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 第三章 打破结构的枷锁(第1页)

第三章 打破结构的枷锁(第1页)

第三章 打破结构的“枷锁”

千篇一律的“提高认识+任务措施+加强领导”的结构模式像餐餐吃肥猪肉一样令人反胃。我们只能当“模式”的俘虏吗?“三段”未尝不可用,跳出“三段”天地宽。

A。要点提示

文章主题确立之后,接下来就是结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搭架子”。“架子”是文章的“骨骼”和外在表现形式,讲几个问题、一个问题分几个层次、怎样铺排内容、怎样起承转合、怎样把握篇幅等,都需要认真思考。当然,由于文种的不同,结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稿有相对固定的格式,那就按格式去写;有些文稿没有格式,但有约定俗成的模式,那就在遵从模式的前提下适当变化;而有些文稿既无格式也无模式,那就应当因文而异、因事而异、因表达需要而异,顺乎自然,灵活应变,千万不能固守某种结构“模式”。讲话稿的结构尤应注意这一点。

B。基本训练

1。接到起草任务后先别急于搭架子,先要搞清楚确立什么主题,有多少材料,讲几个问题,然后再考虑搭多大、多长、多少个层次的架子。

2。搭架子必须始终围绕主题来进行,做到环环相扣,首尾相顾;必须坚持“量体裁衣”,“体”有多大就用多大的“尺寸”。

3。当你习惯成自然地又要套用“提高认识+任务措施+组织领导”的“三段式”时,仔细想想:我非要这样做吗?两段式和四段五段六段甚至更多段式难道不可以吗?

C。实例印证

[实例一]摒弃“三段式”,需讲几点就几点

在全市造林绿化年度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荣获先进并不是终点线,而是向更高目标冲刺的起跑线

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瞄准争先创优的工作目标,以前所未有的领导力度、资金投入和有力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年度造林绿化任务,建设了一大批通道绿化精品工程和城乡绿化亮点项目。在全省检查评比中,我市通道绿化名列全省第一、综合考评名列全省第二,获得了“全省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先进设区市”光荣称号,6个县(市)获得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市)光荣称号。成绩要充分肯定,但绝不可有松一口气的思想,绝不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相对于建设“森林城乡”的宏伟事业来说,我们只是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目前全省各地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抓得非常紧,各兄弟市都铆足了劲争先创优。当先进难,保持先进更难。各级各部门必须做到认识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继续把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困难不是落后的借口,经验是继续前进的先导

财政增收难、征地拆迁难、工业发展难,这难那难,千难万难,当领导总是离不开“难”。但实践证明,只要真抓实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植树造林同样如此。回顾两年来造林绿化工作,有四点基本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做到高位推进;二是坚持把争先进、站前列作为明确的工作目标,全市上下争优意识强烈,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三是坚持高地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在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打造一批精品、亮点工程;四是坚持把造林绿化与培植主导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绿化工程建成产业富民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这些好的经验,是实践的结晶,是基层的创造,必须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我们的市名叫宜春,我们的责任也在于让万水千山更“宜春”

建设“森林城乡”是赶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促进我市赶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实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我市国土绿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但是也存在城市绿化特色不鲜明、通道绿化标准不高、山上绿化质量较低、林业效益较差等问题。今后几年,我们要牢牢把握“森林城乡”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职责,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真正实现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绿色崛起。

四、植树造林也是一门艺术,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打造最美的风景

建设优美生态,重点在提升,关键在创建,质量是保证。要着力抓好通道绿化的提升工程,组织技术人员摸清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高速公路沿线城镇乡村、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山地的绿化现状,科学制订提升规划,切实提高绿化水平,努力做到一路一景,一村一貌,为新一轮争先创优打下扎实基础。要结合森林城乡的建设规划,大力开展森林街道、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等十项创建活动,把任务细化分解下去,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单位。要注重科学规划,选择多样性的绿化树种,丰富绿化景观;注重栽大树、栽好树、栽全冠树,使造林绿化早见效、早成林;注重造林质量,严把整地、选苗、栽植每一道关口,强化绿化后期管护,提高造林质量。要统筹山上造林与山下绿化的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和管理技术,提高森林质量和绿化水平。对重点生态薄弱地区和严重采伐过度的山地,采取严厉的封山育林措施,尽快恢复森林植被。

五、“加强领导”不能成为空口号,领导者首先必须成为模范“植树者”

从特定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职责就是“植树”,植经济之树,植企业之树,还要植生态之树。无论从建设“森林城乡”的需要看,还是从造福子孙后代的需要看,植树造林都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业,也是一项检验各级干部是否真正树立了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庄严事业。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要继续把造林绿化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落实规划,落实财力、人力、物力保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真正把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六、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形成之后,抓落实就是决定的因素

督查考核对推进工程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市委、政府督查部门和林业部门要继续组织对县(市、区)开展多方位的全面督查,在任务落实、规划编制、责任到位、时间要求和质量保障等关键点上严格进行考核,并及时通报,宣传典型、鞭策后进。宣传新闻部门要继续搞好舆论造势工作,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要继续以争先创优为目标,明确奖惩措施。市委、市政府将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作为考核县(市、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没有完成工程任务的县(市、区)要予以通报批评。在全省核查评比中,如果有哪个县(市、区)落到倒数三名,受到省里批评,将继续实行问责。

七、为绿色事业工作是辛苦的,也是美丽的,林业工作者要有更大作为

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林业部门、全市林业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几年来,各级林业部门带领干部职工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制订规划、分解任务、现场指导、督促检查,吃苦耐劳,夜以继日,的确难能可贵,功不可没。希望你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抓好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希望你们以建设“森林城乡”为己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成为播洒绿荫的使者。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林业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做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对造林绿化中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干部,要予以奖励和重用。

八、建设“森林城乡”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成功的根本在于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

如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造林绿化工程的提升创建、“森林城乡”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各地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植树造林,美化家园,人人有责。要组织全体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大家都来为建设“森林城乡”尽责尽力;要充分运用林改后广大林农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大好时机,动员千家万户上山造林,使林改成果真正体现在林业大发展、林农得实惠上;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经营,培植造林大户,提高造林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发挥示范效应。我们坚信:只要凝聚起群众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目标任务。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坚韧不拔地向着“森林城乡”的美好未来走去,就一定能够为子孙后代播洒更多的绿荫、创造更多的幸福。

[实例二]认识无须设专段,夹叙夹议亦相宜

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0月8日—11日,我市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安徽芜湖、马鞍山、宣城以及我省九江、景德镇等地学习考察。考察行程2246公里,可谓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但我们感觉不虚此行,学到的经验成为我们最宝贵的收获,看到的差距成为我们奋起直追的动力。所以,回来后马上召开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紧急行动,迅速掀起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新**。

一、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最紧迫的是要有大项目和大产业的支撑

项目是县域经济的基石,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栋梁。没有项目的支撑,没有产业的集聚,县域经济就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次学习考察的几个地方都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支撑。反观我市实际,尽管近年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与先进地区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无论是在产业集聚的程度上,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各地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有的地方项目数量、进资数量存在水分;有的项目签约了几年迟迟不见动静。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如果不能抓一批大项目、大产业,那我们三年大竞赛就是白折腾,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就是一句空话。

对比这次考察的五市,我们确确实实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骄傲,没有老本可吃,更没有什么理由自我感觉良好。全市上下务必同心协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多地聚焦我们的差距和潜力,开足马力,大干快上。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这是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因而也是我们各县市区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各县市区在布置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这个重点,主要领导要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项目、抓产业。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主攻大项目、好项目。尤其要主攻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零打碎敲干不成大事业。必须通过几年努力,培育一批龙头带动型企业,以此支撑总量做大和财政增收。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尤其对已经认准的主导产业,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延长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主攻工业的主战场、是培育财源的主阵地、是三年大竞赛的主要竞技场。必须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项目承接落地,狠抓入园企业达产达标率和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提高园区的运作水平和质量。

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最关键的是各级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年大竞赛,既是能力的比拼,也是**的较量。精神萎靡不振,怕苦畏难,就等于俯首认输,就只能落后垫底。不为成功想办法,只为失败找理由,那不仅是缺乏事业心、责任心的表现,更是平庸无能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市各级干部精神状态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我们有一大批奋战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一线的干部,他们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不可否认,在少数干部身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坚决克服和防止四种倾向:

一是坚决克服和防止慢慢来、平平过的思想。既然是大竞赛,既然要大跨越,就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跑项争资要快出手,招商引资要快节奏,项目建设要快速度,投产见效要快实现。慢吞吞、懒洋洋,什么都不上紧,不仅会误事,而且会坏事。有的干部做事拖拖拉拉,说话哼哼哈哈,走路迈八字步,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没有一点危机感和紧迫感,这种作风怎么干得成事!

二是坚决克服和防止怕苦畏难的思想。县域经济竞赛,必须打掉惰性,千万不能贪图安逸、怕苦畏难、不愿担当,更不能碰到阻力就撒手,遇到困难就回头,特别是当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用地难、拆迁难、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都需要我们理性操作,破解难题,才能使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三是坚决克服和防止吃喝玩乐混日子的思想。去年年终考核中发现少数干部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玩心太重,考虑工作的时间不多,考虑玩乐的时间不少,成天正事不做,到处打麻将玩乐,不敢公开赌就躲在家里赌,不敢上班赌就下班赌、利用周末时间赌。纪委要抓几个反面典型,狠刹这股歪风!

四是坚决克服和防止守摊子、等换届的思想。明年就要换届,我们多数干部能够坚守岗位,听从组织安排,但也有少数干部人心思“变”,开始四处“活动”,一天到晚在琢磨怎么“接近”领导;有的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守摊子、熬日子、等位子的思想严重,根本就无心干事,更别说大干、快干;有的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吃老本,拿不出新东西,每次都是拿着几个老项目撑门面;有的功利思想严重,对个人有利的事情就抢着干,对发展有利但个人无利的就撒手不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