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图书馆工作 >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资质与继续教育(第3页)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资质与继续教育(第3页)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

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关系着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关系着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科学。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应是一种多元化的动态知识系统,继续教育是更新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职业道德、应知应会、服务礼仪及组织文化是其主要学习内容。

1。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具体职业的人,在其工作岗位之上,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图书馆员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由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是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信念规范、职业态度规范、职业技能规范和职业品德规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它涵盖了职业道德所包含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八个要素的所有内容。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尽管只有七条内容,但却是中国公共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础。

2。应知应会教育

应知应会教育指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采编知识、读者服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内容。这种学习强调有针对性地培养馆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图书馆编目岗位人员要进行“机读目录格式”和“文献编目规则”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文献编目的程序与规则;对图书馆信息部门岗位人员要进行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培训,使其准确回答问题,善于开发文献。随着各学科的纵深发展,图书馆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如分类法、文献编目规则等都在不断补充、更新。管理者要根据图书馆员所在的不同岗位,及时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对于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来说,除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外,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如果不懂管理方法、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会影响工作的开展;业务人员如果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很多冲突和矛盾,会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投诉。因此,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加强应对实际问题的培训,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服务礼仪学习

礼仪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对于自己行为的限制以及个体对于他人的尊重的完整系列行为。服务礼仪泛指服务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服务礼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图书馆馆员要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己及组织的良好形象,就需要遵循服务礼仪规范。服务礼仪的培训内容包括仪表、礼貌、礼节、仪式等规范的学习,馆员要通过培训,提高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做一个好听众,如何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及如何减少摩擦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及时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及时弥补或消除彼此的隔阂,有助于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缩小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逐步建立起彼此的互信机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用户心中的诚信。

(三)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国外的经验看,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新进人员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开展图书馆专业的继续教育,并建立以图书馆学继续教育为保障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由于我国图书馆行业一直没有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尚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现阶段,开展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职称评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明确规定,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个人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许多省市图书馆则具体规定,非图书资料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转聘、晋升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参加图书基础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已获得图书资料专业职称的人员如果要继续晋升,则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相应的学时,才能申报。这种关于继续教育的硬性规定,仅对需要晋升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效,缺乏全面性与持续性。

为了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彻底监督和有效落实,使公共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得以正常化和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实施继续教育制度。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继续教育登记、统计、评估和奖励的具体规定;要把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轮换等结合起来;要在继续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上作进一步研究,以确保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课程安排、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辅导等方面有章可循。

许多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关于继续教育的制度,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成绩优良的工作人员,在奖励、上岗、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和鼓励。例如,深圳图书馆对继续教育在馆内实行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它的规章制度规定:“各类人员的必修课合格是聘用的必要条件;选修课合格是晋升岗位职级(包括低职高聘)的必要条件;继续教育总结考评优秀者,图书馆在岗位聘用、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15]苏州图书馆则采用学分制的办法建立继续教育学习制度,使在职馆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得到保障。

案例5。1苏州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制度

一、宗旨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苏州图书馆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进而为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阅读,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根据苏州图书馆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馆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经研究,特制定《苏州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制度》(以下简称学分制),请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执行。

二、学分制的考核对象

苏州图书馆全体在职人员。

三、取得学分范围

由市以上人事部门认可的各类教育培训,各类学历(学位)教育进修,上级(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培训、考察,本馆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和考察,发表专著,在全国、省、市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苏图通讯》上发表的文章,向馆内递交的读者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四、考核要求

馆级领导和具有高级职称者每年需达到100学分,中层干部每年需达到80学分,具有中级职称者每年需达到60学分,其他同志每年需达到40学分。

五、学分的具体量化

(1)参加各类培训,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学分,每天计6个学分。培训缺勤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且补考仍不合格的,不计学分。

(2)参加学历(学位)进修,按单课成绩合格计学分,每课计10个学分。

(3)参加全馆组织的学习、交流,半天计3个学分。

(4)参加业务考察、专题调研,在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领导签署意见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以每天6个学分计算。

(5)参加在职学历(学位)进修,在当年授课且考试合格的,每门课程计10个学分。

(6)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取得全国、全省考试合格证书的,计20学分;取得全市考核合格证书的,计10学分。

(7)在馆内担任培训教师的,按讲授课时,每课时10个学分。

(8)在正式报刊(包括《苏图通讯》)上发表文章,普通文章按市级5分、省级15分、国家级30分计;学术论文按市级10分、省级30分、国家级60分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