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海潮虫 > 十九 行 凶(第1页)

十九 行 凶(第1页)

十九行凶

毕云参加人民军队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争取了很多郑部士兵加入人民抗日队伍。他在与日寇的斗争中,多次只身闯入市区,掐敌哨,杀敌兵,搅得日寇胆战心惊,日寇曾多次悬赏缉拿小老道毕云。而杨子千交的最铁的三个兄弟王冰、毕云和梁大胆,一个去了东海军分区,两个参加了抗日队伍,剩他一人,每天除了练练武,再无他事,便常到刘青山那里,说说闲话,赶上刘青山忙碌帮着打下手。这天他又在刘青山处忙活一日,帮其晾晒中草药,傍晚离开时,刘青山说第天要去文登林村有事,问杨子千想不想一起去。杨子千答应。

翌日早起,杨子千来刘青山处吃了早饭,二人拾掇上路。途中刘青山告诉杨子千,昨天接到地下交通员带来王冰书信,让他去林村找人学习修枪、造枪技术,准备在埠岚村建起秘密枪支修造所。杨子千说好啊,到时修枪、造枪,也能打打下手。刘青山说:“这些日子你一直帮我做事,我都记着呢,过一阵付工钱给你。”杨子千道:“兄长快别这么想,我给你干点事,就是帮忙,哪还来的什么付工钱。”

刘青山说:“我听王冰说,你跟他跑来跑去做事情一年多,他给你钱,你只是在回家探望母亲时才略取少许,除此一概不要,这哪能行?听说你原本在东北做工,因打死日本监工跑回胶东老家,在石岛做过工,又来威海找事做,就是为了做工挣钱。可你现在这样,挣不到钱,那怎么办?”

杨子千说:“我从十四岁开始,跟着父亲闯关东,可以说啥苦啥累都吃过遭过,也没挣到多少钱。我越来越看透,不打跑日本鬼子,就没有好日子过。家中老母亲和哥哥,也是勉强度日,我每次偷偷回去看母亲,都是晚上进村回家,怕连累他们。母亲说,常有生人在村里转来转去,还曾有人到我家附近打听过我,我猜想是狗汉奸侦缉队的。母亲身体尚可,有我兄长照应,也还放心。所以我现在一心抗日打鬼子,挣不挣钱是小事。再说王冰兄和你,不也是贴了自己的家财抗日吗?”

刘青山就说:“杨兄弟话说到此,有一事我早想问你,老觉得不好开口。”杨子千一笑说:“咱谁跟谁,有啥不好意思开口。除了介绍对象,别的随意问就是。”刘青山说:“那好。是这样,自从前年秋后你和王冰在凤林集结识,你一直在做抗日之事,可为什么不正式加入我们的抗日队伍?”

杨子千稍顿回道:“兄长所问,王冰兄弟也问过。我是这样想,抗日打鬼子,这无二话,我必定参加,至于参加哪支队伍,我想不要马上决定,我不想像毕云兄那样,着急打鬼子,草草参加一支队伍,到头来自己差点儿丢了性命;还有张文彬,参军的时候也是为抗日,到头来怎么样?我在东北待过几年,那里打着抗日旗号的队伍更是多,可有几支是真抗日的?目前比较而言,感觉共产党还是真抗日,可我不想急着参加队伍,先做着抗日的事再说。”刘青山说:“杨兄弟经历的事情太多,谨慎小心,或者说胆大心细,也好。但我敢保证,你迟早会参加共产党的队伍。”杨子千一笑:“对,我也觉得是这样。”两人一路交谈不止。

行了一个多钟头,来到文登林村,在村头找到张记裁缝店,刘青山过去对上暗语,老裁缝带二人穿小街过胡同,来到一个破旧院落。大门口支了个小铁匠炉,烟火缭绕,老铁匠在叮叮当当打着镰刀。老裁缝走近了打声招呼,用手比画比画。老铁匠四下看了看,点头示意,老裁缝领二人进院。院里共有四间正房三间厢房,来到屋门前,老裁缝三下两下三下敲门,木门吱呀打开,一个年轻人与老裁缝低声几语,把杨刘二人请进,老裁缝兀自回去。

进了里屋,一个三十多岁男子正和两个年纪轻的坐在桌前看图纸。领他们进屋的年轻人对那男子说:“宋大哥,人来了。”男子起身朝二位行拱手礼,互报姓名,方知此人乃宋干卿,是这个小型兵工厂厂长。宋干卿,荣成黄山北寨子后村人,其家境较好,少年入学,读书用功成绩优异,是有名的好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二十多岁的宋干卿满腔怒火,每逢朋友相聚,谈论的都是如何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其时他的家乡有共产党活动,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3年1月,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立党支部,他是支部委员。入党后,他不仅看军事书籍掌握军事知识和技术,还拜师学武练功,强健体魄。1935年农历11月4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一一·四”暴动,宋干卿任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率部攻打石岛。靠近石岛时,不见内线接应,他只身潜入石岛侦察敌情,因敌人戒备森严,攻打计划落空,即率一中队返回文登,随一大队行动。后暴动遭国民党军阀韩复榘血腥镇压,大批党员被捕杀,或往外地躲避。在白色恐怖之下,宋干卿仍坚持于当地斗争,巧妙躲避敌人追捕,和党组织保持联系,之后成为文登荣成边区党的主要负责人,1937年任文登五区区委书记;天福山起义后,起义部队西上抗日,宋干卿被组织留下坚持斗争;1939年宋干卿任中共东海特委军事部长。由于抗日武装西上,日伪军及国民党控制了文荣威地区,东海区党组织转入地下,没有自己的抗日武装。为搞武装,宋干卿一面秘密组织民兵,一面抓紧搞我党的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他在林村组织共产党员林学文、林锋坤、林华政等人在林鹏振家里秘密办厂,为部队修理、制造枪支弹药。

刘青山和杨子千跟宋干卿接上头,相互寒暄一番。宋干卿要带二人去现场看造枪,拿眼看看杨子千,再看刘青山。刘青山会意,拍拍杨子千肩膀,对宋干卿说:“宋部长放心便是,千秋是王冰的义兄,前几年在东北务工替工友出头,打死了日本监工,逃回老家,近几年一直跟随威海卫党组织主要成员为我党做事,我和王冰同志以党性担保,非常可靠。”宋干卿微微一笑,点点头说:“嗯,王参谋这位义兄我知道。”杨子千一愣,看着他。宋干卿又说,“昨天我刚从东海特委回来,前天在东海军分区司令部遇到王参谋,特意说起你,这次你们过来学习修造枪支,都是我俩商定的。”说罢领二人进里屋。

最里边这间屋,靠墙摆放三口大瓷缸,缸里盛放粮食,缸底垫一块防潮板石,靠墙角一口大缸里装了八成满地瓜干,另两个大缸盛着半缸玉米和半缸黄豆。这是胶东东部地区农家通常的生活方式,最里间屋作为储粮之处,家里人口多的,盘一铺土炕,既储粮又睡人。宋干卿走到墙角大缸前,运运力,两手攥紧缸沿,将大缸搬下地,再搬开三指厚的垫缸板石,露出个可容一人的洞口。三人鱼贯而入,下到洞里,昏黑中有微弱的光亮,还有叮叮当当的敲打铁器声。

走过约二丈远的狭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间屋大小的地方,当中放一台人工制枪机械,左右墙壁各挂一盏罩子灯,三人围着机械操作。宋干卿对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子说:“林师傅,这两位是威海卫党组织派来学习修枪、造枪技术的,要麻烦你了。”又对刘青山二人说,“林师傅是这行当的高手,组织派他从蓬莱过来,传授修造枪技术。”双方寒暄过了,刘青山靠近林师傅,两人指指画画攀谈起来。由于刘青山原本就通此技术,两人交谈非常顺畅。宋干卿领杨子千到洞的南壁,笑笑说:“我们同志称这里是洞房,上边就是院里的厢房。”抬手指指头顶,说,“这上边就是南院墙墙根,石缝可通气,小铁匠炉紧挨着墙根。打铁的是自己人,一旦有任何情况,用锤子敲敲墙根石,这里边的同志便停止声响。”

杨子千听到头顶铁匠铺的打铁声,对宋干卿竖起大拇指说:“真不容易,可谓费尽心机。”宋干卿说:“都是敌人逼出来的。在这下边工作很辛苦,隔段时间要上去透透气,否则会憋闷头晕。”稍顿又说,“这里边空间狭小,不宜人多,我俩上去吧。”杨子千点点头:“好。”跟着往回走。到了出口下方,宋干卿指着旁边说:“这里还有一个小出口,通到屋外,如遇到紧急情况,可爬行钻出屋去。”又指着洞口边缘一根筷子粗的绳索说,“这是联络绳,有时下边人想出来,洞口又被封堵,扯扯这根绳,外边人就会知道,过来打开洞口。”杨子千赞叹设计周到合理。

出了洞口,来到屋外,杨子千说:“看得出来,宋部长是练家子。”宋干卿一笑:“何以见得?”杨子千说:“刚才见面之时,你行的拱手礼,左手不是通常的拱掌,而是直掌,这是练武者最常所用;再看你身手敏捷,力道刚猛,非一般人所能及。”宋干卿道:“你对此行道这般明白,必也是习武者了?”杨子千应道:“实不相瞒,杨某常年习武。”宋干卿喜道:“好啊,痛快,不愧习武之人。”稍顿又问,“请问练的是哪家功夫?”杨子千道:“我没入过正门,所练功夫较杂。十四岁随父闯关东,拉纤、扛包、伐木、背煤,几乎所有累活都干过,痴有一把力气。在异土他乡,为了不受欺负,便对练武产生兴趣,但凡碰到习武之人,便不耻求教,练过的套路也有四五家……”

宋干卿伸手掌止住他的话,笑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练,兄弟还是露一手让宋某见识见识,看能不能辨出哪家流派。”杨子千稍顿,也是左手直掌拱抱,说道:“也罢,小弟不怕出丑,只期得到兄长指点。咱们到院中比画如何?”宋干卿痛快应答:“好啊,院里宽敞,施展得开。”两人即往院中去。几位青年人听说要练武,也都随往院中,准备一饱眼福。

杨子千在院子里找个平坦处,立身收臂,凝神提气,随之使出近期常练的八卦掌,但见身捷步灵随走随变,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身法旋、转、翻、拧,圆活不滞,手法则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掌掌相扣。由于此功练者较少,观者觉得新奇,故而几个年轻人连连叫好。一趟八卦掌下来,杨子千收身站定,朝宋干卿抱拳:“献丑了,请兄长指教。”

宋干卿鼓掌道:“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好一套八卦连环掌。”杨子千一听再番抱拳:“兄长真是行家,敬佩!”宋干卿说:“我练的是少林拳,是外家拳,八卦掌属内家拳,与少林拳正好阴阳互补。不过你这八卦掌与常见不同,身法诡秘,避正打斜,似有高人指点。”

杨子千一听禁不住抱拳鞠躬,说道:“兄长见多识广,实在佩服!杨某早期所学拳路,都是外家拳,简练实用。这一套八卦连环掌,是跟随义兄毕云习练,得到八卦拳第二代传人宫宝田大师指点。毕云兄的师父顾道长,因故与宫大师结缘,得八卦掌真传,也就是说,我这套八卦掌,其根源于宫宝田大师。”宋干卿一听忙说:“怪不得看起来似曾相识又未曾相识,原来是师出高门!”杨子千一笑道:“无缘拜宫大师为师,难称师出高门,不过拳法确是出自宫大师。”宋干卿说:“恕我直言,你既然跟宫大师有过一面之交,义兄毕云又是大师的徒孙,你可要寻机向宫大师讨教啊。”杨子千道:“好的宋兄,多谢提醒。”转言又说,“杨某急于观学宋兄拳法,还请赐教。”

宋干卿一拱手:“好,献丑了。”说罢脱掉外上衣,递给身边人,踱步场中,扎下马步,吸气矮身,突然一记“开山炮”,直拳疾出,随之而来“劈山炮”“连环炮”“转角炮”“冲天炮”……拳若重炮,呼呼带风,动作紧凑迅疾,劲道泼辣刚猛,只看得围观者双目圆睁,热血涌涨。宋干卿收拳闭招,朝杨子千抱拳:“多请杨老弟指点。”

杨子千赞道:“这应是少林炮拳,结构简练,拳法密集,招招致命!”

宋干卿道:“正是,此拳为屯田军迎敌用拳,就为战击倭寇海盗而演练。其源头为少林寺僧普照,他将此拳传与乔三秀,乔三秀传其子乔鹤龄,乔鹤龄又叫乔仁礼,为明朝东征屯田军,初发威海卫,后移成山卫,因其武功高超,被授为屯田军武术总教习。其后辈落居高落山前,世代习武,离我乡不足十里。我幼时体弱,父亲送我过去习武强身,不想我自此爱上武术,习练不辍。”稍顿又说,“炮拳跟别的拳路相比,更具攻击性、杀伤性,我们眼下面对的,是一群毒蛇猛兽,你若对他稍动善意,就可能像东郭先生那样被伤害,所以对待歹毒之敌,用炮拳灭之最为合适。”看看杨子千,说,“杨老弟天资聪颖,功底扎实,很容易学得此套功法,若不嫌弃,我想带你练练这套拳法,为你个人,更为了我们的对敌斗争。”

杨子千高兴道:“太好太好!小弟正有此意,只是不好意思出口。”随即跟着宋干卿习练起来。一个倾尽心神教授,一个专心致志习学,不到两个钟头,杨子千就把炮拳套路学得准确流畅。杨子千高兴道:“今日之行荣幸万分,得以与宋兄相见,不,应该是师父,你教了我拳术,就是师父,请受徒弟一拜。”说着就要行跪拜之礼。

宋干卿赶紧伸手扶住,说道:“不可不可,咱们只是同志,可不是什么师徒,只希望这套拳术能帮你好好对付那些侵略者,那些歹人。”杨子千抱拳道:“兄长放心,我一定悉心练习,融会贯通。今日之见相见恨晚,只望日后能多多聚会,再得指点。”宋干卿笑道:“彼此彼此,我也深有同感,希望此后能与杨老弟常见,切磋共进。”两人相谈甚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