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校长育人理念 > 二终身广泛学习的方法(第1页)

二终身广泛学习的方法(第1页)

二、终身广泛学习的方法

(一)读书

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读书,是对话思想、生成智慧的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融入文字中,我们要细细体味,领略文字的魅力。教师除了教书育人,还担任着传承文化的重任。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师自己首先要阅读。作为“教师中的教师”——校长,更要起引领示范作用,做一名领跑者。培根在《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校长不仅要读专业书,更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充实自己。校长要读经典,读小说,读杂志,读报纸,还要研读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等。阅读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书籍之时,就是学校营造育人文化的起点,就是成为合格校长的起点。

(二)聆听

俗话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意思是说听了对方的一番谈话后,自己受益很多。大都用来称赞对方见多识广,颇有见解。作为校长,要学会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教师的心声、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1。听讲座

讲座为讲授某门学科或某一专题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一般通过现场讲课或广播、电视连播、报刊连载等方式进行[16]。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及有待提高的知识选取不同类型的讲座参加。有些讲座不仅仅是听,还可以看,如看视频、看报纸等。除了社会上举行的一些讲座外,校长还可以留意在大学校园举行的讲座。因为大学举行的讲座一般层次高、内容广、数量多。

2。听广播

现在的广播不仅是从电台里面传出的广播,还可以是在线广播。广播的内容包括音乐、新闻、评书、相声等。FIFM。是最大、最全的广播电台在线收听,收集了国内、港澳、国外几千多个广播电台,网罗财经、娱乐、社会新闻。

3。听音乐

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17]。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也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的确,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力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乐,大多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和情操。

相关阅读

校长成为演讲家要多听音乐

上海市北郊学校原校长郑杰认为,校长最大的权力不是“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的支配权,而是话语权。尤其是在其他资源严重匮乏的时候,话语权是校长的一项核心权力。他认为,要征服教师,须把自己培养成演讲家。他是一个以讲演为生的人。他总结出几条心得,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多听音乐,从音乐中获取灵感和艺术滋养。音乐是表达的艺术,讲演也是表达的艺术。在语言的表现力上,讲演是富有音乐性的文学艺术中的骄子,与音乐一样也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高度凝练的音乐语言和极富逻辑结构的旋律表达出来的。作为讲演者的校长经过音乐的熏陶,才能使讲演充满魅力。戏剧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语言即音乐。在舞台上讲话,这种困难并不亚于歌唱艺术,要有很好的修养、高超的技术。”

资料来源:郑杰。给校长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6。

4。听课

在学校中,教师也是校长学习的一种资源,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生动性的资源。一所学校,有不同专业的教师,教师本身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人文素养;每一学科都有严谨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习者传递价值观、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作为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这也是一种倾听、分享学习的形式。

(三)对话

聆听是一种单向输出,对话就是双向输出。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第一句讲的是物质的交流,而第二句讲的是精神的交流,表达了精神的交流比物质交流更重要。

上海市北郊学校原校长郑杰提出要对话不要独白。他说:“我把对话看成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谈话的一种方式。之所以选择对话体,是要将对话作为一项原则,相对于其他方式,对话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是你我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此外,对话还应该是互动的,因为只有通过互动才可能将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指向深邃、新颖和富有启发性。”[18]正因为郑杰和徐红之间进行了多次的对话,碰撞了思想火花,才有了《谁是教育的敌人》这本书的结集出版。

(四)行走

1。走进艺术殿堂

艺术殿堂一般指艺术汇聚、比较有艺术特色的地方场所或艺术的发源地。我们倡导校长行走在书店、建筑群、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具有浓郁人文艺术氛围的场所或场合中感受人文气息,欣赏艺术,品味艺术。在行走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多种的感官,看、听、摸、闻、思、问、写,了解这些艺术殿堂的历史、故事、价值、意义等,有感有悟,有启有发,有思有想,行思感悟。

案例分享

××小学——静静绽放的京城名校之花(有删减)

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根据“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开放办学、科研兴校”的办学目标,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这一课程属于文化范畴的课程,它以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内每个年级要确保安排全体学生参观一次博物馆、观看一场演出。课时集中使用,一个学期中“走进博物馆”共安排8课时(其中参观前课程1课时、参观6课时、参观后课程1课时);“走进剧场”共6课时(前课1课时、看演出4课时、后课1课时)。学校要求学生在6年的学习生涯中,至少要集体参观12个博物馆,进剧场观看12场演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校文化构建的全面性,提高了学校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突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契机,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本课程已开设一年,实施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关注教师到培养学生,从文化活动到校本课程,从课程建设到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阶段:从关注教师到培养学生

“文化育人”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的文化高素质便没有学生的文化高素质。为此,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观中国美术馆馆藏画展,语文教研组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美术组教师参观“法国印象派画家画展”,年级组组织教师走进天文馆、海洋馆、科技馆等,工会小组组织观看芭蕾舞《天鹅湖》,话剧《李白》《倾城之恋》《一仆二主》《麻花2》《新年音乐会》等。渐渐地,老师们越来越喜欢欣赏舞台艺术、经典展览了,艺术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该校校长认为,走进博物馆与剧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生的活动注重思想教育的比较多,娱乐活动如春秋游比较多,但这些活动的文化韵味相对缺乏,而另一些属于文化类的活动又缺乏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文化育人”的因素。

于是学校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将学校社团、课外小组的活动向“文化”靠近。音乐组教师组织校合唱团学生观看我国顶级少年合唱团——杨鸿年先生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前去观看的合唱团团员将近一半人看完演出后反响非常好。科技课外小组带组员去博物馆。学校还组织部分年级学生观看舞蹈演出、管乐队演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从文化活动到校本课程

一段时间的尝试、小范围的实验后,学校看到了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的初步效果。经过学校行政会讨论,确定开设“走进博物馆与剧场”的校本课程。

过去,学校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看电影、看演出一类的文化活动,但和这一“校本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作为“课程”来实施,它与过去的一般性学校文化活动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把德育活动、美育活动、科技活动等纳入课程,有了时间的保证、质量的保证,克服了以往开展活动的随意性,使目标实现过程的针对性更强了。学校随即提出:要走进著名博物馆,要走进剧场,看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并突出强调“著名、专业”这两个特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