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本草春秋读后感 > 传 灯(第1页)

传 灯(第1页)

传 灯

——鉴真东渡

“都在这里了吗?”

尽管声音仍旧温和,但已经带点嘶哑,那位清瘦的老僧应该很有些疲倦了。

这是日本天平年间。日本最著名的寺庙,国都奈良的东大寺内,偌大的经堂铺满了竹簟,每张竹簟上都摊着一包包形形色色的花叶藤皮石粉石块——那些神奇的中国药材。在过去的几个时辰中,十几个年轻僧人小心翼翼地沿着窄窄的竹簟间隙疾走,轮流把各种药材送到堂上盘膝端坐的老僧手里。

老僧眼窝深陷,居然是个盲人。他依次接过药材,摸索一会,然后凑到鼻端仔细嗅上一嗅,有时还要折下一小块送入嘴里慢慢咀嚼,最后点点头,高声一字字说出药名、功效与炮制方法,身旁的翻译——老僧说的是汉话——立即用笔记下,贴上标签让人送回原处。一般这个过程平静而快速,如流水般没有滞碍,但有时老僧也会神情冷峻地念上几句佛号,这时大家便都明白,一定又有掺了杂或是假的药到了他的手里。于是经堂便会有一阵小小的躁动,偶尔还能听到有人低声咒骂不怕报应的奸商。

“是的,法师,都鉴定完了。”翻译的回答恭敬而略带些生硬,他毕竟是日本人,汉话学得再好也说不出唐人的韵味。所有的药材都被重新包起并标上了纸条,看上去白花花一片,他满意地长出了口气,但后背还是凉飕飕的。他为东大寺正仓院收藏的药材中竟然存在这么多舛误而感到后怕,不少简直是张冠李戴,连独活木香都搞混了,这可是日本国最齐全最正规的药库了。日本有福,上天送来这么一位大师,他心中感激,看着老僧的目光中是无限的崇拜。

老人毕竟快七十岁了,这么久不停歇的紧张鉴定很是耗力,额头已经微微有了汗。此次对库存药材的全面鉴定,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因为他到日本后很快就发现此处百姓,甚至大多数医师,对中药都不甚了解,有时甚至连药名和药物都对不上号。尽管每年都有人冒死涉海从大唐贩来一船又一船的药材,也常常有人得了医学典籍埋头钻研,可连药都弄不明白怎能治病?

这个下午,他终于把所有药材都核对了一遍。闻着空气中浓郁的药香,他也轻轻舒了口气。虽然很久以前就已经失去了光明,但他对自己多年练就的辨别能力毫不怀疑;鉴定中他还联想到了自己的法名,鉴真,这真可算是名副其实了。只要手指触摸到任何一种药材,哪怕只是一片树叶一粒种子,他也能清楚地在纯黑的幕布上勾勒出这棵植物的全貌,甚至还能看到根须在大地深处蜿蜒伸展。

每报出一个药名,他都会联想到生长着这些草木的那片广阔土地,还有土地上巍峨庄严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

最强烈的感觉来自薄荷。那种熟悉的清香马上使他想起了故乡扬州,谁都知道,那里出的薄荷是质量最好的。他还记起了一句名诗,“烟花三月下扬州”,顿时,一派春光驱散了无边的黑雾,鉴真严肃的脸上不觉微微有了一些笑意。

海那边的故乡现在应该还好吧。

鉴真眼前,盛开了一朵金光闪耀的艳丽牡丹,馨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

大唐天宝十二载(7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即日本天平胜宝五年,经过四十天惊心动魄的海上颠簸,六十六岁的鉴真被搀扶着走下海船跳板,踏上了日本国土。

鉴真没有立即上路,而是面朝大海站着。隆冬季节,带着腥味的海风迎面有如刀割,人们不觉掩紧了衣襟,但鉴真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心潮如滚沸般汹涌,丝毫没有寒意。“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弟子祥彦诚挚的劝阻,又在耳边响起,而他现在终于实现了十二年前的承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是啊,整整十二年,六次启行,三次航海,几经绝境,随从人员中先后有三十六人为此丧生,更有二百八十多人彻底灰了心,黯然退出,而最后,他鉴真还是站在了大海东岸。“师父若去,我等也去!”鉴真一个个默念为此捐躯的弟子名号,想起一次次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可怕的飓风、绝望的漂流、炼狱般的饥渴……鉴真那因为渡海而遭了热毒失明多年的双眼突然有了烧炙的感觉,像是有股滚烫的大浪在拼命冲击着须弥山般沉重的黑暗,枯涩的眼皮剧烈跳动起来。

海鸥在头顶盘旋着,叫声凄厉;潮水拍打着礁石,沉闷而慵懒,已全然不是在船上所听到的暴戾。鉴真面向西方久久伫立,如石像一般。

终于,他回过身来,理理袈裟,摸索着接过禅杖,毅然道:“走吧。”

海滩上,鉴真的脚印渐行渐远,远远看去,就像荒漠中绽放了两行莲花。

十年后,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在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双腿盘坐如入禅定,西向面对大唐安详圆寂,终年七十六岁。

鉴真东渡自然是为了弘法。

随着大唐盛世到来,中国佛教空前繁荣,甚至已经超过了印度。曾游历各国的天竺僧人那提唐初来华后不禁感叹:“脂那东国(指中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洲(指全世界)称最。”佛教内部各宗派也纷纷创立,盛行的有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等等,鉴真所弘之法便是其中的律宗。佛陀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定了各种戒律,律宗便是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立宗原则,重视从内心巩固和发展“止恶兴善”的一个派别。

鉴真由此也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但鉴真在佛教上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佛教宗派虽多,却有共识:尽管都坚信自己这派是最完满圆通的,但还是认为各派经典都阐述了真理的一个方面。律宗之外,鉴真精研天台宗,对此宗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佛经多由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鉴真以惊人的记忆力,校对了一遍日本佛经,纠正了其中错误,正如他鉴定中药材那样。

鉴真用枯瘦的身躯燃出万丈佛焰,照亮了这个混沌的岛国。

鉴真不仅仅只是个高僧,还是个百科全书式的智者。

他才如大海,佛法以外,在医药、建筑、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诣,每个领域都可以说是日本史上不可忽略的里程碑式人物。日本汉医界把他奉为始祖,称他为日本的神农,直到江户时代,药店的药袋上还印有鉴真的肖像;甚至连豆腐、榨糖、酱油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日本人认为是鉴真传授的。

日本人民十分爱戴这位伟大的“过海大师”,千百年来精心保存着有关鉴真师徒的一切遗迹,如他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他的手书墨迹、在他指导下由弟子完成的佛像,都被奉为国宝留传至今。

然而,时光流逝,如今对于一般世人,感恩膜拜的背后,却早已说不清鉴真舍身涉海所传的佛法——

若不是专门研究过佛教,还有多少人能记得鉴真是位律宗大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