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校长如何规划学校发展目标 > 第三章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据(第3页)

第三章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据(第3页)

德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成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和完善德育工作方式,大力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2)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强化德育管理功能,整体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在巩固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管理的人文化,致力于构建无形的文化熏陶氛围,营造具有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软德育模式,从而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整体提升德育的管理水平。

(3)加强师德教育,造就一支兼具现代文明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队伍。

严格把好新教师的招聘关,引进品德高尚、教学素质过硬的教师;加强师德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质量;成立德育工作研究小组,指导德育工作实践和研究;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和名师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和研讨会;提倡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经典著作,增强全体教职工队伍的传统文化底蕴。

(4)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更好的德育环境,营造更好的德育氛围。

在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更好的德育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建设趋向质朴、典雅和精致;注重传统美德的发扬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提倡严谨、务实的品格,鼓励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

(5)扩大我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把我校的德育功能扩展到家庭、社区乃至全市。

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和潜能,通过学校的德育网、家校网和其他平台,加强家校德育互动,扩大德育影响力和辐射力,把莞中精神和莞中人的道德情操、品格风范带到社会中去,使学校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精神品质进入家庭、社区乃至全市。

2。德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依据学校“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和“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培养“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

(1)学生的培养目标。

①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人。

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结合现代公民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成为每个学生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现代新人,为做合格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培养传统美德和现代素质相统一的人。

大力提倡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具有“君子人格”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强现代思想文化教育,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竞争精神、民主观念、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人。

③培养人格自主和社会责任感相协调的人。

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对全体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的道德情操,增强全体学生的个人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培养心灵美丽与体质健康相结合的人。

培养学生具有善良之心、悲悯之心,关怀生命、关爱自然之心,培养学生具有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之理想和愿望,具有满怀爱心和热情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运动多锻炼,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

⑤培养具有自觉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习惯的人。

在德育过程中注重不断培养起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2)教师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帮助,通过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感染,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育人育己,成为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的人,成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幸福的人。

①使教师成为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教师不断自主学习,除注重专业学习外,特别加强人文、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怀,使教师成为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此外,通过举办高质量的人文讲座来提升教师的精神格调,通过组织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活动来提升教师的审美情操。

②使教师成为工作、生活幸福的人。

针对教师工作量多、心理压力大的现状,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享受到幸福。一方面在物质上要给以充分保障,合理调整并提高待遇。另一方面要组织多种康乐体育活动,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

学校发展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社会发展需求、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及办学理念、已有办学基础、学校资源及发展条件等因素。发展目标的制订就是在这些因素基础上确立的,通过学校全体人员的努力所要达成的具体结果。因此,学校发展目标的确立,既要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总要求,又要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办学理念。

上述发展规划中,在总目标部分,如第一段中强调:继续坚持“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继续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情感、意志、性格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继续坚持造就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继续引领东莞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新一轮发展中不断规范、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学校的“教育生态平衡”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现代化、学习型的示范学校,早日实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学校”的办学总目标。这个发展目标其实表达的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学校的发展目标应是具体的、能够达成的预期结果,而不是抽象的愿景或理念。该中学在总目标中强调的实施战略,有进一步的表达,对学校发展目标有具体的设计、规划,这些仍是值得借鉴的。因此,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校发展目标表述的是学校经过一定设计、规划后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具体明确的结果,是通过学校全体人员的努力能够达成的预期目标。

在总目标中,对于德育部分的要求是:以“德育实效”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原则和追求目标,以德育课程为载体,有效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模式,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和道德需求,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育,实现品德内化,达到人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而在分目标中,具体对德育对象和主体进行了讨论,但是没有体现德育课程在其中的载体作用,与总目标的对应并不明确。

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是德育分目标的表述上,较为清晰、明确。如“(3)加强师德教育,造就一支兼具现代文明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队伍。严格把好新教师的招聘关,引进品德高尚、教学素质过硬的教师;加强师德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质量;成立德育工作研究小组,指导德育工作实践和研究;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和名师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和研讨会;提倡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经典著作,增强全体教职工队伍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分目标中能准确描述出目标达成的内容,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评估、检验,具有操作性,有利于发展目标的落实和评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