无尽的凄楚,隔窗望着空中的皎月,低泣道:“即便迁往临安,那也不是家啊!”

绍兴元年(公元1132年)二月,赵构驻跸临安行在,一边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地的起义一边剿匪,命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任吕颐浩为左仆射,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赵鼎、范宗尹为签书知枢密院事,李纲为湖广宣抚使,晋吴婉仪为贵妃、张婕妤为贤妃,李迒以从三品诸卫上将军统领神武军。

李清照同远路回来的赵思诚全家去了建康。三年来,亡夫临终的回乡遗言晨钟暮鼓般敲打着她的心房。请术士选定了为亡夫、婆母迁坟移墓的吉日吉时,赎回了亡夫生前当出的所有古器。原来当出为了安民,如今赎回用以陪葬。只是那古琴“绿绮”已失,那家建康城实力最强的当铺早已不知去向。

二月的阳光激溅飞扬,映亮建康城北的一片墓地,将齐腰深的蒿草映成一片金绿色。赵明诚母子的坟墓皆用青砖垒砌,高约两丈,远看像两座独屋。

墓前摆了花圈、香案,烧了纸马、纸钱。李清照、孙玉夫、赵士程、赵思诚全家三代人,木易及一群绿林义士,赵真、绿杏、绿萝、银杏等一群下人,分批次在两个墓前焚香、祭拜,随着哀乐的响起大放悲声。迁坟改葬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富贵贫贱、吉凶成败,需在术士的指导下进行。动土要择吉日吉时,其他各项皆依建康的风俗习惯。风吹着荒草瑟瑟作响,人的啜泣声不绝于耳。两个坟上搭了黑色油毡帐篷,依据习俗,以防开墓后尸骨见了天日。

郭老夫人的起坟时间定在辰时,但闻司仪一声“吉时到”,赵思诚动了第一块砖,接着由儿子赵坤带着一帮可靠下人破墓开棺。赵思诚和儿子赵坤、孙子赵安屏息敛气地移尸进入新棺,行拜祭、哭灵诸礼,极其恭肃地完成了迁坟移墓的整个过程。

李清照带着孙玉夫、赵士程等人,跟着一群男女孝子,围着郭老夫人的灵车痛哭、烧纸,祭拜已毕,再回到赵明诚墓前烧纸、叩拜。先祭拜五方地脉龙神,后磕拜地脉龙神,下了祭告文书,再告知亡者迁坟移墓。

阳光如雨,荒草颤动。李清照扑倒在墓前,拍打着墓碑悲痛欲绝,断断续续地泣语:“明诚,对不起,照儿无能,丢了你的金石。明诚,我知道你不会怪我的。这世间,你是最了解我、体谅我的人。你理解我的一颦一笑,一哀一愁。曾经,我嘴唇动一下,你便知晓我要说什么;手指动一下,你便知我要做什么。因此,你一定不会怪我丢了金石吧?你临终说要回乡,照儿日夜惦念着。今日我便带你回到青州,与相父团聚。照儿一介女流,行事不妥,礼仪不周,若有唐突,夫君万勿动怒啊!”

迁坟需在午时之前完成,还要小心翼翼,勿要言行亵渎,比如挖掘、移尸动作不当、乱吐唾液、乱放厥词等,都是对亡灵的羞辱行为,会给后代子孙带来霉运。故迁坟一般不请旁人,由自己的至亲知己亲力亲为。李清照只带了赵真、木易及一帮义士。与赵思诚商议在清明前一月迁坟,为了让亲人在清明之前回到青州,好在清明节当日入土安身,护佑后人。

迁坟移墓程序与安葬基本相同,明诚的迁坟时间定在辰、巳时之交。但听司仪一声吉时到,小男孩儿赵士程吃力地在坟头掘开了笫一块砖,接着由木易、赵真等人拆砖挖土、破墓开棺,再由赵士程从棺木中抱起骨灰盒,放入新棺。新棺底垫了六尺六寸白布,六尺六寸红布,红布上面放着崭新的被褥,下面以木凳垫起不让沾地。赵士程将象牙骨灰盒放在新棺里的被褥上,叩头退后。

李清照烧纸祭拜,念念有词,告白亡夫。

赵真、木易将赎回的古器小心放入棺材,封棺后以红布棺罩蒙住,再罩一层黑罩用以遮光。李清照领着众人祭拜、哭灵。原墓地由赵真等人祭告、取新土填平,栽上了松柏。

只听司仪一声“吉时到,起棺”,李清照烧纸祭拜,哭道:“未亡人李清照,祈祷亡夫赵明诚泉下倾听,客居之地,终归冷寒,今日便将你的住宅迁回青州老家,伴相父、得温暖,夫君,你且莫留恋此地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