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包括什么 > 第六节 楔形文字的释读(第2页)

第六节 楔形文字的释读(第2页)

亚述学和苏美尔学的诞生使得大量的楔形文字原始文献尤其是阿卡德语文献得到了整理、拉丁化转译和翻译,而文献整理和翻译工作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亚述学和苏美尔学的发展。亚述学和苏美尔学的发展不断地翻开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

[1]G。R。Driver,Semitig,Oxford:OxfordUyPress,1976,pp。4-5。

[2]I。J。Gelb,AStudy,Chicago:TheUyofChicagoPress,1963,p。65。

[3]G。R。Driver,Semitig,p。57。

[4]参见[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162、165~166页。

[5]I。J。Gelb,AStudy,pp。66-69。

[6]参见[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第148、181页。

[7]I。J。Gelb,AStudy,p。67。G。R。Driver,Semitig,p。57。

[8]较详细的论述参见于殿利、郑殿华:《巴比伦古文化探研》,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61页。

[9]RichardtrodutoAkkadian,Rome:BiblistitutePress,1983,p。15。

[10]G。R。Driver,Semitig,p。15。

[11]G。R。Driver,Semitig,p。64。

[12][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刘君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13][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6页。

[14]参见滕大春:《关于两河流域古代学校的考古发掘》,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第63~64页。

[15]今阿布·哈尔马尔遗址(TellAbuHarmal)。

[16]EdwardChiera,TheyWroteonClay,Chicago:TheUyofChicagoPress,1968,pp。165-166。

[17]有学者认为赫梯人从叙利亚的塞姆人那里借鉴了楔形文字。参见[苏]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第193页。

[18]今土耳其的博阿兹柯伊(Bo?azk?y)。

[19]乌加里特(Ugarit),位于叙利亚东北沿岸,即今天的拉斯沙马拉(Ras-shamrah)。

[20]在埃尔-阿马尔那(El-Amarna)发现的埃及国家档案文件。

[21]商博良(JeanFran?oisChampollion,1790—1832年),法国著名埃及学家和语言学家。通晓希腊文、拉丁文,并研究多种东方语言。1822年根据罗塞达石碑释读埃及象形文字成功,从而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

[22]罗林森(HenryCreswison,1810—1895年),英国亚述学家。在东印度公司服军役期间,研究波斯和印度语言,并最终释读楔形文字成功,与博塔和莱亚德一道被誉为“亚述学之父”。

[23]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内部发生的反对阿黑明尼德王朝的政变,首领为米底祭司高墨达,政变很快就被大流士一世镇压。

[24]兴克斯(EdwardHincks,1792—1866年),爱尔兰亚述学家。曾发现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同时与罗林森等人成功地释读了楔形文字。

[25]欧佩尔特(JulesOppert,1825—1905年),著名东方学家。出生于汉堡,1854年加入法国国籍,主要著作有èlèmentsdelaGrammareAssyriene(1860年)及ètudesSumèriennes(1881年)等。

[26]塔尔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1800—1877年),英国摄影术的先驱,曾有多项发明。最早释读尼尼微楔形铭文者之一,业余从事亚述学研究,并取得较大成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