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主要成就 > 第二节 石雕艺术(第1页)

第二节 石雕艺术(第1页)

第二节石雕艺术

一、圆雕艺术

(一)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圆雕艺术

苏美尔人创造了古朴浑厚的艺术品,并在一个时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各种形状的苏美尔雕刻,无论是圆雕还是浮雕,虽然很多都与宗教活动或宗教仪式有关,但它们仍然与其他非宗教题材的雕刻作品一道,表现出了浓厚的世俗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从作品内容上来说,苏美尔和阿卡德的雕刻以人物雕像最为突出。人物雕像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君王雕像、祭祀活动中的人物雕像以及普通的男人像和女人像等。

两尊约属于公元前3300年乌鲁克时期的**男性雕像,其容貌、仪态和表情几乎一模一样,似乎表明他们是孪生兄弟。特征鲜明的男性**在显示男性魅力和力量的同时,可能也流露出隐藏在内心的自豪感。

图16。13**男性雕像。石灰石,身份不明。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300年

约属于公元前3000年的著名的乌鲁克花瓶所描绘的场面,则是一队**的男人在向伊南娜女神敬献贡物。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宗教祭祀场景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作品中很常见,它揭示的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我们知道,国王在进入祭祀现场举行祭祀活动之前,要经过几道门进行洗浴净身,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是**着身体向神献祭,可能也是净身之故。

图16。14著名的乌鲁克雪花石膏花瓶的一个截面。上面绘有男人**参加祭祀活动的场景

图16。15在埃什努那发现的一批小雕像。它们用石灰石、雪花石膏雕刻而成,人物虔诚地站立着,祈祷着。约公元前2600年

在阿斯马尔遗址的阿布神庙(Abu)的地窖里,完好地保存着一批约属于公元前2600年的圆雕人像,为我们了解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的雕塑提供了重要实物。这些雕像中有形体高大的阿布神和一位女神,基座上明确地雕刻着他们身份的标志。在神像对面站立着一排大小不一、服装各异的祈祷者。其中,有九名是男性,身穿当时传统的大衣。一个秃头、胡须理得很干净的人被认为是祭司;其余的人有浓密的胡须、长长的头发,这些都是用规整的皱纹和黑彩表现的。它们的眼睛镶嵌贝壳和天青石。第十二尊雕像是用雪花石膏雕刻的跪状祭司,根据礼仪,呈**状,并戴一个小圆形头饰。这些雕像都是双眼平视着前方、耸肩抬头、双手紧握并贴在胸口,显得十分虔诚。

图16。16阿卡德时期的妇女雕像。石灰石。可能出自乌玛

图16。17古地亚头像

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带来了艺术上的飞跃,丰富了苏美尔稚朴的造型语言。在尼尼微出土的铜制雕塑头像,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范例,这个头像被认为是阿卡德王朝奠基者萨尔贡大帝的头像。其面部塑造简练而逼真,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在苏美尔石雕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

另一座阿卡德时期的妇女雕像把一位妇女从衣着到神态刻画得颇具感染力。这位妇女的头饰显得很特别,类似帽子的头饰拥有三重波纹的群沿,加上毛质感很强、带有图案设计的披肩,使她的女性魅力更增添了几分。略显冷峻的表情,加上眼珠脱落留下的两个大眼孔,使人很难看清其内心的世界。

古地亚时期的雕塑特点是把古苏美尔的装饰风格与阿卡德王朝的粗犷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存下来的一些古地亚雕像,制作技术十分高明,是用坚硬的花岗石雕凿的,表面经过精心打磨,石面显得光滑明亮。古地亚半身像是其中的一件优秀作品(图16。18)。雕像上,古地亚正在沉静地思考着。他身穿单薄的长衫,**着右臂,衣衫下健壮的肌肉组织十分清晰,衣服的褶纹刻得很逼真。古地亚双手合在胸前,两眼直视,膝头上放着神庙的设计图纸。座椅上所铭刻的楔形文字,详细记述了当时神庙的修建过程。

图16。18古地亚半身像

图16。19汉谟拉比头像

古地亚雕像中的一些头部雕像尤其值得重视。在脸部处理上,这些雕像显示出表达肖像特征的愿望,特别强调了凸出的颧骨、浓眉、四方的中央内凹的下颚。

大约在古地亚统治时期与乌尔第三王朝统治时期的**点上,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出了类似白大理石妇女头像这样卓越的作品,这个头像上的眼睛,是用天青石镶成的。从这件雕像上可以明显地看出雕塑家对于优雅、对于优美的造型和柔和的表达的追求,同时,在眼睛与头发的处理上,也表现出了现实主义倾向。

(二)古巴比伦和加喜特王朝时期的圆雕

图16。20汉谟拉比青铜雕像

古巴比伦时期遗留下来的雕塑很少。在马里发现的“手持流出**的石瓶”的女神像,从风格上看,基本是传统的处理方法。女神手持石瓶,瓶中流出象征丰收的**,水纹和衣纹融为一体。在苏撒山区发现的一尊黑色花岗岩雕凿的帝王头像,与《汉谟拉比法典》碑上的帝王形象十分相似,头戴宝冠,长髯编织成规则的纹样,眉毛和眼眶的造型保持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古老传统,两眉相连,形成呆板的半圆形。这个头像被假定为汉谟拉比的头像。头像表情冷峻,神态刚毅,颇具帝王的气质。古巴比伦时期还留下了一个脸和手都镀了金的青铜小雕像,它表现了一个态度虔诚、神态动人的形象,雕像在跪着祈祷。也有学者认为其也是汉谟拉比的雕像。

图16。21美里施帕克的赠予纪念碑。它讲述赠予其女胡纳拔以娜娜亚女神的土地之事。石灰石。加喜特王朝时期,美里施帕克统治期(公元前1186—前1172年)。公元前12世纪作为战利品被带到苏撒

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汉谟拉比虽然取得了比他之前的统治者都要大的丰功伟绩,但他并没有像他之前的统治者如纳拉姆辛和古地亚一样自称为神,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加喜特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就是通常被称为界碑石的库都鲁。实际上,库都鲁是记载国王赠予土地的石碑,石碑上通常雕刻既美丽又有寓意的图画。

如图16。21,国王手举至嘴前做虔诚祈祷的手势,将女儿引至娜娜亚女神面前。三个星宿神灵的符号——伊什塔尔的星星、沙马什的太阳和辛神的新月出现在天空中。石碑的另一面完全被凿平,没留下任何信息。

(三)亚述的圆雕艺术

亚述时期的圆雕很少被发现,只保留了几尊孤立的王族肖像,其技巧也不如浮雕。圆雕刻画的人物往往采取严格的正面僵直姿势,阿淑尔那西尔帕二世的小型石灰石雕像是其代表性作品。难得的是,有一座属于亚述时期的**妇女雕像保存了下来。有趣的是,其背后的铭文指出,国王竖此**妇女像是为了取悦人民。

图16。22亚述的**妇女石像。约公元前1073—前1056年。出自尼尼微

二、浮雕艺术

浮雕艺术几乎同美索不达米亚本身一样古老,在各城神庙里,都发现了某种题材的浮雕。浮雕镌刻在正方形的石灰石板上,从石板中部都有空隙这一点来揣测,石板制成后是用来固定在某一地方或挂在神庙内的宗教礼器上的。这些石板镌刻的题材主要是颂扬石刻的主人为神祇大兴土木的业绩和为此举行的庆典,或是记录军队挺进、战胜邻邦的史实。

(一)苏美尔城邦时期的浮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