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报纸编辑学著作 > 第二节 新闻策划的类型(第1页)

第二节 新闻策划的类型(第1页)

第二节新闻策划的类型

一、新闻策划的几个层次

学界对“新闻策划”一词曾有过争议,主要是就“新闻事件策划”引发的。非议者认为:按照新闻理论观点,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媒体如何报道这一事实可以谋划,而新闻本身无法策划,这是由事实的非随意性决定的,人为制造出适合于媒体报道事件的策划,属于公共关系活动行为而非新闻。新闻报道只可强调通过选题规划,设计报道进程、时机与规模,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报道呈现的形式等具体的业务手段,因此应当叫新闻业务策划才正确。倘若先有“制造”行为后有事实的出现,与新闻事实的客观性是背道而驰的。新闻机构虽然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是体现为某一具体的社会角色的直接扮演者,而是已经发生或存在的新闻信息的发现、收集、组织报道者,主观因素介入的策划容易影响新闻事件的公正性、客观性。如果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人为颠倒,新闻的认定标准就变得模糊。

肯定者则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新闻机构除了承担政治思想的宣传与议题设置职能外,还可承担维护自身组织的职能,从事一些同新闻机构的性质基本吻合的社会活动策划,即新闻事件策划,并且,新闻事件策划的目的是要以报道来影响舆论。因此,新闻事件策划本身也包含着报道策划的因素。从新闻实践的需要出发,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新闻事件策划行为是否合理,而是为新闻事件策划设置什么样的理性价值判断体系。当然,新闻事件策划不是违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无中生有地去制造新闻,而是对在萌芽中或发展中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因势利导,它或者抓住了事物发展的重要时机,或者顺应了社会的意志和愿望,由采编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改变或创造了外在条件,引起了事物由量到质的变化,由隐性向显性状态转变,就成为了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

尽管对新闻策划的理解存在着分歧,但业界却在乐此不疲的实践着。具体操作中包括几点要素:崭新的创意、对现有新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效果与目标一致。判断的标准主要是看报道的主题是否新颖独特,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颖独特是指相对于他人而言别出心裁具有不可取代性,社会效果是指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层面上看,它通常有三层含意。

第一,新闻媒介策划。指包括媒介定位、版面(栏目)设置、报道组织方式、深度开掘新闻资源等方面内容的新闻业务策划,并包含了媒介自身经营与管理事项的谋划,如发行促销、媒体形象塑造等非常规活动。如媒体的整体及各个组成部分内容与形式的定位、设计与优化。在不同的操作层次上,它又有不同的理解。宏观上强调媒体的编辑方针如受众对象、文化水准、风格特色的合理设定;媒体的整体规模与内部结构如版面(栏目)总量构成、版面(栏目)的分工与组合形态,各个局部如版组与分叠、版中专栏或是节目的各栏目板块构成等。许多新创媒体或是改版、扩版,在更多的意义上都体现这一层策划的含义。

第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按照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选题规划与谋划,设计报道的进程、时机与规模,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确立报道呈现的形式如发稿计划、具体的发稿方式(集中式、系列式、组合式、连续式)等,以此实现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实践中,采编人员多把新闻策划理解为新闻报道策划,因为新闻事实一发生或者某种现象业已存在,媒体以什么样的规模与力度给予关注都是报道策划的应有之意。成功的策划因素介入的报道可以提升新闻的传播价值,特别是在面对相同题材竞争的场合,新闻报道策划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或在某时期受众关注的某种事态下,许多媒体都会就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策划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内容与形式。

图2-4《扬子晚报》策划的“扬子社区行”专版

第三,新闻事实策划。事实发生前或尚处在不显著的隐性状态、或原本就没有这种事情的发生,由采编人员主动介入促成事件发生或使现象显性化,实现事实变动或增加显著性。这是媒体不满足于守株待兔、等米下锅式地报道新闻,而是主动出击成为新闻事实的参与者、组织者,亦即新闻资源的开发者和新闻信息的策划者。如《扬子晚报》策划的“扬子社区行”专版,已成为该报一个品牌栏目。其内容是该报定期到南京市的某居民社区,和社区的居民共同组织文娱、咨询、服务等一些活动,然后在报纸上刊登出来,这样的新闻事实就是由报纸策划出的,社区居民和读者也都感兴趣(见图2-4)。当然,新闻事实策划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策划的事实也要具有新闻价值。真实性原则主要关注新闻事实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当它具备了某些新闻价值因素通常就可以报道,哪怕报道会惹来非议。就现实来看,媒体所报道的许多新闻背后都有着不同身份的策划者,如各种会议、活动。其他角色策划的事件可以成为新闻,媒体所介入的事件也同样可称为新闻。但是,新闻事实的策划要特别慎重并不可过多,且不能违反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弄巧成拙。

二、新闻业务策划的类型

新闻业务策划主要指新闻报道策划,兼及符合新闻价值要求的事件策划。新闻活动中存在着纷繁多样的形态,围绕报道环节的一系列策划行为,根据不同的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归纳。

按报道策划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事件性的策划,如前面提到的《今晚报》、《青年报》等的策划活动;服务性的策划,如许多报纸在大学生毕业时开辟的《招聘信息》、《人才供需专场洽谈会》等版面以及春运期间设置的《列车票情表》栏目;公益性的策划,如报纸经常发起组织各种的“社会慈善捐赠”活动;主题性的策划,如前述《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报道。

按报道主体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独立型报道策划,即策划者不介入客体影响新闻事件的构成因素,尊重新闻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单纯谋划如何来报道发生的新闻事实;连动型报道策划,即新闻传播者也是事件的当事人之一,身兼双重角色,报道策划与其他活动策划产生互为连动的关系,此种情形部分具有“新闻事件策划”含义。

按报道客体发生的状态,可分为: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即对能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此种情形可提前精心组织与安排,如重要会议召开、大型工程奠基或结束、日食、月食、流星雨的发生等;非预见性报道策划,即对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通常在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做出,如对各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出报道的安排。

按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可分为:周期性报道策划,即报道对象具有周期或间隔重复出现的规律特点,如对每年的元旦、五一、国庆、中秋、春运等节庆报道;非周期性报道策划,指对象不具重复出现的特点,只是根据报道与宣传的需要进行,如突发性的天灾人祸、某些活动的开展结束等。

按报道的时间跨度,可分为:全程性策划(亦可称战略性策划),即从事件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报道筹划,一些重要会议如党代会、两会的报道过程;阶段性策划,指整个全程报道中的某个环节(亦可称战役性策划),对报道的某个部分做出的细致安排。

按报道策划的利益主体,可分为:以政治主体利益为中心的宣传报道策划,如开展的某项学习贯彻活动、报告团的宣讲会等;以传媒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新闻策划,如一些媒体开展的“××报(台)社区行”、“××报(台)送福到家”等活动,借此扩大媒体的影响博得更多的受众;以传媒与企业利益共享的宣传策划,如媒体和企业联办一些公益活动,企业通过媒体扩大了影响,媒体也获得企业的赞助;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中心的新闻策划,如前面谈到的媒体组织的“慈善捐赠”献爱心、为大学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活动。

此外,按策划的内容分有事件新闻策划、主题新闻策划、单题新闻策划、系列新闻策划等。当然,上述策划的分类都难以全部涵盖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所有新闻报道策划形态,而使用多个标准划分又会出现内容交叉重叠的情况,并且有的也很难归类,这也是新闻策划的理论探讨的众说纷纭并出现某些分歧的原因,但业界的新闻报道策划实践则一直在进行并已成为常态。目前有的策划为吸引读者,直接告知读者让他们参与,即常见的一些“征文启事”,这是报纸想在某方面拓展内容范围,扩大影响的一种策划。如《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8月5日刊发的一条征文启事稿件,对内容、作者、奖励等都有详细的说明。

本报参与主办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文启事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于2013年7月20日开始征稿。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参赛对象

海内外各国中、小学或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在校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

二、内容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