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 >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第2页)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第2页)

青春期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促使个体产生寻求性欲满足的行为。健康的性行为应该是在自身性别身份认同无障碍的前提下,指向成年异性,并通过性行为得到满足。如果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所谓性心理障碍,常见的包括自身性别认同异常,如对自己的第二性征极度厌恶、强烈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易性癖;性对象异常,如同性恋;性欲满足方式异常,如露阴癖、摩擦癖、窥阴癖、施虐或受虐癖,等等。

(三)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但确实又有心理异常表现;个体一般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疾病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社会适应能力及工作能力会受到不良影响,但人格基本保持健全;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能力。

1。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是人在面临环境中即将来临、具有危险或需要重大努力才能适应的刺激时主观上感到的紧张感,它的存在对人有良好的适应意义。但如果没有明确目标指向而出现过度紧张和不安全感时就是病态的了。常见的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类型,前者表现为对无固定内容或明确对象的紧张和不安全的体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颤抖、尿频等身体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对声光敏感、易怒等伴随表现。后者惊恐发作表现为突如其来的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严重的有濒死、失控感,持续时间比较短暂,可以自行恢复,缓解后除了担心再次发作外无其他不适。

2。强迫症

强迫症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者可单独出现或并存。前者是在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观念、担心或想法,个体能意识到这些念头的不合理性或担心的不现实性,试图消除或摆脱,但摆脱不了;后者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伴随的痛苦体验而有意采取的对抗行为,个体也意识到此对抗行为不必要,但无法用意志加以控制。

3。恐惧症

恐惧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基本情绪体验,但与常人不同的是,虽然患者的恐惧体验非常真实,但所恐惧的对象、客体或处境是没有危险的,患者自己也知道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防止恐惧体验的出现,而且恐惧发作时常伴有心慌、气促、出汗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症状。常见的恐惧症类型包括场所恐惧、社交恐惧和单纯恐惧三种。场所恐惧是指对特定的场所如操场、剧院、电梯等,产生过分的恐惧;社交恐惧是在社交场合出现的、怕被人注视、被人审视为核心的一种恐惧类型;而单纯恐惧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的物体,如老鼠、蛇、鸟、尖锐的物体等,产生恐惧。这三种恐惧症的患者都伴有明显的回避行为,而且回避行为严重影响了个人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

4。疑病症

疑病症属于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生理性症状进行病理性解释或者夸大某些细微的异常现象,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并为此频繁求医,对检查结果、医生的解释和保证都无动于衷,其求医的目的并非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明确自己疾病的诊断,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异常。

(四)常见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是由个体或外界某些因素引起,涉及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属于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所谓器质性是指有明显器质性病因的一类精神病,包括脑部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及某些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功能性精神病是指无明确可证实的器质性因素,且当前的医学检查尚未发现可证实病变的一类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我们此处所讲的主要是指功能性精神病。总体而言,它们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第一,病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由于大脑的机能异常,病人丧失了正常的理智、情感和行为,而出现精神失常的各种表现,如各种幻觉、妄想、思维形式异常、情感倒错、行为怪异等。

第二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非但不能参与正常社会活动,而且可能对公众生活造成危害。

第三是病人的自知力缺失。自知力是指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或对精神症状的批判性认识能力,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承认有病,也拒绝治疗。

三、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前面我们罗列了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各种层次的心理问题,为了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心理问题的实质,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心理问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当然这涉及遗传因素、个性因素及应激因素等多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涉及的原因不同。第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差异明显。有些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困惑,可借由自我调整康复;有些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必须要专业的医学治疗才能痊愈。第三,心理问题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第四,心理问题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针对成因,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可防可治。第五,心理问题的诊断复杂、专业,自己切勿对号入座。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问题、是何种心理问题,实质上涉及心理评估与医学诊断问题,这属于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的工作范畴。是否有心理问题,不能单纯根据当前横断面的资料进行诊断,还需要了解纵向情况并与周围人群进行比较。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号入座,盲目给自己诊断,否则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专栏

心理健康测试

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够健康吗?让我们来做个测试吧!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画√号;“偶尔是”,画△号;“完全没有”,画×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寡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