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本草春什么时候上市 > 不死药(第1页)

不死药(第1页)

不死药

——长生的**

有种药,是翻遍历代本草方书都找不到的,但却又隐隐约约有个模糊的影子,云烟一般不时地在泛黄的字里行间飘过,引诱着一代又一代人埋头故纸堆苦苦寻觅着它的踪迹。

也许,只有一种书收载了这种药。

天书。

因为,这些人要寻找的,是不死药。

天书当然是仙人写的。

据说海外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启禀大王,我等这回终于见到了蓬莱仙山。”

高阶上,一双疲惫的眼顿时发出了灼人的光。欠身向前,一挥手,意思是快说下去,全身似乎微微发着抖。

“远望仙山,犹如一朵白云飘浮在海上,隐隐能见其中有宫阙闪着金光。我等大喜,忙驶上前去,但仙山慢慢下沉,很快便隐入了水下。我们急了,拼命划,可这时就起了一阵大风,硬推着我等船只回了头,一路吹了回来。”

“这就没了?”声音全然失去了平日的威严镇定,明显打着战。

“没了。”使者却是如释大负的轻松。

没了。

带走数千童男童女入海寻不死药的徐巿还没回来,秦始皇便照着仙人的吩咐,“今年祖龙死”,死了。倒是做成了祖龙。

曾遇仙人赐食了硕大如瓜的巨枣的方士李少君,来不及为汉武帝再讨一枚枣子,就自己先得病死了,不厚道。

常往来海中,和仙人交上朋友的五利将军栾大拍着胸脯向汉武帝保证:“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可他的神仙朋友也太绝情,硬是不出来现现身,害得栾大落个欺君之罪,求仙不成先成了无头鬼。

“如有一日,也能像当年黄帝那样成仙而去长生不死,朕抛妻弃子定然像脱一双鞋那样毫不留恋。”不惜倾国之力访仙求药,如此虔诚的汉武帝最终还是死了。神仙也不厚道。

临终的汉武帝也许还记着方士公孙卿的话:“仙人非有求于人主,人主者求之。”对方无求于皇上,皇上您只能随他们高兴,慢慢等吧——可朕等不了了啊。

没了。

神仙无情,求人不如求己。

终于,一个制造不死药的法门出现了:炼丹术。

晋代名医葛洪,道家学者,炼丹家的代表,按他的说法,炼丹可得长生是无疑的。他认为:服食丹药,“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也就是用永恒的物质来维持柔弱的肉体不被造化磨灭,像只要油脂永不枯竭,点起的火就永世不会熄灭同样的道理。

好像很符合逻辑。那么,天地间万物,什么东西才是永恒的呢?入水不溶入火不化、寒暑沧桑俱皆不能损其分毫?金石!绝不是一岁一枯的草木,只有这些硬邦邦冷冰冰的金石!所以葛洪断言:“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虽“可以延年迟死”,但不能成仙不死——“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他兴奋地沉醉在幸福的憧憬中,“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实在太诱人了!

天下没有现成的宝贝,金丹、神丹是得炼出来的。而炼丹的“丹”,最早指的不是那种后人印象中装在仙人葫芦里、红彤彤圆滚滚的丸药,而是指丹砂,一种矿石,也就是通常说的朱砂。

于是不死药似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几乎触手可及了。

朱砂的一大用途是做颜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物中,朱砂绘制的花纹两千多年后色泽依然艳丽;制印泥也常用朱砂,往往字画褪色脱落了,印章还是鲜红如新。也许这种能抗拒时间侵蚀的特性,便是炼丹家选择此物的原因之一吧。道家把朱砂看成世间最神奇的矿石,托名吕洞宾的《修真传道论》便说朱砂“感太阳之气,而为众石之首”。写符箓必用朱砂,道家最神圣的青词——斋醮时献给天神的祈祷文书——也得用朱砂写在青藤纸上。此风传到世俗,朱砂当然被视作神物,如旧时大户人家端午就常挂一幅朱砂画的钟馗,说是驱鬼镇邪格外灵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