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传媒经营管理新论重点 > 第三节 优酷并购土豆(第1页)

第三节 优酷并购土豆(第1页)

第三节优酷并购土豆

2012年3月12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两家最重要的企业优酷和土豆宣布合并,这不但对两家企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的格局。

一、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历程

2005年4月15日,随着土豆网的开通,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的激烈竞争拉开帷幕。一大批试水者紧随其后,涉及视频分享、视频直播、视频点播等若干细分类型。其中较为突出的网站有我乐、优酷、5show、BOBO、PPstream、MySee等。2006年,Google天价收购YouTube,更是激起了国内视频网站对前景的无限憧憬。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网络视频行业一时间硝烟四起。过度竞争之下几乎没有赢家。到2007年,有机构分析认为,国内视频网站只有1%盈亏平衡,其余99%都在亏损。此后,网络视频行业略有冷却。到了2010年,这一行业再次火爆。这一年,酷6借壳登陆纳斯达克,乐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土豆、优酷先后在美国成功IPO。此后,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先后入市,它们依托母公司强大的资本后盾,给行业内的原有公司带来巨大压力。一时间,内容资源的版权价格高涨,带宽、设备等成本不断上涨。激烈的竞争和超前的产业模式,使得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烧钱机器。

二、优酷、土豆两公司概况

优酷和土豆一直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翘楚。2005年,曾经在贝塔斯曼公司高层任职的王微携带着梦想回到国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土豆在很长时间里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大。2008—2010年,土豆网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净亏损额逐年减少,到2010年下半年接近盈亏平衡。2010年9月,土豆网拥有7000多万注册用户,用户日平均上传视频4。2万个。2011年,土豆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筹资1。74亿美元。

优酷网由搜狐原总裁、首席运营官古永锵创办。从2006年3月开始运作,当年12月,得到1200万美元融资支持的优酷正式开始运营。2007年8月,优酷网入选当年“redherring最具潜力科技创投公司亚洲百强”。11月,优酷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12月,优酷日视频播放量率先突破1亿。2010年12月8日,优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两家公司成功上市后,获得大量资金。但是,行业竞争环境也在恶化。百度、搜狐、腾讯等网络巨人先后加入网络视频行业的混战,带宽、内容、硬件等相关资源的价格水涨船高,视频网站的经营环境越来越艰难。优酷和土豆在上市成功之后,营业收入增长很快,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亏损面还在扩大。优酷在2011年亏损1。7亿元,土豆网的亏损额更是高达5。1亿元。此时,优酷拥有37亿元的现金,土豆拥有的现金额为8。68亿元。如果照这个速度亏损下去,土豆将于一年半以后面临现金枯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优酷和土豆是网络视频行业的双雄,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合作。双方一度相互指责对方侵犯版权,并将对方告上法庭。同时,双方又多次在版权问题上合作,采取共同采购、交换片库等方式,力图降低成本。

三、优酷并购土豆的过程

(一)合并的财务方式

2012年3月12日,优酷和土豆突然宣布:双方以100%换股方式合并,组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自合并之日起,土豆所有已发行和流通中的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将退市,每股兑换成7。177股优酷A类普通股;土豆的美国存托凭证将退市,每股兑换成1。595股优酷美国存托凭证。合并后,优酷股东将拥有新公司约71。5%的股份,土豆股东将拥有新公司约28。5%的股份。土豆从纳斯达克退市,优酷继续在纽交所交易。合并后,新公司的用户覆盖率超过70%,成为行业内的巨无霸。

(二)业务的合与分

并购谈判中,双方就合并后的公司运营达成一致意见,古永锵把它概括为两个原则:一是合分有序;二是渐变。“偏后台的业务以合为主,前端的业务以分为主,如数据统计、广告、媒体资源库都是以合为主,涉及产品、内容频道自制内容则以分为主。”

在销售方面,双方决定对硬广告实行整合售卖,帮助客户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优化的到达频次,并避免重复投放带来的浪费。优酷、土豆各自的自制节目、活动及专题,实行分开售卖。在组织架构方面,双方商定,优酷和土豆合并后采取集团化的组织方式,保留优酷、土豆网、搜库等多个品牌,每个品牌对应的团队也会留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合并后,优酷和土豆继续保持目前的差异化,古永锵举例说:“例如在自制内容上,优酷做《我的传奇》,属于励志向上类型,而土豆偏重时尚类的年轻类型,由此形成鲜明的差异化,而基于不同的用户群,双方在同样的版权内容编辑方针也将有所差异化。”

四、讨论

(一)并购的动机

优酷、土豆这对纠缠多年的竞争对手的合并,有着各自的商业考虑。

第一,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对双方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连续巨额亏损的土豆,面对资金相对充裕的优酷和有着强大母公司支撑的奇艺、搜狐视频等对手,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的出路。在群雄逐鹿的竞争环境中力压群雄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自己做成行业中无人能够企及的绝对的第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则是合并。优酷和土豆这两个曾经的第一和第二的合并,一下子把其他竞争者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第二,合并可以降低成本。过多的中小竞争者使得整个产业相对于上下游环节的议价能力下降,内容版权等价格迅速上升。2006年,当时的热门剧目《武林外史》播放权面向视频网站的销售价格一集不过1300元。而到了2011年,爱奇艺为拿下《太平公主秘史》的独家网络版权,砸下5000万元重金,单集价格高达200万元。《宫2》、《浮沉》等热门剧目的单集价格也达到百万以上。合并之前,优酷和土豆都深感版权成本的沉重负担。合并前的2011年,它们分别为购买内容产品支出了2。43亿元和1。69亿元。土豆网的内容产品支出比上年增长了111。8%,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32。9%。合并之后,一方面,对于同一内容产品从两次采购变成一次采购;另一方面,公司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加,与上游企业议价能力增强,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合并之后不久,新公司的总裁刘德乐就谈到,合并“提升了与版权方的议价能力。以往一部剧最高能炒到180万一集,但到今年最高也就在50万左右”。

(二)并购方式

优酷、土豆这次合并的实质是优酷吃掉土豆。新公司成立后,土豆退市,原土豆掌门人王微退休。但是,与一般的并购不同的是,这次合并采取了换股的方式,原来的土豆公司的股票停止流通,换为优酷的股票。在这一合并中,没有现金交易,作为并购方的优酷无须拿出大量现金购买土豆的股票,这就减轻了合并中的融资压力。同时,也减轻了来自土豆股东的压力,满足了它们持有新公司股份的愿望。

(三)并购效果

从合并后的短期表现看,优酷、土豆的合并初步达到了初衷。

合并后,新公司坚持了谈判中确定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优酷和土豆两个业务板块保持了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保留并加强了两个品牌,采取了双平台运营模式。在两个板块之间强调了差异化。在硬广告的销售上,优酷土豆采取了整合策略,打通了原来优酷和土豆的贴片广告系统。

合并后,优酷土豆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其使用人群在二、三线城市中呈现出高密集的特点。有统计显示,在80多座二、三线城市的中青年人群中,观看优酷土豆比例仅次于湖南卫视。在内容产品的价格方面,新公司议价能力的提升比较明显。新公司设置一个统一的内容产品采购部门,统一预算,统一采购,双平台使用,版权价格明显下降。

新公司优酷土豆集团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个季度新公司的营业收入为5。022亿元,原属优酷部分的收入同比增长84%,增长速度较前几个季度有所提升。集团总净亏损9150万元,主要来自于合并完成后土豆的净亏损,亏损总额有所下降。

【附录一】

光线传媒大事记[1]

1998年

10月,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成立。

1999年

3月,《中国娱乐报道》节目启动,每周播出3期。

7月,《中国娱乐报道》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正式播出。

8月,《中国娱乐报道》开播台达到50家。

2000年

1月,《中国娱乐报道》节目实现日播。推出《世界娱乐报道》。《中国娱乐报道》每期20分钟,《世界娱乐报道》每期10分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