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儿童家庭教育 >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第2页)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第2页)

2。积极参加周围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活动,借鉴他人的家教经验

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特别是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利用邻里、亲友、同事的互访,有意识地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讨论某些具体问题或特殊问题,探索教育艺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教育活动,借鉴他人在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意实践积累,探索家教规律

教子成才是所有家长面临的终身课题,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的机会也不会少,关键是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规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育能力。家长应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并做好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记录,然后定期反思,分析因果关系,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经验。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必然有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影响家长教育能力表现的主要问题

现实中我们有时能看到,有的家长是具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但是他们开展家庭教育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高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不愿听他们的话,这是因为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树立起应有的威信,因此说话没有威信。家长的威信来自家长的自身修养,家长要教好孩子,首先要管好自己,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修养对学龄前儿童的品德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到孩子将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以及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一个品行不端的父亲不可能教出品德高尚的儿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母亲其孩子的心智也不会健全。

家长的威信不是通过强制、压制建立起来的。家长要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有必要先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如何为人父母、严于律己,这样谈得上如何教育孩子;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家长还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获得领导、同事等的认可,这样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2。家长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

有句话众所周知,“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说的应该就是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方法的确无一定之规,可以说,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最恰当的方法。只要对孩子的身心没有伤害,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所以,家长在一段时间后,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家长自己感觉到最近一个阶段教育孩子效果不好时,这样的反思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人们都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总会有一种教育方法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关键是需要家长去积极地实践和探索。

家长对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需要家长充分地了解自己孩子各个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一定要了解各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3。家长缺乏教育的机智和理智

为什么有些家长的话孩子肯听,而有些家长的话却不起作用?这与家长的教育机智和理智有关。如果家长认为,“毕竟是孩子,我一个大人还对付不了孩子吗?”那样可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的年龄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对付”家长的办法,所以家长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与孩子的矛盾冲突,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比如,当孩子犯了错时,有的家长不讲艺术地一味责骂或一顿痛打,让孩子受到皮肉之苦却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聪明家长的做法是,先弄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再帮助孩子共同分析错出在哪儿,然后再与孩子共同商定下次怎样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比如,遇到性格比较倔的孩子或者是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如四五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第一反抗期”,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如果孩子哭,那就先让他哭,等他哭得差不多了,再与他说话;如果孩子生气不吃饭,那就暂时先不要吃饭,等孩子自己饿得受不了时他自己会要求吃饭的,等等。总之,家长得学会用智慧教育孩子,“针尖对麦芒”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说明家长无能。

帮助学前儿童的家长提高其家庭教育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当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否应该让学前儿童接受双语甚至多语教育?学前儿童是否需要学习一定艺术类的技能?……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需要专家、学者和广大学前儿童的家长共同探讨才可能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每位家长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如此,就需要全社会都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重视家长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家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每位家长既是学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更是他们成长的陪伴者,要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获得成功,家长就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相关资料

家长态度决定孩子性格

1。支配——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

2。照管过度——幼稚,依赖,被动,胆怯。

3。保护——不善于交际,亲切,情绪安定。

4。溺爱——任性,反抗,幼稚。

5。迁就——无责任心,不服从,具攻击性,粗暴。

6。忽视——冷酷,具攻击性,情绪不安,创造力强。

7。拒绝——粗暴,冷淡,企图引人注意。

8。粗暴——执拗,冷酷,爱逃跑,独立。

9。专制——依赖,反抗,情绪不安,以自我为中心,大胆。

10。民主——独立,爽直,协作,亲切,善于社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