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漫画中药本草春秋 > 亡天下(第2页)

亡天下(第2页)

还是那个刘永锡。选了第一条路的钱谦益做到了礼部侍郎,看他简直活不下去了,想救济他,永锡傲然道:“你昔日为东林巨擘,身居高位,受皇上厚眷,你难道忘了当年天子对你的期待吗?”

“有遗之粟者,非其人不受。”

“不受人一丝一粟。”

“有馈食者,非其人,终不受。”

……

我等就是饿死冻死,也要生生愧死你“两朝领袖”钱侍郎!

假如钱谦益饱暖之余偶尔想起傅山,必然也是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明亡之后,傅山为避清廷“薙发令”,出家为道,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又号“石道人”。朱衣者,大明朱姓之衣也;石道人者,此心如石,宁碎不屈也。

但傅山名气实在太大,毕竟这种精通经史诗文书画医药的全才是不世出的,连皇帝在深宫中都知道山西有这么一位高人,所以他出了家也不得安宁。康熙十七年,山西到京城的驿道上,一行人抬着一张床急匆匆地赶路,傅山闭目躺在**一言不发——这年朝廷开了博学鸿儒科,广召天下名士,他被邀功的官员强行送去应试。离京城不到二十里时,他忽然拼命挣扎滚下床来,誓死不再走了。由不得他,死活都要抬进京。入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冯溥等一干满汉大员多次拜望诱劝,傅山始终是一脸的冷漠,靠在床头不迎也不送。康熙硬塞了他一个“内阁中书”,冯溥强迫他入宫拜谢,又被人抬着进去,远远望见大清门,老泪涔涔而下,仆倒在地,谢恩之事不了了之。

回山西后,若有人称呼他为中书,傅山便低头闭目不语不应。当地知县要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顿时翻脸,凛然拒绝。

蒲轮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朝廷迎接贤士。但傅山不喜欢坐车,他宁愿推车。

土窑的柴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内阁中书”父子一个拉一个推,挽着一辆车走向了崎岖的山路。车上载了些草药,他们游走四方卖药。

自然,他也看病。但慈悲心外,另有一种讲究:“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

夜色如漆,草虫有气无力地低鸣着。

荒凉的野店。大车倚在墙根,屋内一灯如豆。

劳累了一天的父子对坐在一张粗糙的杉木桌前,傅眉捧着一本书轻声诵读,不时停下来向父亲请教——傅山手头,照例是一坛一碗。他慢慢呷着碗里的劣酒,认真倾听着儿子的问题。

遗民心态不尽相同。如李天植所叹“吾生本赘耳,待尽而已”,以偷生为辱自是刚烈,但遗民中更有不肯就此认输的好汉,他们日夜筹划梦想的,还是整顿山河扭转乾坤。他们绝不甘白白老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肩头,负载着整个民族的气运。

所以他们不仅不能轻易死去,还得传承华夏文明;不仅要传承正统文化,更要痛定思痛,反思那不堪回首的来路。

天崩地坼,激**的风雷使他们睁大了眼,从此从空疏的八股制艺虚文假醋转向经世致用之学,军制、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实务无不经心。《天下郡国利病书》,好大的题目,顾炎武他们要为这个屈辱的世界开处方了。“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日知录》)——君王与大臣,都是为民而立,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并没什么特殊的,不该有“绝世之贵”;英雄所见略同,黄宗羲呐喊:“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傅山则在《读老子》中写下这样的话:“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他们的矛头直指专制君权,为三百年后的革命燃起了火种。

为了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些微弱的宝贵火苗,他们必须咬牙活下去,并一代代用血肉之躯供养这幼小的光明。

不出来做官,我们可以种田,可以行医,可以卖卜,可以游幕,可以开馆授童,山穷水尽之时还可以出家——甚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着经商呢?况且这正可检验胸中务实之学。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记:“(顾炎武)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而所至每小试之,垦田度地,累致干金,故随寓即饶足。”

无论饶足还是困穷,他们紧紧憋着一口气,等待着一个机会,等待着上天垂怜,或者是魔鬼打盹。

天下太平!

对于遗民来说,最怕听到的字眼可能就是“天下太平”了。太平的威胁早在1646年就已经显现,正在苦撑南明小江山的瞿式耜,在一封家书中流露了愤懑而复杂的情绪:“家中光景,想今年反觉太平,此间亦有传来谓南方甚熟,米价甚贱,人民反相安,只未知三百年受太祖高皇帝之隆恩,何以甘心剃发?难道人心尽死?”

但这天下毕竟还是一天比一天太平了起来。

几十年不散的乌云终于暂时被挪向了一边,空中也洒下了几缕阳光。仅仅如此,很多劫余的百姓就认为已是风调雨顺,能端起碗吃上几口饱饭,便心生感激,死心塌地做顺民了,浑然不记得后脑多了一条长长的辫子。大清皇帝坐稳了龙廷,亿万草民也就做稳了奴才。

傅山顾炎武赶得上看到气势汹汹的三藩被彻底平定。无论他们对吴三桂这个汉奸有多么鄙夷,但这毕竟又是满人对汉人的一次重重镇压。他们还束手无策地看着台湾的郑氏一日日走向萎靡没落,早已明了那块最后的汉土的命运。事实上,台湾的政权终结于顾炎武逝世的次年。

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四海归一——

天下太平!朕要开始南巡,检阅朕的大好江山。

朕倒问你顾炎武傅山,你们倒是凭良心说说看,天下太平是不是好事?

你顾炎武有一段名言,所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当然,你认为“仁义充塞”,民族、文化的沦亡便是“亡天下”,可你总该记得明朝末年真正“人相食”的惨状吧;再看看如今,连鳏寡妇孺的脸上也多少有几丝血色,这究竟是亡国还是亡天下呢?

听说连你祖父都早已看出朱明气数将尽,在你幼年时指着庭院里的草根凄然对你说:“你日后能吃到这些,便已是万幸之事了。”你难道忘了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