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善于展示“亮点”:让你的汇报引人注目
发现和展示你的亮点吧!向上汇报和典型发言绝对是一门“技术活”,把你的特色和亮点淹没在平庸的叙述中那是绝对愚蠢的。
A。要点提示
起草讲话稿要善于捕捉“亮点”,起草向上级的汇报材料和典型发言材料同样需要展示“亮点”。之所以专门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起草这类材料同样是经常的、大量的,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上级和外界对本地工作的评价。我们并不赞成在起草这类材料时有意夸大事实、虚报政绩,或者仅靠妙笔生花来夺人眼球,但的确是做很好的工作,特别是有创意有特色有显著成效的工作,也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汇报宣传,一来让上级领导掌握真实情况,二来让外界包括新闻媒体了解和认识,三来鼓舞当地干部群众的信心。而恰恰在起草这类材料时,一些文秘文员不得要领,明明做得很好的工作,因为写得不好,“亮点”不突出,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说明,善于展示“亮点”也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
B。基本训练
1。对比一下:各地区各单位同样在做的工作,我这个地方不同于别人的特色和“亮点”在哪里?仔细找,反复找,找到再动笔。
2。把握对方的心理:通常情况下,领导听汇报、听众听典型发言、记者作采访,他们只会对那些有特色、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感兴趣。否则,写了也白写,说了也白说。
3。接下来才是技巧上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怎样让你的“亮点”透过字里行间熠熠生辉,不至于被淹没在过程性的、琐碎枯燥的叙述中而黯淡无光。
4。还要记住一点:任何汇报和介绍材料,越长效果越差,短而精才是最受欢迎的。
C。实例印证
[实例一]在攻克“难点”中显“亮点”
化波动期为机遇期 变返乡潮为创业潮——我市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既是农业人口大市,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输出大市。20××年,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为79。8万人。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截至20××年2月15日,全市返乡农民工总数约34。3万人,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42。97%,其中因企业裁员停工、待工返乡的有6。69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19。5%。这一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这既是“波动”,也是机遇。说“波动”,是因为我市农村家庭现金收入的46%来自农民务工收入,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农民增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说“机遇”,是因为农民工大都经过一定的培训和锻炼,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利用得好的话,既能解决就业问题,也能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矛盾,并使这批农民工成为又一批创业者。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明确提出“化波动期为机遇期,变返乡潮为创业潮”,把促进返乡农民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应对返乡潮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密切掌握返乡动态,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面对汹涌的“返乡潮”,市委、市政府研究措施,迅速应对,要求各县市区动员基层干部下村入户,掌握情况,做到三个“一个不漏”:一个不漏地登记返乡人员姓名,一个不漏地询问就业意向,对有就业创业意向的一个不漏地动员组织转岗培训。春节前,我和市长分头带队到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走访慰问在外创业和务工人员,掌握信息。春节期间,各级干部纷纷下村入组了解返乡农民工情况。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一是面向园区解决一批。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共举办工业园区用工和农民工专场招聘会达80余场次,发布岗位信息4。6万个。各地联合举办了“春季就业援助周暨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补贴、送温暖”的“五送”活动,做到返乡农民工需求在哪里,服务跟踪到哪里,政策落实到哪里。今年春节前后,全市共有万余名返乡农民工与工业园区企业实现了就业对接。二是结合全民创业孵化一批。即根据农民工在外从业情况,分别引导扶持他们创办中小企业。如制订实施“十百千万”返乡创业工程,具体内容是:按照农民工就业创业意向,策划电子、服务、商贸等十个产业,依托这十个产业设立100个小型企业,培育1000个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小老板,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正在紧张实施当中,有五千多人找到了就业岗位,这一做法于2月14日在央视焦点访谈作了报道。三是着眼农业产业化转移一批。我市充分利用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容量。去年年底,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由1家增加至4家,省级龙头企业由28家增加到4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70家,这些企业去年新增吸纳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达4。2万人。
二、出台扶持政策措施,为农民工创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把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潜力挖掘出来,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为此,我们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应对危机。组织党员志愿者为农民工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宣传我市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举措,努力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农民工情绪,激发他们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建设家乡的热情。地税系统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全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即百名领导干部进百村包村挂点,千名地税干部联系千名返乡农民工一对一服务,万人次宣传省局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2条措施。其他有关部门也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制定出台《关于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工作的若干意见》,形成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体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用工、税费等各方面进行有力扶持。去年,全市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就达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向农民工和安置农民工企业发放小额贷款6519万元,直接扶持农民工创业862人,带动就业4616人。在创业扶持政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投资总额达10亿余元。
三、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本领
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信心和能力。我们把返乡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县(市、区)公共职业实训中心、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通过招投标制、购买培训成果、发放培训券等办法,调动各类培训机构、工业园区和乡镇参与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扩大培训规模,把返乡农民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各地瞄准市内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市本级六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农业机械化及境外劳务输出等热门培训项目,突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吸引更多农民工参加。到目前,全市已组织工业园区企业与各类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培训合同655份,定向培训合同人数6。24万人,完成岗位培训1。87万人,投入补贴资金1122万元。除此之外,我市还启动和完善公共职业实训中心建设,投入资金共计9000万余元,确立了机电、数控、机械、陶瓷、制鞋五个特色培训专业,目前五大公共实训基地在培农民工达1950人。通过技能培训,一方面储备知识技能,增强再就业能力;一方面错开就业高峰,延缓岗位压力。
四、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关键时刻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返乡农民工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行动。一是组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将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党员种养大户和党员企业家作为示范带头的主要力量,构建责任到人的帮扶工作体系,重点为那些未结清工资、生活上困难、子女就学难的农民工提供实际帮助。结合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加强了与返乡农民工中的生活困难人员,尤其是农村低保户家庭成员、失地农民的联系服务力度,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让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截至目前,共结成帮扶对子14000余个,走访30000多人次。二是组织返乡农民工中的党员进行培训,使之在再就业再创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抓实返乡务工党员就业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其就业创业带头作用的通知》。据了解,全市返乡务工党员共2000多名,其中有500多名要求进行就业创业培训,目前已安排第一批80多人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然后与工业园区对接就业。各级组织部门还积极抓好项目党建,要求在建项目上的党支部带头应对金融危机,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并优先吸收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好在外流动党员党支部、同乡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配合当地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工资清欠工作,督促企业尽快结清农民工工资。全市已为市内外农民工清欠工资897万元,涉及务工人员3000多人。
[实例二]把关键的东西放进小标题
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材料(提纲)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生机,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我市“要尽快提高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的要求,迎战“危机”保增长,科学发展促赶超,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实现前移。
(二)坚持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注重质量,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居全省之首;工业用电量、信贷规模等指标均逆势增长;招商引资不求数字求实效,落地项目占合同数的70。1%。
(三)千方百计抓项目,全力以赴增投入,先后开展“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和“项目落地百日大会战”,项目建设**迭起,引进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一;锂电新能源产业建设势头强劲。
(四)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三产发展,中心城区三大战役、六大产业、13579工程和人口倍增工程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央视中秋晚会,城市知名度迅速提高。
(五)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及和谐平安建设,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获省委省政府表扬和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受到省委政法委表彰。
(六)着力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迅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进展顺利。
(七)着眼于打造最优投资环境,制订对工业园区“六个严禁”,在全省率先开展对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和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八)扎实推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求真务实成为一大“亮点”并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反腐倡廉动真碰硬,查处腐败案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