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儿童家庭教育 > 四家长要关心独生子女在学前阶段的全面成长(第1页)

四家长要关心独生子女在学前阶段的全面成长(第1页)

四、家长要关心独生子女在学前阶段的全面成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孩子能“考”上什么样的好学校、长大后能否上什么名牌大学、成人后是否能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是否能光宗耀祖、是否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其根本目的是,使孩子从小接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良好素质教育,将来最终走向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公民。因此,家长对独生子女实施学前家庭教育,必须从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入手,使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善良等美德

儿童就是儿童,他们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也不是成人的附属品,更不是成人手中的木偶和傀儡,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天性,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小脾气、有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教育要看到孩子的天性,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但这远远不够,教育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最终使他们成为遵守社会规则的社会公民。因此,独生子女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等美德,使人们头脑中关于独生子女性格、品德方面存在问题这一观念都成为偏见,使独生子女的优势都发挥出来。

(二)让独生子女在充分的活动中发展智力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有许多优势,比如,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的胎教、出生之后的科学养育,都为发展孩子的智力奠定了物质基础。家长还需要做的是,在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人为地剥夺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越来越聪明,不要只让孩子学习钢琴、绘画,却不让孩子玩沙子、玩泥巴;也不要只让孩子“讲卫生”,而不让孩子去与树木、青草和泥土亲近;不要只让孩子学着怎样做“淑女”“绅士”,而不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调皮捣乱;不要只关注孩子学会了多少外语单词,而不关心孩子能不能用母语和他人交流;等等。发展智力其实很简单:让孩子充分地活动、好好地玩耍、快乐地游戏。

(三)要关注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

孩子身体强壮、没有疾病、没有残疾、不生病或者少生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等,是身体健康;同时,孩子的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思维正常、社会适应性良好等,则是心理健康。因此,家长既要关心孩子身体方面的健康,给孩子安排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他们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让他们多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经历各种不同的事,为他们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注重独生子女的审美教育

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们似乎更习惯将阴暗面放大,使幸福感降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美的人和美的环境,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应特别关注孩子的审美教育,带领孩子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多给孩子正面的信息,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

(五)培养独生子女爱劳动、会劳动的品质和能力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更舍不得让孩子劳动,哪怕是自我服务性劳动。爱劳动、爱劳动人民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反映的是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不仅要自己爱劳动、爱劳动人民,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爱劳动,热爱、尊重劳动人民。会劳动则是一种能力,孩子只有在劳动中才能真正地学会劳动,不仅学会体力劳动,更学会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做事情时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困难也许会多一点,障碍也许也会多一点,但只要家长多用心,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育,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

思考题

1。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吗?他们成长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特殊性?

2。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问题,其根源是什么?

3。家庭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不利于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

4。如何正确地看待独生子女?如何处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困扰?

[1]风笑天。独生女子——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

[2]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92

[3]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94

[4]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11

[5]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1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