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论文 > 第一节 新安全观的演进历程与主要内容(第2页)

第一节 新安全观的演进历程与主要内容(第2页)

新安全观作为一种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经济、政治、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是在国家安全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新安全观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安全观经历了酝酿、深化、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一)新安全观的酝酿

1993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亚太地区建立国家安全和国家间信任”会议,深刻阐述了我国对国家间安全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会后,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发动各方面深入研究国家间安全合作问题,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国家间安全合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对构建国家间安全合作关系提出建设性意见,新安全观应运而生。1995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题为《让我们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江泽民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五点主张,这其中包含了关于新安全观的最早构想。[4]1996年,“上海五国”以上述主张为基础提出并确认了“上海精神”,[5]新安全观的雏形初步确定。1997年,在与菲律宾共同主办的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新安全观的概念。

(二)新安全观的深化

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发表题为《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际安全》的讲话,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新安全观的基本思想,并向全世界阐明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江泽民说:“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我们认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6]同年,江泽民在瑞士工商界人士集会上发表了题为《发展中欧友好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演讲,演讲中他对新安全观又做了进一步阐释,阐述了新旧安全观的本质区别。

(三)新安全观的完善

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再次强调了新安全观的思想:“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新安全观的表述越来越精确。2002年,江泽民在出访欧亚五国的外交政策协会上以及上海五国第二次峰会上的演讲继续深化和丰富了新安全观的理念,中国新安全观进一步完善。

(四)新安全观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新安全观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突出的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人本外交、新发展观、新文明观。2005年在雅加达召开的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同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系统阐述了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理念。胡锦涛的和谐世界观是对中国新安全观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新安全观注入了新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谐不但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良好的国际秩序的根本要求。和谐世界理念不但是新安全观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新安全观的归宿。

四、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新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有学者对这四个内容作了深刻的阐述。潘光教授认为:“‘互信’,是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互相信任,互不敌视,开展安全对话;‘互利’,是指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兼顾,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并重,争取实现双赢;‘平等’,是指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协作’,是指以和平方式进行协调,解决争端,开展安全合作。在这里,互信是基础,互利是目的,平等是保障,协作是途径。具体而言,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共同点在增多,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实现其安全目标;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安全;各国应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7]新国家安全观是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生态、社会、文化等多要素的安全观。

中国新安全观之所以“新”,就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冷战”思维,改变了“冷战”时期以对抗求安全的战略思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极力主张国与国之间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形成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寻求共同利益,以合作为基础解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争端。我国政府主张,共同利益与互相信任是新安全观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是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冷战”时期,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是来自大国之间的对抗以及世界大战的威胁。“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对抗的局面有了改善,大国互相合作的趋势有所增强,中国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是一种综合安全观,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统一。以新安全观为视角,观察当今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可以看到,当今世界的安全问题包括局部战争、南北差距、国际恐怖主义、民主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危害人类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要求世界各国要有新的战略和思维,同时,也要求世界各国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上要有一种新的理念。

中国新安全观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上主张国家之间的平等合作而不是实力之间的对抗。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为中国的新安全观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把中国的新安全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政府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主张与联合国倡议的“人类安全”的概念高度吻合。

中国的新安全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安全观。之所以说其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这种新安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实现途径上都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中国现阶段的产物。

综上,中国新安全观主要包括相互安全、普遍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发展安全以及共同安全等主要内容,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安全理论体系。

[1]刘跃进:《国家安全学》,5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3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江泽民在此次讲话中提出的“五点主张”是: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们要造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我们要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涉及安全问题上提出的新主张,主要是: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国家之间的争端,要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必须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不能成为变相干预内政,更不能卷入冲突,成为战争的一方,而且要量力而行。要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裁减少数国家的庞大武库,遏制和消除可能导致战争的诸多因素,保障各国和各地区的安全。(《江泽民文选》,第1卷,476~4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上海五国”是1996年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共同形成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五国确认了处理相互关系乃至于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即“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这被称为“上海精神”,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6]《江泽民文选》,第2卷,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潘光:《“三个代表”与新安全观》,载《解放日报》,2003-08-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