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和谐世界 外交工作总体布局 >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第1页)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第1页)

第二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提出和实质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做了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何种时代背景、在何种国内外局势、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目标基础上加以推进的具体化,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

我们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内涵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把和平发展界定为“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内涵的认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从更宽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这就清晰地阐明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使我们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共识有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和平发展理论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以国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调整对外经济关系发展战略为重点,广泛涉及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长期的、全方位的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对外关系领域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也是缓解国际摩擦的战略基点,是解决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面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指导和根本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中国在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珍惜和平和渴望发展。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中国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不能不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已经对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了贡献。

第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伟大事业。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对话、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不断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用。

第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希望和动力。2008年以来,尽管遭遇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环境严重恶化,中国经济也一度深受打击,但中国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8。7%;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也达到2。2万亿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有所下降,但考虑到经济危机的因素,这已是难得的成绩;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4]

第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中国积极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影响深远。

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这两者的关系也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互信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必须把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这就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离开国际合作是不会成功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决不能把中国的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能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要靠通过自己的发展来解决发展问题。中国走自力更生的和平发展道路,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利用。中国有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等。为了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重点是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同时要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离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中国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解决了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引进外资,弥补了资金的不足;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及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世界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认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不断完善涉外经营管理体制和政策,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开放市场,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改善贸易结果,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度、便利程度,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与所在国的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由于我国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24。9%,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比重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化。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强。中国必须把握这种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互利共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不断为全球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第一,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是多边经贸体系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严格信守承诺,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中国积极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全面参加了各项议题的谈判,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近年来,随着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新兴国际力量的崛起,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二,中国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进程,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推进中国与亚非拉地区和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10+3会议、中国与东盟的10+1会议等区域合作模式得到健康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中国在地区事务特别是亚太地区事务中,成为积极的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国家。

第三,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等问题,促进与各国的共同发展。国家间存在贸易摩擦,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中国遵守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坚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摩擦问题,并在制定和实施国内经济政策时切实考虑国际因素和国际影响,注意把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经济效应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