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电子书 > 二婴儿期的护理与保健(第1页)

二婴儿期的护理与保健(第1页)

二、婴儿期的护理与保健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婴儿期保健的重点,家庭是婴儿期保健的主体,所以要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推广,以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

(一)合理喂养

4个月以内的婴儿,鼓励母乳喂养。4个月后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为婴儿后期接受成人食物做准备。婴儿添加的第一个半固体食物应该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可补充婴儿铁营养的需要。2个月以后婴儿应逐渐定时进食,每日6餐可适应婴儿生长发育快、胃容量较小、消化道功能尚不成熟的特点;3~4个月后逐渐夜间不再进食。婴儿的食物应以高能量、高蛋白的乳类为主,即使在婴儿期末(10~12月)每日乳类供能仍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2(189~210kJkg)。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在婴儿新食物的引入过程中,辅助食品的添加要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医生应指导家长避免或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婴儿食物过敏常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症状,其中以皮肤改变为主,如湿疹和风团;有时婴幼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仅表现一种保护性拒食行为。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其次为花生、大豆、鱼和橘子。有学者发现在牛奶、鸡蛋、花生三种最常见的致敏食物中,花生过敏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可见在家庭自制的婴儿食物中过早加入花生、大豆等食物是不适宜的。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小儿的食物过敏发生有重要的预示作用。

(二)促进感知觉、语言、情感及运动发育

感知觉是一种简单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第一步,一切高级的心理活动(如思维等),都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快速时期。因此,要积极利用带有声、色的玩具促进婴儿的感知觉发展,要结合一日生活教育训练他们由近及远地认识生活环境,认识周围的人和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要按月龄结合婴儿的能力进行训练,以促进婴儿感知觉、行为发育,提高婴儿神经心理的发育水平。如2个月龄后经常训练婴儿俯卧抬头,婴儿可提前1~2月学会爬行,有利于四肢肌肉协调、胸部及臂力发育,接触周围事物的范围扩大。

另外,婴儿正常的、愉快的情感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积极参与,如将婴儿交给其他人抚养是一种忽视婴儿行为。父母或抚养人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感觉安全,对成人产生信赖;反之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

拓展延伸

学步车的利和弊

利: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

弊:

1。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宝宝会有一种自豪感,对增强其自信心也有好处,而学步车没有这一功能。

2。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父母常将宝宝搁置在学步车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如撞伤及接触危险物品等。

3。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4。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在快速滑动的学步车中,宝宝会感到非常紧张,这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学步车,需要谨慎对待,应注意以下几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