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考夫曼(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
考夫曼(Kaufman)拓展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他认为培训能否成功,培训前的各种资源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应该在模型中加上这一层次的评估。并且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应该仅仅对本组织有益,它最终会作用于组织所处的环境,从而给组织带来效益。因而他加上了第五个层次,即评估社会和顾客的反应。
考夫曼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第一级的评估,即反应层级的评估应增加一部分关于培训项目背景方面的评估,主要是关于培训项目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基础和条件分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性、可用性和质量。另外还应该评估培训对组织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客户、供应商,甚至是对竞争对手的影响。评估培训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单单是培训组织获得的结果。因此,他把四层次评估模型做了一些扩展,也称为五级评估模型。各级评估具体如下:
(1)第一级评估,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关于培训项目所需资源的可能性评估,分析组织的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否保证培训的成功;二是关于反应内容的评估,包括培训的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接受情况和效用情况。
(2)第二级评估,掌握评估。了解受训人员对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第三级评估,应用评估。评估个人和团队在受训后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对所培训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情况。
(4)第四级评估,组织效益评估。主要评估由培训所带来的行为变化产生的组织结果,培训对于组织的贡献和回报情况。
(5)第五级评估,社会效益评估。评估培训项目对于组织外部主体的影响,包括客户、供应商等相关主体的获益情况。
考夫曼的评估模型中,既有对培训项目的评估,也有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综合了两个方面。另外,扩展了培训收益计量的范围,不单单是组织,还应该评估利益相关者的收益。
5。菲利浦斯五层次模型
1996年,杰克·菲利浦斯(JackPhilips)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层即ROI(财务评估层)。它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培训对组织经济利润的影响。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关于培训项目所需资源的可能性评估,即分析组织的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否保证培训的成功,以及反应内容的评估,包括培训的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接受情况和效用情况;二是掌握评估,了解受训人员对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是应用评估,评估个人和团队在受训后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对所培训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情况;四是组织效益评估,主要评估由培训所带来的行为变化产生的组织结果,以及培训对于组织的贡献和回报情况;五是社会效益评估,评估培训项目对于组织外部主体的影响,包括客户、供应商等相关主体的获益情况。
6。CIRO模型
除了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得到补充和完善以外,CIPP的评估模型也得到了丰富,其中较为著名的主要是CIRO模型。这个模型在1970年产生,主要应用于欧洲,是一个划分评估程序的独特方法,包括四类评估。
(1)情景评估:审查培训项目运行背景的基本条件,确定培训的需求,培训最终要克服的问题,以及实现的培训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又包括三个目标层次:
最终目标:培训项目将消除或克服组织内部的特殊缺陷。
中间目标:为达到最终目标而需要改变的员工行为。
直接目标:为改变行为而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观念态度的变化。
(2)输入评估:对组织的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以及外部资源进行分析,为需要完成的培训项目进行适当的资源配置,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培训目标,为培训投入提供可行性论证。
(3)反应评估:主要收集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后学员们的主观信息,包括看法、评价等,并据此对培训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4)输出评估:收集培训项目所产生的结果,并将结果与最初的目标设定进行比较,评估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并用它们来改进以后的培训项目。
除了CIRO模型外,CIPP模型也被推广到其他领域的评估,包括建筑、航空、军事等。只要是一个项目,其评估均可以采用CIPP模型的思想和方法。
7。Lawshe满意效用比(tValidityRatio)
劳施厄(Lawshe)的此种评估方法是先由一定的培训人员和老师以及刚完成培训的学员根据KSAO(知识、技术、能力和其他人员特征)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然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对KSAO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根据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CVR方法进行计算:
Ni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指标重要的专家数;
Nu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指标不重要的专家数;
Nt表示参加评估的专家总人数。
CVR<0时,表示少于半数的专家认为KSAO指标重要;
CVR=0时,表示正好一半的专家认为KSAO指标重要;
CVR>0时,表示多于半数的专家认为KSAO指标重要。
此后Schipper在1980年提出了满意效用指数tValidityIndex),是通过对CVR的统计数据的总结,得到的CVR的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