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舆情阶段性分析
本专题以2017年3月7日至2017年9月30日为分析时段,利用百度指数等分析工具,并通过浏览新闻网站、社交平台等分析媒体观点和网民言论。专题首先针对舆情发展过程中在每个关键节点起主导作用的媒体相关报道,首先分析其报道类型,然后按照时间推进的方式进行文本内容及性质分析,随后以该主要报道节点为区隔,将舆情分为4个阶段,分别从这4个阶段各自所在时间段,按照网民关注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网友言论,并对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词频统计
利用图悦分析软件,分析各阶段所抽取评论中词语出现的频率。
2。态度倾向判断
以网友评论内容的态度倾向,分为正面、中立、负面。
3。言论内容分析
随机摘取网友评论内容,总结主要观点倾向。
(一)漫长的潜伏期
刘文展在3月初开始投诉学校违规补课,后遭遇“泄露信息”“劝退”等,于9月6日左右开始在天涯社区、百度知道、微博、知乎发长文《我举报学校被教育局泄露信息,后反被学校威胁“不停止举报就退学”,怎么办》。此阶段仅有几位网民回复表示刘文展应该选择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尚未引起较多关注。因此,本文对此阶段不做分析。
(二)第一阶段:舆情发展前期
1。关键节点
9月16日,《财经国家周刊》南方站资深记者@BelleLucida发布“高中生举报学校补课乱收费竟遭校方勒令退学”,并转载刘文展知乎截图内容。
2。网民舆情状况
重要媒体人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刘文展在知乎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逐渐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笔者从9月16至9月18日时段抽取3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3所示。
图2-10-3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一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以“中立”为主,约占56%,负面态度占32%。
该阶段言论内容主题集中于如何推动该事件继续发展来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如图2-10-4所示,58%的言论提到通过媒体及网络来进行舆论发酵;19%的言论中提议向“纪委”“巡视组”进一步举报;10%的言论涉及评判中国的教育制度,仅有15条言论劝导举报人要注重自己的学业。
图2-10-4第一阶段网友言论内容主题
此阶段未有媒体介入对此事进行报道。
(三)第二阶段:舆情爆发期
1。关键节点
2017年9月19日,央广网报道《江西于都一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乱收费被“责令”退学》;《中国青年报》报道《投诉学校违规补课收费赣州一学生遭劝退》。
2。媒体报道分析
9月19日,媒体介入该事件,其社会关注度明显上升。该阶段新闻报道内容主要是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央广网和《中国青年报》的两篇报道相继被各大媒体转载,“高中生投诉学校补课收费反遭劝退”这一事件彻底进入大众视野。
3。网民舆情状况
抽取该时段300条评论分析,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5所示。
图2-10-5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二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以“负面”为主,占63%,正面态度约占23%。
如图2-10-6所示,该阶段网民主要关注事件本身,大约有30%的言论谈及补课这件事情本身,其中包含家长和学生言论中对学校补课和校外补课的看法;28%的网民质疑教育部门各阶层官官相护,泄露了举报人信息;19%的网民为其不畏强权举报的正义和勇敢行为点赞,12%的网民谴责其班主任言行失当,违背职业素养。也有少量网民表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拒绝补课可能会让这种不公平继续延伸等。
图2-10-6第二阶段网友言论内容指向