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校发展规划对校长有何管理意义 > 第三章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据(第1页)

第三章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据(第1页)

第三章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据

第一节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目标管理

(一)基本内涵

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1954年,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并在其后的论述中,提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明确的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被忽视。目标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它使员工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会激励员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因此,他提出让每个员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订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成果评价阶段应做到充分信任员工,实行权力下放和自我管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

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上、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析,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各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第二,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取代压制性管理,推动他们尽最大力量把工作做好。第三,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目标管理非常强调成果,注重目标的实现,重视目标的评定,因此也叫“根据成果进行组织管理的方法”。[2]

目标管理的具体过程主要有三步:首先,目标管理从制订目标开始,制订目标包括制订企业的总目标及总目标的展开,即根据总目标自上而下各自制订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其次,组织目标一经制订和展开,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阶段要着重抓好权力下放与自我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控制两方面。最后,还需要对目标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使员工不仅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更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目标成果的评价一般实行自我评价与上级评价相结合,共同协商确认成果。

(二)目标管理视角下学校发展规划制订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规划制订的关键,学校发展目标中蕴含着学校的教育哲学,是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的体现和表达。在学校发展规划制订过程中,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到理念层面的问题,如学校的性质是什么,学校为谁服务,学校应确立什么样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等。同时也要考虑学校的现有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条件,还要使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因为如果学校发展目标设定过高或过空,就会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分解和落实;相反,如果学校发展目标过于简单,极易达成和实现,也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在制订完学校发展规划的总目标之后,还应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首先,认识和理解教育整体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教育整体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抽象化,它们是潜在的,也是隐形的,不需要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却为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设置指明了方向。其次,需要把握学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总体目标是为达到学校发展目标而制订的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所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具体目标是围绕总体目标设计的学校发展不同领域所应完成的目标任务,[3]比如,与提高教学质量相关的目标、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目标、与课程教学改革相关的目标、与教师素质提高的目标、与推进学校管理民主相关的目标等。最后,明晰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活动进展。活动是促进目标任务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活动开展的过程即是通过活动一步步分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过程。

案例分享

东莞某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总目标(节选)[4]

继续坚持“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继续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情感、意志、性格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继续坚持造就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教师发展目标,继续引领东莞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新一轮发展中不断规范、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我校的“教育生态平衡”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现代化、学习型的示范学校,早日实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学校”的办学总目标。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学校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即要求在社会发展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初步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走出狭隘的时空,融入资源丰富、互动合作的大学习环境,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新教育方式。

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是将学校发展置于世界大教育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扩大教育的观察视野和交流范围,使学校办学思想和教育方式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从而取得一种资格,能在一个较高水准的平台上,与现代世界先进教育形成沟通与交融。

为此,我校制订了以下战略措施。

1。制度完善工程

(1)完善评聘分开、以岗定酬、绩效挂钩、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机制,完善学校激励机制,让责、权、利相统一,付出和获取相对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内创力。

(2)明确学校质量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围绕学校教学中心优化岗位设置,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岗位体系,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明确的工作责任标准,把学校质量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员、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

(3)规范对外宣传制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链接”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

(4)强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使学校管理更为透明、高效。

2。教师发展工程

(1)抓好行政的廉洁自律工作,强化师德建设工作,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力争成为全省师德的楷模,同心同德,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2)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培养,充实各级管理队伍,让管理队伍不断地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形成合理梯队。

(3)加大建设我校教师自我发展学校的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

(5)实施学科带头人制度,规范骨干教师评聘机制。

(6)大力培养名师,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或硕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境外接受培训,培养国家级或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省、市级优秀班主任。

(7)利用学校一流的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面展示教职工的才艺,充分愉悦教职工的身心。

3。课程改革工程

(1)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出版教学管理专著,为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提供经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