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儿童家庭教育 > 六超常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第1页)

六超常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第1页)

六、超常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仅仅靠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观察来判断是否超常,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我国有句俗语:“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因而,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永远都觉得是最聪明的、最棒的。常常有家长对人说:“你看,我家宝宝多聪明,会……会……”实际上,家长所说的这些其他孩子也都会。当然,还有部分家长根本未曾注意过自己孩子的发展,即使自己的孩子真是天赋极好,他们可能也发现不了,因而延误了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家长应当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理智而客观地观察、判断自己的孩子

虽然我国心理学家基本都认可,超常儿童的产生既有先天遗传素质的原因,也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有关,但现在,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相信超常儿童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哪怕孩子的天赋是很一般的,家长也愿意用自己坚持不懈的教育来实现一个“超常梦”。关于“超常儿童是由早期教育造就的”观点,人们引用最多的是日本木村久一所著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书中大量介绍了著名的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对卡尔·威特所实施的早期教育,书中强调,卡尔·威特出生时先天素质并不好,甚至邻居们都对着他摇头,但卡尔·威特的父亲始终按照自己的观点来教育孩子,终于培养出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这个“神话”激励着我国许多家长不遗余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从相关理论研究的结果看还是纵观现实,我们都得承认,超常儿童的产生与其先天遗传素质有着很大的关联,也就是说,先天遗传素质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先天智力超乎寻常的儿童,毕竟只占所有儿童的1%~3%,因而,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孩子的情况。我们的原则是,尽早发现超常儿童,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教育,使他们的优良素质得到最好的发展;如果是一般儿童,也应尽力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儿童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在家长负责任的教育下健康地成长。

(二)适应孩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压制孩子,也不过多地限制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在许多方面明显地优于其他儿童,那么家长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启发和指导,要给孩子一个真正能够发挥他们才能的空间,不要压制他们、限制他们。这期间,可能孩子会做一些让家长吃惊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因为好奇而“破坏”一些物品;他们可能因为探索而做常人不去做的事情。此时,家长不要一味地打骂孩子,而是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具有探索性、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边动手操作边动脑子思考,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对超常儿童的教育要全面,特别要重视培养其非智力因素

家长在教育超常儿童时,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其智力发展上,或者仅仅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在班里的排名等,而是更要注意对超常儿童的全面培养。一方面,要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更要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对超常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儿童更具有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这才是超常儿童最终能否成才的基本保障。

(四)超常儿童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迈克尔·J。A。豪在《卓越才能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家庭能在两个方面影响儿童走向卓越:第一,家庭能帮助儿童获取基本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第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会把他们的价值观、态度、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都潜移默化地传给儿童。而这些重要的影响,首先是从父母所创设的家庭环境中开始的,这个环境就是培养超常儿童的重要条件。

家庭环境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包括家庭藏书及其他学习材料等。二是社会环境或者称精神环境、心理环境,它包括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对孩子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与孩子共同学习等。

在此,我们借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影响超常儿童成长和教育的因素归纳如下。

(1)家境和学习条件。

根据对超常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地位等资料的调查,我国的查子秀等(1993)发现,尽管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都有可能出现超常儿童,但相比较而言,在相对优裕的家庭中出现超常儿童的几率较大。这类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条件较好、收入比较稳定和生活条件充裕的家庭。这类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有良好的条件对儿童实施早期家庭教育。

国外的研究也发现,大多数“神童”都生长在相对富裕的家庭,生活在丰富而有趣的环境中,他们的父母一般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在这些小“神童”中,一些人甚至享有自家的图书馆,如数学家布尼茨·麦考利;还有些“神童”如德国著名的歌德和伟大的数学家帕斯卡、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他们的家长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大学者,家中都有丰富的藏书(Howe,1999)。

也有的超常儿童来自贫穷家庭,但他们并非生活在精神贫乏的环境中。相反,他们往往是贫穷环境中的幸运儿,不是得到了家人情感上和智力上的充分支持,就是得到过他人的资助。例如,13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超常儿童周峰,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其父母都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而且都是从事需要不断学习、非常重视孩子培养的教师职业。对于周峰来说,其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是得天独厚的。

(2)父母的文化素养。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孩子天赋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发展的环境,并乐于尽量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母亲,相对来说会养育出更健康、更聪明的孩子(Hundeide,1991)。我国研究人员也发现,知识分子家庭出现超常儿童的概率较大(查子秀,1993;刘玉华、朱源,1994)。超常儿童的父母不是在受教育程度上与常态儿童的父母有显著差异,就是其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是不断学习或坚持自我教育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