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王晓钧 > 参考文献(第2页)

参考文献(第2页)

38。王晓钧。大学生心理健康:类型、测量与咨询[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9。王祖莉,初铭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0。[美]韦德,塔佛瑞思著。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M]。白学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1。吴畏。大学生心理健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4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3。徐萍。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4。徐学俊。心理健康导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5。薛德钧,田晓红。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6。姚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7。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8。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9。张国成,邸卫军,王占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0。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1。张一弛,张正堂。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2。周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3。周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二、中文期刊

1。曹静梅。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3,2。

2。曹蓉,王晓钧。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评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程晓玲,鲁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戴巍。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其自我调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5。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3。

6。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

7。谷金枝,卢庆生。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成就动机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

8。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5。

9。何娇,陈旭。浅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

10。黄加海。高校应关注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11。贾晓波。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2。江光荣。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

13。金正昆。人际交往中的3A法则[J]。学习月刊,2008,4。

14。李素敏,杨曙民,赵鹏燕。大学生学业倦怠、核心自我评价对隐性辍学表现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

15。李艳,何畏。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

16。刘玉新,张建卫,金盛华。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1。

17。骆风。“和谐社会”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来自广东高校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18。马利军,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

19。马伟娜。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

20。苗丹民,游旭群。军校大学生应付策略有效性与身心状态[J]。心理科学,1995,12。

21。莫税英,旷文建。大学生抗挫折现状及干预后效果评价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2。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

23。沈晓红,黄丽。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2002,1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