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海潮虫 > 三十二 壮烈三姐妹(第2页)

三十二 壮烈三姐妹(第2页)

刚出门,就听里面刘大厨说:“邹事务长,你说的明天队伍要去徐家疃剿匪,让我多准备饭,这到底得准备多少?”杨子千一怔,赶忙停住脚步,侧耳细听。里面邹化汀压低声音说:“你小声点,这可是军事秘密!”稍顿又说,“我也说不准多少人吃,听说城里也来队伍,要把这些重要人物一锅端,你就可着劲地蒸饽饽,蒸包子,他们吃的话也方便。我回来就是告诉你,大概明早丑时……”声音低到听不清了。

杨子千耳朵靠到门上听,忽然里面有脚步声,急忙退后几步。邹化汀一开门看到杨子千,又惊又气,斥道:“怎么还没走?你在干啥?”杨子千装作害怕的样子,指指柴捆说:“我……我没干啥,我是想把柴捆给你搬到哪儿放着……”邹化汀瞪瞪眼,指向旁边小草棚:“那你搬到那里去,放好了赶紧走,叫头头看见还得审你一顿。”杨子千答应着,把柴搬过去,顺手抽出刀放回怀里,离开据点。一路上回想邹化汀明早剿匪之语,觉得日伪军所言剿匪当与共产党相关,事情重大不能不管,向路人打探了徐家疃路途,快步而去。

约莫一个钟点,来到徐家疃。这是个靠山的村庄,百十来户人家。村中多树木,槐榆为主,此时节尚无绿叶,枝杈**恣意生长,像凌空的筋骨,护卫着村庄。看着这样的村庄不由得想起屯钟家,两村多有相似,那年初春前去找寻王冰,乃威海卫特委成立在此开会,遇到站岗放哨的于茯叶和徐杰、丁香,还闹了一番小误会,岂想仅仅三载,三姐妹为抗日献出生命,心里不免泛起酸楚。

正行间,忽闻身后传来女子声音:“前面这位,你停步。”杨子千回头看时,身后不知何时跟了三位女子,穿着棉衣,围巾包脸,难知模样年纪,恍惚当年的于茯叶三姐妹。三女子走近了,其中包绿围巾女子说:“不好意思啊外人不能随便进村。”杨子千问道:“为啥?”女子说:“近期周边村庄有伤寒疾症,恐怕传染我村,所以没有特别要事,不是拜亲访友,不得进村。”杨子千暗想肯定有共产党人在此,三位女子正是岗哨,于是说道:“我有特别要事,前来拜亲访友。”女子追问:“你亲戚是哪家?姓甚名谁?”

时间紧迫,杨子千来不及掩饰,直接说道:“我的亲戚姓共……”三女子一听,颇为惊诧,迅疾散开围着杨子千。杨子千接着说,“快把我带到你们领导那里,我有要事报告。”绿围巾女子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如实说!”杨子千郑重道:“不必多问,我真的有紧急情况要报告,快带我去吧!”

女子上下打量他一番,摸出只小哨子,吹两声尖利哨音,不一会儿便有两位壮汉从胡同里跑来,问明情况,其中一人说:“若像你说的那样,得把你绑了……”杨子千伸出胳膊:“行行,快绑了去见领导。”两人掏出绳索捆绑起来。一人摸出他怀里的尖刀,说道:“带刀干啥?要行刺?”杨子千着急道:“行走乱世,防身而已。快带我去吧,别误了大事!”

两人对视一眼,年长男子说:“去吧。”说罢掏出个灰布袋子,套在杨子千头上,两人一边一个攥住胳膊,穿街入巷走去。也不知拐了多少弯,杨子千只觉得走迷宫一般,布袋套头看不见路,随他二人行走,约莫十多分钟,似乎进了一个院落。年长男子说:“你们在这等等。”松开杨子千胳膊,噔噔噔快步走去。

不一会儿好似陪人从屋里出来,说道:“就是这人,说要报告急事要情。”脚步声来到跟前,只听有人说:“你是什么人?报告什么事?”杨子千听这声音耳熟,说道:“不知是哪位领导,说话声好个耳熟。”来人听了他的话“嗯?”了一声,一把扯下头套,惊喜道:“杨兄弟!是你啊!”杨子千一看眼前这人却是刘锡荣,高兴得瞪大眼,咧嘴笑道:“是你啊刘兄!”年长男子看看杨子千看看刘锡荣,愣怔道:“刘主任你们……”刘锡荣笑着说:“这是我好兄弟,杀鬼子的好手,快快解了捆绑。”两人赶紧解开绳索,还回尖刀,年长男子说:“刘主任那我们回去了。”刘锡荣说:“回去吧,顺便叫你们毕队长过来。”两人应声而去。

杨子千问刘锡荣:“刘兄,听他们喊你刘主任?”刘锡荣微笑道:“嗯,办事处主任。”原来从去年底开始,刘锡荣既担任中共威海卫工委书记,还兼任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抗日大队大队长兼教导员,身担四职。杨子千道:“那我也得称你主任了。”刘锡荣一笑:“你可别那么客气,喊我刘兄、老刘哪怕豆腐刘都行,听着亲近。”杨子千笑道:“那我还叫你刘兄顺嘴。”刘锡荣一拍他肩膀:“好。走吧,屋里说话。”

进了堂屋,靠里边墙根摆张破旧的小八仙桌,桌上有暖水瓶和几只陶瓷碗,桌边放着几把杌凳。刘锡荣让杨子千桌旁落座,倒一碗热水给他,坐下说道:“有点儿简陋,这里就是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旁边几个屋有行政科和公安局,特工队住在前边不远。”杨子千看着刘锡荣:“这就是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也太简陋。”刘锡荣一笑说:“就这么简陋的办公条件,敌人也不让我们安生,我们的驻地转移频繁,邓南庄、泊子、榛子崖、北风口、沟王家、沟曲家、沟于家、彭家埠、朱埠、大山口、小山口、张家山、南小城……”杨子千伸手止住:“停停停,快别数了,马上又得转移。”刘锡荣愣了一下:“怎么说?”杨子千便把在蒿泊据点得到的消息说了。刘锡荣一下站起身说:“你真是来报告紧急情报啊?”杨子千也站起身说道:“那可不,我还以为敌人要来剿杀共产党的什么小组织,岂料是你领导的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怪不得蒿泊据点要协同城里的敌人过来行凶。”

说话间,门口有人报告,刘锡荣说声快进来,杨子千一看是毕云,更是喜出望外。两人笑着相互拍了拍对方。刘锡荣把蒿泊据点敌人要联合城里日伪军围剿办事处之事说了,毕云一番惊异,看看杨子千,杨子千点点头:“嗯,就是这样。”三人沉默一会儿,刘锡荣说:“照杨兄弟所说,消息应当无误。现在粮食紧张,据点的敌人生活也好不到哪去,平日地瓜窝头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这不年不节的蒸包子蒸饽饽,的确反常。”毕云道:“刘主任分析得有道理。”刘锡荣稍一思考,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何况我们驻此超过两月,已有些不安全,正好换换地方。”毕云“嗯”了一声。刘锡荣看着毕云接着说,“咱到旁边屋跟他们几个商量一下。”又对杨子千说,“杨兄弟喝口水稍等片刻,我们开个小会。”杨子千回声:“你们忙吧。”两人出屋去。

不多会儿工夫,毕云回来,告诉杨子千,开会决定办事处马上搬离徐家疃,刘主任跟其他几位工委及办事处领导还在研究别的事。杨子千给他倒一碗水,两人坐下说话。当得知三位女子牺牲之事,毕云悲痛不已;又听杨子千要割三颗鬼子头祭祀女英雄,轻拍桌子说:“好,咱俩一起干!”喝口水又说,“正好开会定下,办事处傍晚迁移别处,我领几人断后,查探敌人情况。咱们寻机杀鬼子。”杨子千高兴道:“好啊,毕兄割鬼子头有经验,这样最好。”两人说话不提。

到了晚间,办事处所有人员迁离徐家疃,毕云带两个队员断后,和杨子千一起,埋伏在村外要道旁。此时节依然寒冷,夜间尤甚,四人特意穿了厚衣,还觉得冷。毕云将四人分作两组,藏身路边不远处草垛里,借着淡淡月光,监视着路上情况。杨子千和毕云藏身一处,低声交谈。杨子千得知刘锡荣对毕云非常器重,先是在抗日大队增设特务排,亦称特工队,任命毕云为队长;后来又调任威海卫一区即城市区区长兼区中队长,而且还亲自介绍毕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云也不负众望,取得优异战绩,将一身的武功传授给队员,带领特工队和区中队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搅得敌人寝食不安。杨子千对毕云走上革命道路快速成长甚感高兴,连连鼓励。

两人说着话,不觉到了丑时。杨子千突然碰碰毕云的胳膊,小声说:“有情况。”毕云朝路的远处看去,果然隐约看到有队伍过来,赶忙掏出手枪以作防备,两人做好隐蔽。及近,只见敌人队伍百余人,队前几人衣着若汉奸之形,紧随其后为大队伪军,最后为小队日军。队伍行进甚快,几无声息,只偶尔传出“跟上,跟上”低声督斥。

目睹敌人进了村,毕云悄声对杨子千说:“这回你可立了大功,要不然不知我们会遭受多大损失。”杨子千回道:“情报属实就好,没让我们的人白转移一场。”毕云说:“敌人破坏猖獗,办事处还有一区队可谓居无定所,一年会转移几次,几乎没在哪个村待上半年。”杨子千“哦”了一声,又说:“我们那事,今晚能不能下手。”毕云想想说:“我推测敌人此番行动,目标就是要剿灭我办事处,组织相对严密,而且人多势众,我们不宜贸然动手,以免打草惊蛇。咱想想办法,要采取突然袭击之法杀敌于不备,方可成功。”

杨子千碰一下毕云胳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这能力大长啊,不愧为一区区长,区队队长。”毕云轻声道:“是敌人逼着我们成长。”杨子千又说:“我进过蒿泊据点,里面的刘大厨可以利用,还有那个邹事务长……”

毕云回道:“先别打蒿泊据点的主意。”杨子千不解:“为何?”毕云道:“到眼下为止,日寇在威海卫境内设有二十五处据点,最早四处是1938年设立,其他都是1940年或1941年设立,这些据点驻的大多是伪军或伪警,像附近的蒿泊据点,只驻了伪军一个中队,北竹岛据点也是驻着伪军伪警,只有温泉汤和鹿道口两个据点驻有日军。温泉汤驻有日伪军和伪警百余人,鹿道口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盐警百十号人。咱们不是想尽力割三个鬼子头吗?进城里难度大些,这两个据点难度比较小,鹿道口据点有我们的内线,而且那里的鬼子好像还没遭到我们袭击,思想放松,更为适合行动,所以……”

杨子千高兴得捣毕云一拳:“真有你的,摸得这么清楚!”毕云道:“别忘了我干过特工队长,这都是我的正常工作。怎么样,去鹿道口?”杨子千说:“好,听你的。”四人钻出草垛,趁夜色往西而去。

天傍亮,四人来到羊亭区贝草夼村。羊亭之名颇具传奇,晋人伏琛所著《三齐略记》已有“杨庭”,相传那时有个杨姓家族庭院,故称“杨庭”。道光《文登县志》中,写到的是“羊亭集”,光绪《文登县志》标记为“羊亭”,从此开始“羊亭”这一称谓便固定下来。

来到村前,杨子千问毕云:“地遥村僻,你咋知道这么多事?”毕云道:“吾师收我之时,曾有一人从师学道,便是贝草夼的王师兄。王师兄长我二十余,天资聪慧,学识颇丰。师父原想将道长之位传于他,可他恋家心重,又逢他老母患病,无奈归乡,便由我接了师父衣钵。王师兄老母病故后,时常回天后宫探望,我也数次来贝草夼拜访师兄,这一带的风土人情都是听他所讲。”

杨子千“哦”了一声:“是这样。”毕云接着说:“王师兄是家中的老大,身下有几个妹妹,排行最小的老弟年纪与我俩相仿,图着拿点儿军饷背着王师兄加入了伪军,就在鹿道口据点。王师兄常常埋怨他干伪军,他有心退出,又恐日伪报复,只得硬挺着干,从不做伤害周围百姓之事。前一阵我到南边王家夼村有事,有空闲过来看看师兄,不巧正遇上他弟弟在家,师兄当着我的面教训弟弟,我也趁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弟弟当场表示愿为抗日效力,如若需要他会尽力相帮。”

说着话一行人来到王师兄家,天亦亮透,王师兄正在打扫院落,这是在天后宫养成的习惯,早起清扫庭院。王师兄将四人让进屋,做早饭大家吃过,按毕云的意思,央村邻前去鹿道口据点,只说兄长病重,叫弟弟回家一趟。弟弟果然请假回家,方知真相。毕云和杨子千从弟弟口中得知据点里日伪军情况,又了解到日军官兵每逢羊亭集日必会三三两两赶集之事,心中有了打算,两人一拍即合,如此这般定下大事。毕云派一队员回去,到办事处新驻地向刘锡荣汇报今晨敌人偷袭徐家疃情况,并说自己执行新任务,正常情况后天可完成,若有要事可随时派人来贝草夼找他。

布置妥当,毕云、杨子千还有另一队员,照师兄所言,到南边二三里路的炉上村,找到打铁炉匠,出了好价,央他打三把上好的七寸钢刀,刃要开得锋利,配牛皮刀鞘。尔后三人到羊亭村,四下里查看村落地形,大路小道。又到鹿道口,在村北小山上日伪军据点周围隐蔽侦察,掌握敌情。天将晚,返回贝草夼王师兄家中住宿。翌日再出,复看羊亭及鹿道口,又将羊亭周边山峦林木细细查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