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明了什么重要书写系统 > 第五节 祭司与宗教活动(第2页)

第五节 祭司与宗教活动(第2页)

[4][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6页。

[5]于殿利、郑殿华:《巴比伦古文化探研》,第103页。

[6]JeanBioMesopotamia,traeresaLavender,p。45。

[7]Stepheman,HandbooktoLifeiMesopotamia,p。115。[美]斯蒂芬·伯特曼:《探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秋叶译,第172~173页。

[8][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8页。

[9][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5页。

[10][美]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胡万里、王世民、姜开君等译,第20页。

[11]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第68页。

[12]参见Stepheman,HandbooktoLifeiMesopotamia,p。172;[美]斯蒂芬·伯特曼:《探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秋叶译,第267页。

[13]参见Stepheman,HandbooktoLifeiMesopotamia,pp。172-173;[美]斯蒂芬·伯特曼:《探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秋叶译,第267~268页;于殿利、郑殿华:《巴比伦古文化探研》,第164~166页。该祈祷文的全文,参见A,pp。391-392。

[14]参见[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4页。

[15][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4页。

[16][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37页。

[17][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37页。

[18][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37页,标点稍有改动。

[19]参见[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8页。

[20][英]罗素:《宗教与科学》,徐奕春、林国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页。

[21][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22][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李展开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11页。

[23]参见[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李展开译,第111页。

[24]参见陈中梅:《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25]转引自[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0页。

[26]位于阿拉伯湾南端。

[27]参见[英]塞顿·劳埃德:《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从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征服》,杨建华译,第131页。

[28][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1页。

[29][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70页。

[30]Stepheman,HandbooktoLifeiMesopotamia,p。134。

[31][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3页。

[32]Stepheman,HandbooktoLifeiMesopotamia,pp。134-135。

[33][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3~144页。

[3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3页。

[35][美]威尔·杜兰:《东方的遗产》,第147页。

[36]GregM。Epstein,GoodWithoutGod-WhataBilliiousPeopleDoBelieve,Neers,2009,p。169。

[3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第177页。

[38]参见[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刘君译,第19~25页。

[39][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美]罗伯特·E。勒纳、[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世界文明史》上卷,赵丰等译,第60~61页。

[40]转引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页。

[4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第5页。

[42][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第4页。

[43]参见[美]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邵宏译,第61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