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青宫十一年 关山难越 > 13昏昏灯火四(第2页)

13昏昏灯火四(第2页)

但这一次她神智恢复比方才要快一些。

一抬眼恰看到皇帝冷冷的目光,高举了戒方又要打。她眼前却愈发清明,继续道:“……只是赵威后尚且能忍骨肉分离之苦,令长安君出质赵国以保前程,现如今我泱泱大齐并无虎狼敌国,陛下圣明,如何不肯让信王之藩?”

她想起来徐桢的那封奏疏,心里只道若以皇帝现在的状态看到里面的内容,怕是恨不得夷他九族。

一旁的信王看得亦是冷汗连连。皇帝那一瞬间并不明显的沉默和迟疑,让他心里有些拿不准了。

于是信王赶在第三记戒尺落下之前,忽然膝行几步到皇帝跟前,抱住他双腿,泫然泣道:“父皇,并非儿臣贪恋权势,只是母妃膝下仅有儿臣一子,她近些年又患了眼疾,太医说不知何时才能治好,万一……万一有何差池,她岂非连儿臣最后一眼都看不到?”

信王那张与皇帝颇为相似的面庞此刻落泪,在皇帝眼中便显得尤为动情,狼狈中不乏坚毅。

“若儿臣当真引得朝堂动荡,还请父皇废黜儿臣亲王爵位,儿臣愿仅以人子身份侍奉双亲左右,以报生养之恩。”信王叩首行了大礼,极尽卑微,极为诚挚。

晏朝的思绪忽然被打断。

她看得出来,信王又一次企图以父子真情打动皇帝,无论她方才说了什么,再有道理,此刻也都什么都不算了。

皇帝看着脚下的信王,沉默良久,沉声道:“骊儿起来罢。”

信王不肯。

皇帝的目光便又转到了晏朝身上。

“听到了么。”

许是被信王的诚信感动,还是当真有些疲倦,皇帝的声音忽然变得平和。

不知是在回答晏朝那个问题,还是让她好好看看信王的孝心。

她的手仍举着。

皇帝便用戒尺拨开那只有些红胀的手,将尺身搭在她肩上,仿若颈边一把利刃,压得她左肩似有千钧之重。

“有什么话便都说了罢,该说的不该说的,朕都听听。”

晏朝再次开口时嗓音忽然有些涩。她并没有哽咽过,却显得有些沉闷。

“谢父皇,那儿臣直言。今日亲王无故滞留京城参政,明日藩王便有理由举兵造反。三年前二皇子晏平之乱,便有封地藩王趁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扬言入京,父皇您忘记了吗……”

她后面那句“正因您太过宠溺以至恃宠生娇”之类的还未说出来,肩上一轻,那条冰凉的戒尺已移到脸颊上。

她不由得浑身一颤。未及反应过来,“啪”的一声,竟是脸上结结实实挨了第三记。

顿时半张脸火辣辣的,比打了巴掌还疼。又尖锐又麻痛,一抽一抽的,连神思也似被抽去大半。她死死咬着唇,那一只完好的手攥紧了袖子,也不敢伸上来遮捂。心间只是发冷,脑中嗡然一片,愣愣地睁着眼。

信王还在身边,皇帝这是半分面子也不肯给她留。

“你拿信王跟晏平比?”

信王立刻抬头要说话,皇帝示意他闭嘴,又看着晏朝说道:“既然你要比,那朕便也不得不提醒你一句,你的东宫,晏平可也是住过的,不过仅一晚而已。知道为什么吗?有逆心者,当诛。”

晏朝气息滞了滞,顿觉整个身子都僵硬麻木。她今日言语出格,已料到皇帝必有盛怒,却不想亲耳听见这样的话,她震骇不已,皇帝竟以晏平为鉴,来疑忌她吗?

不,她还有话没说。

她没接皇帝的话,稳住理智,径自继续说道:“再者,信王入户部弊远大于利。一则违背祖制,扰乱朝纲,二则户部仅有一人丁忧,候补官员本有定数自由吏部安排,如今堂堂信王插足进去,岂非让人议论朝廷连用人都短缺以至于亲王充数。三则户部长官李尚书乃外戚之家,即便父皇信任李家,难道要让他人议论是否应当避嫌吗?四则,父皇这般处处为信王着想,便忍心看他因此被毁了名声,在史书上留下恶名吗?”

徐桢大约也是这个意思,但他的奏章远比晏朝言辞激烈,自信王上升到列祖列宗,从户部扩展到整个大齐社稷,洋洋洒洒数千字,面面俱到。

下一记打倒是没往脸上去,皇帝用戒尺挑起她的手,不由分说挥下去。她那一瞬间觉得手很烫,脸也烫,以至于眼前晃了晃,竟有些眩晕。

她勉力继续开口:“儿臣如今不以储君身份谏言,若父皇觉得儿臣言辞不妥,自可如寻常父亲一般训斥责骂,传出去仅儿臣一人失礼,不伤及众臣拳拳忠君之心。只是……如今儿臣仅以孤身劝谏,来日若群臣存怨,父皇如何应对?”

这个时候,皇帝其实并不愿意闹得太大。

皇帝沉默了,良久转身。将戒尺随意往桌子上一扔,素面朝下,正面几行小诗中,“无情竹”三个字格外明显。

清脆的响声在殿中一荡,惊得两人心底俱是须臾忐忑。

晏朝默默收回手,大半只手已没了知觉,却一动也不敢动。

她余光瞥到信王有些不安,正要开口,皇帝却忽然问:“眼下年关,信王府还忙么?”

信王忙答:“回父皇,有王妃操持府里,一切井井有条,不算忙。”

皇帝嗯了一声:“户部有李时槐朕很放心,你也不必再去忙活了。现下有了儿子,该顾着些家,得闲了进宫陪陪你母妃。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也不要结交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