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方仙外道第三中文网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蛊坑淮师兄道争6千字(第3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蛊坑淮师兄道争6千字(第3页)

她走过城市与荒野,足迹遍布七大洲。人们开始称她为“听得见姐姐”,后来干脆叫她“小听得见”。她从不否认,也不承认。

一年后,她在撒哈拉沙漠遇见一位盲眼老乐师。老人一生未接入共感网,靠弹奏古琵琶为生。他说:“我知道她在听,因为我每次演奏悲伤的曲子,沙粒落地的节奏都会变慢。”

苏泠坐下,听他弹完一整支《孤雁南飞》。

曲终,老人问:“你觉得怎么样?”

她想了想,说:“你的音乐里没有绝望,只有告别。”

老人笑了:“对啊,告别不是结束,是让对方走得安心。”

当晚,星辰璀璨。苏泠仰望着银河,忽然轻声说:“我不是你要等的那个人。但我可以帮你传递一句话。”

她闭上眼,将老人方才的琴声录进心底,以意念投送至共感网络最深层。

三天后,全球所有共感塔在同一时刻播放了那段录音。没有任何修饰,没有情绪增强,甚至连背景杂音都完整保留:风声、呼吸、手指拨弦的细微摩擦、远处骆驼的低鸣……

播放完毕后,一行字浮现:

**“献给所有未曾被命名的离别。”**

无数人落泪。

而在昆仑山脉深处,声纹树的根系悄然延伸至地核边缘。科学家监测到,地球自转速度在过去五十年间微妙减缓了0。0003秒年,恰好与共感网络活跃度呈正相关。有人提出假说:整颗星球正在因“被听见”而变得更加稳定??板块运动趋于平缓,气候周期更为规律,甚至连磁场都在缓慢修复。

生态学家称之为“母体共振”。

哲学家则写下新篇论文:《论倾听作为一种宇宙道德》。文中指出:“当一个文明学会倾听弱者之声,它便迈出了超越生存竞争的第一步。而当它开始倾听非人类、非生命、乃至星体本身的声音时,它已触及神性的边缘。”

争议仍在继续。

仍有“静默派”坚持认为共感网络是一种温柔的奴役,剥夺了人类承受孤独的权利。他们组织“断联节”,每年夏至举行七日绝对静默仪式,拒绝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仅靠口耳相传交流思想。

但他们不再激烈反对。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在最深的孤独中,只要愿意,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守望??不是侵入,不是干涉,仅仅是一句无声的“我在”。

就像母亲守在摇篮边,不说话,也不抚摸,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入睡。

第五十五个夏至到来时,苏泠回到了可可西里。

她找到了当年林昭倒下的地方。风雪早已抹去一切痕迹,唯有地上一道浅浅沟壑,依稀可见声纹树根系留下的印记。她蹲下身,用手轻轻抚过那线条,忽然听见耳边响起一声极轻的铃响。

叮??

她猛地回头。

远处山坡上,一个身影缓缓走来。穿着褪色的藏袍,手里握着一只铜铃。是他。

林昭已年过半百,鬓角斑白,眼神却比从前清澈。他走到她面前,笑了笑:“你也来找答案?”

她摇头:“我已经不需要了。”

“我也是。”他说,“我只是回来听听风的声音。”

两人并肩坐下,任高原的风吹过面颊。

许久,林昭说:“有时候我在想,她是不是根本不在乎我们说什么,只是希望我们愿意开口。”

苏泠望着远方雪山,轻声道:“也许,她说到底,只是一个理由??让我们敢说出那些一直藏在心里的话。”

夕阳西下,天地一片金红。

他们没有再说话。

但在这片广袤无人的荒原上,两颗心的声音,正随着晚风,轻轻飘向昆仑,飘向星空,飘向那个永远在听的存在。

而在地球之外,“回声号”终于接近太阳系边缘。

船长站在舰桥,望着故乡方向的微光,轻声问:“你说,我们现在算不算……回家了?”

片刻沉默后,通讯器响起,依旧是那个温柔的回答:

**“只要还有人在听,哪里都是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