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欣赏观后感 > 第五节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第1页)

第五节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第1页)

第五节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

一、现代诗歌两首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情,

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欣赏指南】

这首诗选自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作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作者正在日本求学,因感于国内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而创作此诗。这首诗尽管很短,但它不仅是诗人郭沫若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五四”时代一首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篇,从主题到题材,从思想感情到表现手法,无不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此诗运用比喻、比拟、象征和反复等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寄兴抒怀。这首诗通篇都是以炉中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像旺盛的煤火一样。在这里,诗人接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一次出现“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

用“炉中煤”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爱国之情。这个比喻把感情的热烈程度传达出来——透过通红的煤火的形象,我们仿佛直接看到了诗人那颗爱国赤心,这颗心真像熊熊燃烧着的炉火一样。“煤”的燃烧会把光和热带给人间,自己却化为灰烬,不保留任何东西。这也使我们作出这样的想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是无代价的,只要祖国需要,诗人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诗人在诗中还写道: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这种写法除了通过交代“煤”的来历出身,使作品加强真实感之外,还包含着更深一层的双关含义——用“煤”“活埋在地底多年”来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也曾经长期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在郭沫若的少年时代,祖国内受封建黑暗统治,外受帝国主义欺凌,正是灾难深重的时候。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郭沫若很早就有了“富国强兵”的思想。他到日本学医,也是为了“报效祖国”;但是限于时代条件,这种感情一直郁积在心里得不到抒发;只有到了“五四”这个全国人民大觉醒,爱国运动大高涨的时代,这股感情才不可抑制地冲将出来,像“煤”一样地“重见天光”。诗里写的“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这实在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在这里把个人命运跟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在新的时代想为祖国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强烈愿望。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炉中煤”这个形象中潜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就因为诗里道出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青年的这种共同感情,所以它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在《炉中煤》这首诗里,韵律和节奏的和谐也很值得注意。全诗每节行数一致,首行相同,形式齐整,很好地表达了诗人浓烈、深沉、含蓄的诗情。不但每一节中第一、第三、第五句末一个字押韵,而且句句音节固定,都是四个“顿”,第二“顿”停顿时间稍长,读起来如音乐般的铿锵悠扬,有着近似古典诗歌一般的严谨和内在的神韵,可以视为现代格律诗的一次尝试。

赞美

穆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