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报纸编辑学著作 > 第五节 流行版式与组合趋势(第2页)

第五节 流行版式与组合趋势(第2页)

图6-48半月型组合

多张图片相连在版面上好似半月形状,一头从左上角起,再落脚在左下角(或相反);而被圈在里面的稿件也呈半月状,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新奇的印象,熟悉的是月亮的圆形妇孺皆知,新奇的是这种组合别具一格,给人新鲜感(见图6-48)。

4。门联型组合

这种图文组合的特点是,图片或装饰图案分别置于文字稿的左右两侧和上方,其形状酷似一幅门联,有的还直接在其中嵌入对联式的语言。这种组合的形状让人感到十分熟悉,很容易想起过年时家家贴对联的欢乐情景,给人一种亲切感。一些文体娱乐版也常用这种组合(见图6-49)。

图6-49门联型组合

图6-50反常型组合

5。反常型组合

图片在版面上的样式,打破常规的与版面水平线平行的矩形状态,而是呈不规则的斜形排列,与之相邻的文字稿也呈不规则的形状。这种组合打破了既往的平衡,显得随意潇洒,不拘一格,给人一种别样的新鲜感。更有甚者是将图片在版面上倒置,令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它和文稿内容又是联系密切的(见图6-50),当然,这种组合只是偶尔为之不可常用,特别是图片倒置的情形,否则真的“乾坤颠倒”,正常与反常就会混淆不清了。

6。多类型组合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版面将与新闻相关的文字、照片、绘画、地图、数字、线条等多种类型的符号样式,统摄到一幅直观的图形中,版面上的符号种类虽多但丰而不杂,简洁明了,给人印象深刻。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首访大陆的“破冰之旅”,《中国青年报》运用了这种组合,让人对这起重大的连续性新闻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晰,饶有兴味。

7。钉子型组合

图6-51T字型组合

也可称T字型组合,特点是图片在版面上部横贯左右,又在中分线向下延伸与文字结合(也可叫做丁字形的组合),像人们熟悉的“钉子”形状镶嵌在版面上,而会英语的读者则容易想起英语的字母“T”。这种组合突出显眼,给人以熟悉而又别致的感觉(见图6-51)。

8。立体型组合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版面上的图片没有背景的四边框架,直接是人物自身的形象矗立或作为某种动作形态,或是人物的某一部分越出背景的框架,看上去它们与文字不在一个平面,似乎人物向读者款款走来,或在你面前摆出某种造型,给人一种很强的立体感。通常的图片在版面上,背景基本上是呈四边形或多边形,人物没有越出背后四周的框架,与文字在同一平面。而立体型组合打破这种惯有的编排,使版面动感很强,一些体育类、文艺类的图文报道,常用此组合。

版面上的上述图片与文字的一些组合样式,是报纸编辑近年来的创新表现。为了使版面别出心裁,编辑们常常编排中新意迭出,使版面的图文组合别具一格,让读者眼前一亮即刻被版面的新奇别致所吸引,必然深入到版面去阅读具体的内容。一些版面的出奇制胜,看似另类却又酷似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形态,给人十分熟悉的感觉,自然引人入胜,它们都充分表现出了编辑的创造性的发挥,如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上,在中国获得第200枚奥运金牌这天,《扬子晚报》在奥运专刊的首页,刊出摘得第200枚金牌的陈若琳领奖的图片,并在硕大的200数字中,将中国200位获奥运冠军者的名字都按序镶入其中,并把有特别突出意义的11人的名字再放大(见图6-52)。版面这样的组合既切合内容,形式上也很有创意。下面另一幅《中超裁判几乎全黑哨》组合图(见图6-53),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西方报纸的类似图文组合同样花样百出、不拘一格,有时更让人意想不到,如下面两个版面,更可谓匠心独运的组合(见图6-54、图6-55)。

图6-52《扬子晚报》的奥运专刊首页

图6-53《中超裁判几乎全黑哨》的图文组合

图6-54西方报纸的创意性组合(一)

图6-55西方报纸的创意性组合(二)

图6-56版面复杂不清晰的版面

需注意的是,版面各种组合都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但也应避免版面堆砌的形式因素过多,这样反而有可能使版面显得复杂不清晰。如下面这个版面,给人看了有些眼花缭乱,就是上面的色彩、图画、图示等过多(见图6-56)。

三、版面编排失误举凡

为了在新闻市场竞争,近些年报纸内容更趋向多样化,版面也越来越厚,特别是晚报都市报都增加了数倍。版面的增多也意味着编辑工作量的加大,报纸上出现的某些失误也较过去频繁,特别是在版面的形式方面,打开报纸一眼就瞥见,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这是版面编排中应注意的。

1。形式偏重

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版式,往往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如大标题、厚标题、大图片、粗线条、粗黑框、多色彩的突出使用,读者打开报纸就遭遇形式因素的狂轰滥炸而感到眼花缭乱。有的报纸平常图片多,篇幅大且不少是明星、消闲等内容的,文字偏于不起眼的一隅。如果以图像传播为主的报纸无可非议,但以文字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也这样,文字成了陪衬就值得商榷。毕竟,读者大量信息的获得与留下的印象,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即使是电视报道仍然要有语言文字的配合。在版面上多图片、大图片带来的结果,必然挤掉文字的容量,弱化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也会造成版面资源浪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粗犷豪放型版式(也称浓眉大眼型),惯用大标题、大照片,多厚题薄文,稿件分别用粗直线分割或加框,版面一瞥之下耀眼醒目,给读者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新潮版式受人青睐,逐渐被其他报纸借鉴流行。但由于这种版面过于突出形式,色彩对比太过强烈,目前这种版式又趋淡化,如自2006年《北京青年报》的版面也回归到比较清淡的方面了。

2。百无禁忌

版面的基本设计要求,是自报纸诞生以来无数编辑心血与经验的结晶,它渗透着历代报人的智慧与创造,也融合了新闻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当然,版面编排需要与时俱进常变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变化不可违背基本规则。如并题、逆转、跳栏等情形都被视为编排中禁忌的“行规”。眼下有的报纸满不在乎,犯忌仿佛成了版面编排的时尚。如图6-57,明明稿件的顺序都有“1、2、3、4、5”,但编排中却将“2”和“3”跳开两栏,加进去“4”和“5”,且又是逆转,这使得阅读不便。图6-58中出现的并题,也总让人感到是将版面给硬生生拦腰分割了。

图6-57跳栏与逆转

图6-58并题

3。组合不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