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层面,要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筛查,据此建立心理档案,对有自杀相关心理问题者宜长期随访追踪。要开设相关心理课程,结合讲座、沙龙或展览等方法,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自助的能力。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通危机干预热线电话,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危机情况下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工作。
专栏
对自杀的讹传与事实
关于自杀,以讹传讹的错误认识实在太多。我们必须先认清这些假象并了解事实,才能避免在面对有自杀企图的人时,因错误观念而无法有效预防。
传闻1:嘴巴上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的自杀。
事实是:约有80%的自杀死亡人士,生前曾谈到他们的自杀想法。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那些威胁说他们想自杀的人。
传闻2:不提还好,提起自杀反倒提醒人们采取自杀方式。
事实是:对本来就想自杀的人而言,向别人说出他们的想法是预防自杀有力的帮助。而向那些还没想到要自杀但明显表现出焦虑或沮丧的人,表明自杀并非明智之举,也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间接的方式可能比直截了当的提到自杀好。我不会直接对某些人谈到“自杀”两个字,但会间接地问一些问题,比如:“你最近好像有点情绪低落,是不是曾想过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或“有没有想过做一些傻事?”
传闻3:自杀是无预警的。
事实是:自杀是一连串过程后的结果,甚至可以追溯到好几年前。自杀者通常先计划好他的自杀方式,并且会露出些蛛丝马迹。
传闻4:所有的自杀者都有精神上的疾病。
事实是:虽然所有的自杀者可能都不快乐、焦虑及烦躁,但不能就此断定所有自杀身亡的人都有精神上的疾病。
传闻5:自杀倾向是遗传的。
事实是:这一点争论甚多。现在似乎有些证据显示,某些基因因素造成家族性的自杀倾向(关于这点,在第六章有更多的讨论)。就算排除基因影响的因素,一个家族中若有人自杀,那么家族中其他成员自杀的机会也很大。换言之,这个传闻似乎不全然是假象,也有真实的成分。
传闻6:一旦有过自杀倾向,就会不断地想自杀,没有人能帮得上忙。
事实是:自杀危机一般都非常短暂,只要有人中途介入并经过治疗,他可能永远不会再有自杀的想法。虽然如此,也约有10%的企图自杀者最后还是自我终结生命。需要说明的是,所有企图自杀人士中只有10%自杀成功而身亡;另一方面,所有自杀成功而身亡的人中,约有45%过去曾多次企图自杀。
传闻7:想自杀的人都一心一意求死。
事实是:大部分想自杀的人心中都很矛盾,他们想死,可是他们也想活。
传闻8:未留下遗书者不算自杀。
事实是: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自杀身亡人士会留下遗书。
传闻9:沮丧过后,自杀危机也就解除了。
事实是:自杀最危险的时期发生在极度沮丧过后约头三个月。许多人度过沮丧,心灵重获喜乐平静后,反而决定他们必须以自杀来“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传闻10:穷人比富人较可能自杀。
事实是:自杀无社会经济地位差别,也不是某些特定族群更易自杀。
资料来源:心灵咖啡网
[1]http:ho。ial_healthpreventionsuicidesuiten。
[2]王晓钧。大学生心理健康:类型、测量与咨询[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113~119。
[3]周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4。
[4]黄占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