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胎三宝战爷晚安笔趣阁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时间已经临近中午,林愿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仿佛在提醒他该吃饭了。他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两文钱,决定先买个馒头充饥。

林愿来到街边的一个小摊位前,花两文钱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他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朝着城东走去。

东市位于县城的东边,靠近县衙和富户的宅院。这里的街道比其他地方要整洁宽敞许多,铺面也显得更加讲究。林愿的眼睛突然一亮,心里想:“这里倒是个卖吃食的好地方。”

他在一个卖茶的摊子前停下脚步,要了一碗最便宜的粗茶。然后,他慢慢地啜饮着茶水,眼睛却不停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这个茶摊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她见林愿坐在那里半天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便走过来和他搭话。

“小哥,你是在等人吗?”妇人微笑着问道。

林愿连忙站起身来,回答道:“不是的,大娘,我想向您打听个事儿。这里可以让摆吃食摊吗?”

妇人上下打量了林愿几眼,然后说道:“你想卖些什么呢?”

林愿想了想,谨慎地回答道:“就是一些简单的饼子之类的吃食。”

妇人一边擦着手中的碗,一边压低声音对林愿说:“东市可不像其他地方那么随便,这里管得可严了。你得先去衙门登记,领个牌子,每个月还得交二百文钱呢。不过,要是你真能领到那个牌子,就没人敢随便找你的麻烦了。”

林愿心里一动。每月二百文虽不是小数目,但有衙门罩着,省去不少麻烦。他谢过茶摊大娘,又坐了会儿,看见确实有几个小吃摊,生意都不错,尤其是离书院不远的方,放学时分围了不少学子。

日落西山时,林愿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快步往家走,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需要准备些什么。

林愿回到家时,柳氏已经做好了晚饭。简单的小米粥,一碟咸菜,几个杂面馒头。见林愿回来,柳氏忙给他盛了碗粥。

“愿儿,打听的怎么样?”林大勇放下手中的编筐活儿,关切地问。

林愿先把东市的情况说了,特别是登记领牌的事。听到每月要交二百文,柳氏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多?以前周掌柜那,一天才交五文!”

林愿解释道:“周掌柜一天五文,一个月也得一百五十文呢。东市虽然贵些,但是安全,而且我看那边买东西的人,出手也大方点。”

他接着说了自己的观察:“东市附近有书院,放学时候好多学子都会买吃的。我还看见有个卖炊饼的,不到晌午就卖完了。”

柳氏还是有些犹豫,“可是愿儿,咱们家现在没剩多少钱,要是赔了”

“姆爸,咱们先不卖太复杂的东西。”林愿早已想好,“我观察了,那边卖饼的最多,但都是白饼或者加点芝麻。咱们可以做点不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林大勇也来了兴趣。

林愿拿起桌上的筷子,在一旁的碗里蘸了点水,然后在桌上画起了饼的形状。

“姆爸,我跟您说,这饼啊,有两种做法。”林愿兴致勃勃地说道,“一种是葱油饼,做的时候呢,先把面和好,再加上葱花和盐,然后擀得薄薄的,放到锅里烙,这样烙出来的饼啊,外皮酥脆,里面却很软嫩呢。”

柳氏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他可是个做饭的好手,一听就明白了林愿说的方法。

“还有一种呢,是鸡蛋灌饼。”林愿接着说,“等饼快烙熟的时候,用筷子在饼上挑开一个口子,然后把打好的蛋液灌进去,再继续烙一会儿,直到蛋液凝固,这样做出来的饼,既有饼的香味,又有鸡蛋的营养,可好吃啦!”

柳氏听了,笑着说:“这倒是不难,就是费油费蛋啊。”

林愿连忙说:“姆爸,咱们可以先少做点试试嘛,要是大家都喜欢吃,再做多点也不迟啊。”

柳氏想了想,觉得林愿说得有道理,便点了点头,“那行,就听你的。”

林愿见状,高兴地说:“姆爸,那明天我去衙门问问登记的事,您和爹爹就准备一下做饼的家伙事吧。咱们家不是有个旧炉子吗?修一修应该还能用。再去买个平底锅,一些面粉、油、葱和鸡蛋,这些应该就够了。”

林大勇在一旁听着,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一拍大腿,说道:“行!爹爹支持你!明天我就把炉子搬出来修修。”

第二天,林家三口分头行动。林大勇修炉子,编几个小筐装食材;柳氏清点家中的厨具,列出要添置的东西;林愿则去了衙门。

衙门口,当值的书吏听说林愿要办摊贩牌子,爱理不理地甩给他一张纸,“填好了,找保人按手印,连二百文一起交来。”

林愿一愣,“还要保人?”

书吏不耐烦地抬头,“当然要!万一你在那儿出了事,或者欠税逃跑,找谁去?”

打听

书吏一脸的不耐烦,他抬起头,没好气儿地说道:“当然要!万一你在那儿出了事,或者欠税逃跑了,我们找谁去?”

林愿被书吏的态度弄得有些尴尬,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先把申请表拿回家再说。

回到家后,林愿看着申请表上的担保人一栏,不禁犯起愁来。按照规定,保人得找城里有点身份的人,可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林家来说,实在是个难题。他们认识的人大多都是些平民百姓,哪里找得到有身份的保人呢?

林愿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着。正当他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的名字闪过他的脑海——药堂的林老大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